暑期|中国少年营——甘肃站

图片
中国少年营
看甘肃
跟中国国家地理
2022年7月21日—28日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1月刊 甘肃专辑(上)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2月刊 甘肃专辑(下)
活动内容简述
在本站活动中,我们将跟随“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考察”,自张掖出发,沿着古代丝绸之路向西,直至敦煌。一路上,我们将徒步在河西走廊上的五彩城池——张掖彩丘;考察世界上最大的古墓壁画——魏晋古墓群。在嘉峪关,实地推演古代军事防御系统和攻城术;探访锁阳城遗址,了解古水利灌溉系统。在榆林窟,我们根据彩塑、壁画中的细节,还原玄奘取经的相关故事。在老一辈敦煌艺术家的指导下,品鉴敦煌壁画艺术,并体验壁画的绘制与上色。在敦煌魔鬼城,考察奇特的雅丹地貌;在玉门关外,听取边城往事。
活动信息
活动时间:
2022年7月21日—28日(8天)
活动地点:
张掖、嘉峪关、玉门、瓜州、敦煌
活动费用:
9800元/人
活动组织方:
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考察部
活动形式:
单飞(限8-16岁)或亲子
队伍由中国国家地理考察领队、专家、指导老师、摄影师、来自全国的小队员及家长组成
报名链接:
跟中国国家地理看中国——中国少年营
五张名片看甘肃
01
根脉 • 收起祁连长画卷,铺开河水小涛声
甘肃省东部面积最大、最重要的地形地貌区是黄土高原区。这片高原对甘肃省甚至全国都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因为这里孕育了省会城市兰州和第二大城市天水,也因为这里从古到今都是西北地区非常重要的粮食产区,更因为这里是黄河流域华夏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之一。
而该地区的这些特征都与位于其西侧的祁连山息息相关。作为这片高原忠实的庇护者,祁连山像是一座伸进西部干旱区的湿岛,改变了黄土地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景象,滋润着面积广阔的塬、墚,让这片西北地带成为农耕文明的重要根脉地之一,孕育着世世代代的子民。
图片
河西走廊:微缩的“丝绸之路”模式
图片
黄土高原不仅沟壑纵横,亦有良田千顷
图片
祁连山冰川
图片
河西走廊著名的“玉米制种田”
图片
祁连山下的山丹军马场
图片
梦柯冰川
滑动查看更多
02
通道 •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
从遥感图上遥望甘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祁连山、龙首山、合黎山等山脉的夹峙,和腾格里与巴丹吉林两片沙漠的围堵下,依靠着发源于雪山冰川下的几条大河,一片片绿洲顽强地生长着、连接着,终于连缀出一条“走廊”,使得中华文明得以以一个个绿洲为踏脚石,西出玉门,迈向西域,最终搭建起一条横贯亚欧大陆,连接东西方文明的交流通道——“丝绸之路”。
图片
河西走廊
图片
河西走廊是西北民族迁徙的必经通道
图片
祁连山东西向绵延近千公里
图片
祁连山脉示意图
图片
丝绸之路驿站悬泉置遗址复原效果图
图片
公元609年隋炀帝主持“万国博览会”
滑动查看更多
丝路之所以伟大且极具传奇色彩,是因为这条路是一条充满了艰难险阻的路,大漠戈壁、雪山冰川、酷暑严寒、战乱盗匪一路设障,鸣沙山浩瀚的沙海之上,驼队如织,驼铃悠扬,让人禁不住遥想当年河西走廊古丝路的繁忙与辉煌。
03
造像 • 栩栩雕琢观自在,芸芸壁彩众生谦
在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的历程中,甘肃是重要的通道,而教徒的往往来来也使佛教在这片大地上镌刻下了深刻的印痕。早从前秦时期(公元4世纪)始,甘肃大地上就开始开凿佛教石窟,此后石窟的兴建绵延1500余年而不绝。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沿着遍布甘肃西部、东部的石窟长廊,佛教一步步迈入了中原地区。
图片
石窟
图片
甘肃东部石窟
图片
弥勒佛
图片
炳灵寺石窟的石刻造像
图片
夏河拉卜楞寺
图片
夏河拉卜楞寺鸟瞰图
滑动查看更多
甘肃东部有中国最为密集的石窟群分布带,这在其他地区是极为罕见的。如今,那些渐渐被岁月遗忘的石窟,还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它们汇聚了当时所有的艺术成就,是人们世俗与精神生活的殿堂。
04
宝藏 • 天高地迥羊儿壮,马疾蹄轻前途遥
在中国自然区划地图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恰好位于中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交汇区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秦岭、岷山等多种迥然不同的地貌单元在这里聚集;长江水系的白龙江及黄河的重要支流渭河从这里发源。在甘肃你可以领略到西部大漠的干旱荒凉,也可以体会到青藏高原的“高冷”,还可以深切感受到随着季风变化而富有节律的季节更替。
