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台风活跃季节。每年在南海和西太平洋热带洋面会形成一系列的热带气旋,并有可能发展成台风。在印度洋称之为热带风暴,在大西洋和东太平洋称之为飓风,在南半球澳大利亚称之为热带气旋TC。
今年6月30日上午,第3号台风“暹芭”(CHABA)于在南海洋面生成,夜间由热带风暴级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7月2日8时加强为台风级。7月2日15时,“暹芭”在广东电白沿海登陆,是今年首个登陆我国的台风,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35米/秒)。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历史对比分析,“暹芭”登陆强度为1991年以来初台登陆强度第四强。“暹芭”登陆后向北移动,7月4日早晨位于广西东北部,强度进一步减弱,7月4日08时,停止编号。
7月1-4日,受“暹芭”影响,海南岛、广东南部、广西东南部、福建东部、湖南中南部等地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局部地区出现特大暴雨。最大日降雨量海南昌江476毫米(1日08时至2日08时)、广东茂名信宜大成镇422.5毫米(2日08时至3日08时)、广西钦州市钦南区犀牛脚镇336.1毫米(3日08时至4日08时)。海南三亚日降雨量421.6毫米(1日20时至2日20时),突破历史极值(327.5毫米,1986年5月20日)。广东西部沿海、海南岛沿海出现平均风10~11级,阵风13~14级,广东阳江阳西县大树岛最大平均风速39.5米/秒、最大阵风45.8米/秒。
对“暹芭”台风灾害评估结果显示:7月1-3日,中等及以上危险性主要分布在广西东部、广东西部以及海南西部等地,共计49个县(市),覆盖面积约为10.4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为4587.8万人;“暹芭”综合危险性指数为53.5,在2000年以来登陆我国的初台中位列第3高(1804号“艾云妮”为56.2、0601号“珍珠”为55.8)。我国台风初登陆主要集中在6-7月,常年初台登陆时间为6月28日(1991-2020年平均)。2008年台风“浣熊”于4月18日在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登陆,是1991年以来登陆我国最早的初台。2016年台风“尼伯特”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6级(55米/秒),中心附近最低气压930百帕,是1991年以来登陆最强的初台。
1997年开始,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讨论决定统一台风命名规则,并在2000年起投入使用。台风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环循使用。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等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显然2203“暹芭”台风没有那么凶横,留在命名表中下次还会使用。
被除名的台风也有因比较可爱的原因被除名的。“Yanyan欣欣”和“Tingting婷婷”因没有代表性“被退役”。朝鲜命名的“Sonamu清松”,由于其发音近似海啸(Tsunami)造成马来西亚沿海民众恐慌被除名。2001年的26号热带风暴"画眉"(Vamei),虽然不是很强,但它是有史以来最靠近赤道的台风,所以被除名了。因命名不恰当被除名的台风有:翰文(泰国命名,与印度词汇音近,宗教观点冲突)、库都(美国命名,与密克罗尼西亚语的不雅词汇音近)、彩蝶(韩国命名,与阿拉伯词汇音近,宗教观点冲突)、韦森特(美国命名,与东北太平洋飓风命名表同名)。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吹袭中国华东地区、中国台湾,成为1949年以来历史上降水强度最大的台风,阿里山6天累计降水量3059.5毫米,当然,难逃除名之运气。
你还知道有能列举哪些被永久除名的台风吗?玉兔、北冕、海贝斯、法茜、巴蓬、利奇马,… … 可以列出一长串。这也说明超强台风可造成重大社会经济影响和人员财产损失,是重大气象灾害。当然,有除名台风,也会补充新的命名。2021年新的台风名字正式对外公布,分别是银杏(Yinxing)更替玉兔、天琴(Koto)更替北冕、桦加沙(Ragasa)更替海贝斯、蓝湖(Nongfa)更替法茜、洛鞍(Nokaen)更替巴蓬、竹节草(Co-may)更替利奇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