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丰富多元的自然景观,养护着斑尾榛鸡、四川林鸮乃至大熊猫等珍稀鸟兽,同时也造就了甘南境内如万花筒一般的民族、宗教文化景观和历史遗迹。这样多层次的人文自然体会,在中国其他地方是很难感受到的。
图片
党河南山与野马南山间的宽谷地带
图片
黄河石林
图片
甘南大型珍稀兽类羚牛
图片
花农正在收集采下的苦水玫瑰花瓣
图片
血雉
图片
大熊猫
图片
鬼鸮
图片
盐生肉苁蓉在阳光照耀的荒漠中绽放
滑动查看更多
05
苍生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甘肃亦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众多的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密切交往、休戚与共,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明,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戍边功臣、乱世豪雄、文臣谋士、清官廉吏在这片土地上轮番进场,上演着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历史情节。
在陇南发迹的秦人从这里走向关中平原,最终成就霸业;三国蜀汉从这里起军北伐,将相谋士施展军事谋略,斗智斗勇。鞠躬尽瘁天子赞,南柯一梦惊世人,甘肃这片土地有着太多太多的史记传说等着后人饱览。
图片
山丹县东二十里堡村拍摄到的汉长城
图片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图片
甘南玛曲县阿万仓草原
图片
甘南治力关
图片
3000年前秦人的器物
图片
大地湾一期文化的宽带纹三足彩陶钵
图片
大地湾一期文化的黍、粟、油菜子标本
图片
色彩斑斓的定西梯田
滑动查看更多
本站活动亮点
01
胡杨翠荫阁道外,崖壁纷披五色霞——张掖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丹霞地貌非常引人注目,红黄色系的暖色调,使其突兀在干燥而辽阔的天空下,瑰丽、华美和神秘的外观是它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张掖最知名的便是这丹霞地貌。张掖丹霞的形成与喜马拉雅山脉的板块运动密切相关,各种矿物沉淀堆积,受挤压隆升,再经成千上万年的风吹雨打,最终形成了如今连绵多彩的丹霞地貌。这里也是许多媒体评选出的“中国最美丹霞地貌”之一。
图片
干旱区的丹霞地貌“顶平、身陡、麓缓”
图片
张掖丹霞地貌
图片
这可被认为是“彩丘式丹霞”
滑动查看更多
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北方干旱地区发育最典型的丹霞地貌及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以地貌色彩艳丽、层理交错、气势磅礴、场面壮观而称奇,色彩之缤纷、观赏性之强、面积之大冠绝全国。该区域的丹霞地貌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沿梨园河两岸及其各支流(沟)连片分布,分为南北两大群,中间夹张掖绿洲盆地,遥相呼应,成犄角之势。北群地势相对平缓,主要以单斜脊为主,以山体纹理、脉络清晰见长;南群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称奇,是张掖丹霞地貌的主要分布区。
图片
色彩斑斓、层理交错的丹霞风貌
图片
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
图片
光影下的张掖丹霞风貌
滑动查看更多
02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嘉峪关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的嘉峪关,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
图片
天下雄关
图片
嘉峪关俯瞰远景
图片
雪山与嘉峪关交映
图片
落日余晖下的嘉峪关
图片
祁连山东西向绵延近千公里
滑动查看更多
03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玉门关
玉门关遗址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距敦煌市区约90公里,西距罗布泊约150公里,四境多戈壁、荒漠、草甸。遗址区东起仓亭燧、西至显明燧、南至南三墩。核心区以小方盘城遗址为中心,呈东西线性分布,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0.5公里。现遗存包括城址2座,烽燧20座,长城遗址18段。此区域在地理区域上具有东西交通分界的标志地位,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的重要通道。千百年来,多少人千里迢迢来到这里瞻拜,登上古堡,遥望大漠,追忆祖先的光辉业绩。
图片
玉门关
图片
玉门关外汉长城
图片
玉门关外的百年前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