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债太多,新冠下的流感高峰,我们的防控有多难?

据国家流感中心周报,目前正在南方地区活跃的主要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H3N2——多名公卫专家和临床医生告诉八点健闻,在几种常见流感病毒株,H3N2属于偏厉害一点的,导致的疾病负担可能也更重。

今年夏天,流感凶猛。

据国家流感中心的最新周报,截至7月3日,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部分省份进入夏季高发期。

4月到7月,南方省份共报告762起暴发疫情,是2021年同期报告疫情(148起)的5倍还多。

多位南方的急诊医生表示,这是新冠疫情三年来他们遭遇过最强的一次流感冲击。

从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历年发布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流感发病数曾经历了一轮过山车:2010年至2018年,数字从6万缓慢爬升至77万,2019年达到10年来的顶峰,暴增至354万,2020年和2021年又分别回落至115万、67万。

而在今年的这个夏天,流感疫情再次抬头,前5个月就已累计58万,烈度之高甚至超过了2019年的夏天,2022的流感,会不会又是个十年顶峰,目前尚无人知道。

考虑到流感的大高峰通常在冬春之际到来,一位疾控系统的专家告诉八点健闻,考虑到今年夏季南方地区的流感流行高峰提前到来,这提示我们在今年冬季的流感季节,全国特别是北方地区会遭遇一次比较强的“大”高峰。

新冠+流感,发热门诊双重承压

南方部分省份的甲型流感活动再度抬头,从公卫视角来看,更值得关注的“反常”是流行季提前。

多名南方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和公卫专家告诉八点健闻,相比疫情前,今年夏季的流感流行提前了将近一个月。

然而,这提前的一个月,把不少南方医院打了个措手不及。

杭州市儿童医院门诊部副主任赵伟告诉八点健闻,此次反季节流感让医生们有些措手不及,6月以来,发热门诊的患者猛增一倍。发热门诊原本设计了千人左右的容量,目前每天接诊量已接近饱和。“一下子这么多发热病人过来,压力很大。新冠之后从没有遇到这么多流感患者。”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发热门诊、急诊科主任邓文发现,在整个6月,医院发热门诊就诊人数比往年多了一倍。为了应对此次的流感流行,医院紧急从儿科抽调了6名大夫支援发热门诊,护理和行政部门也增派了人手,还增加了发热门诊的排班班次。与此同时,还扩建了将近400平的等候区,缓解等候压力,“没办法错峰就诊,人太多了。”

多名公卫人士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部分新冠防控手段在客观上增加了发热门诊的就诊量和压力。

例如,为了应对流感症状需要服用的布洛芬、阿司匹林等镇痛解热类药物,目前仍属于新冠疫情防控“四类药”,流感患者存在获取难度。这意味着,此前不去医院,靠自行服药挨过发病周期的相当一部分流感患者,可能不得不前往发热门诊就诊。

除此之外,由于目前发热门诊必查新冠的要求,可能导致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时效不符合要求的流感患者在就诊时必须接受核酸检测,变相增加了患者候诊时间,增加发热门诊压力。而在流感患者聚集和长时间等候的情况下,医院出现院感的风险也进一步增加。

上述疾控系统专家提醒,未来如果某个地区出现了新冠疫情,同时也处于流感高峰季的话,医疗机构的就诊和收治压力会加剧加大。

而收治压力的加大,医疗资源不足,直接影响的是重症率和死亡率。

在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疫苗与健康分会主办的《大家一起谈“流”“新”专家圆桌论坛》上,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警告说,在流感的高发期,一些医疗机构的压力会比较大,并可能会出现严重病例。

在前述论坛上,王大燕还指出,预判2022冬到2023春,预计依然会呈现季节性的流行期,预计以甲型流感病毒为主流行的可能性更大。

据国家流感中心周报,目前正在南方地区活跃的主要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H3N2——多名公卫专家和临床医生告诉八点健闻,在几种常见流感病毒株,H3N2属于偏厉害一点的,导致的疾病负担可能也更重。

在《柳叶刀公共健康》杂志的文章上,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宏杰等人统计了几种常见流感病毒相关超额呼吸死亡超额呼吸死亡率,H1N1甲流是1.6/100000人,乙型流感是2.3/100000人,H3N2甲流则有2.6/100000人。

免疫欠债?新冠疫情防控也会导致对流感易感

新冠疫情以来,得益于强有力的“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非药物干预措施(简称NPI),同为呼吸道传染病的流感也被一同遏制住了。这可以理解为,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也为防控其他传染病增加了额外益处。

2020年,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肖建鹏等在《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上发表的研究显示,2020年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39种法定传染病(不含新冠肺炎)病例总数与预期数相比下降了65.6%,而流感是5种受NPI影响病例数下降幅度最大的传染病之一,病例数下降了95.1%,预计减少了68.4万例病例。

然而,今夏南方省份的甲流爆发却说明,事物总有两面性。

一位疾控专家告诉八点健闻,正常情况下,每个流感流行季,全人群中的二至三成都会感染一次流感,这可以理解为一种群体免疫的过程。然而新冠疫情前两年,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采取的NPI手段遏制了流感。这导致两年来人群缺乏了这样一个感染过程,导致免疫屏障降低,出现了所谓的“Immunity Debt”(免疫欠债),使得人群面对流感时变得更易感。

而这其中,最为典型例子的是儿童。

多名公卫专家向八点健闻表示,儿童本身就是流感的易感人群。而受“免疫欠债”影响,年纪较小的儿童流感感染经历更少,加上他们与人接触更亲密,并且多在学校、幼儿园和托育机构聚集,从而更加易感且容易出现聚集性感染。

在前述论坛上,王大燕指出,南方多省份报告了流感聚集性疫情,其中超过95%的流感的聚集性疫情报告自托幼机构和学校。

据财新网报道,广州市卫健委数据显示,6月1日至29日,全市累计报告流感病例59365例,0岁—14岁的患者占67%,其中3岁以下儿童占13.16%,3岁—6岁儿童占22.47%,60岁以上老年人占3%。

实际上,非新冠的呼吸道传染病较之疫情前“反弹”严重的现象不仅发生在中国,也出现在其他国家和其他疾病上。

据《每日邮报》6月14日报道,5月23日至6月5日的两个星期内,澳大利亚记录47860例流感病例,部分地区的流感病例数甚至是去年(2021年)同期的300倍。而在今年上半年澳大利亚的流感季期间,5月份记录的病例最多,为6.5万例。这一数字是新冠疫情前2019年5月记录的30372例的两倍还要多。

当然,受“免疫欠债”影响的不仅是流感,2022年1至2月,全球报告的麻疹病例(与流感和新冠一样,同为呼吸道传染病)数为近17338例,是2021年同期( 9665例)的近1.8倍。对此,世卫组织与联合国儿基会联合发布警告,他们将这种疾病暴发的风险描述为perfect storm——完美风暴。

“新冠+流感”双重冲击,防控历史欠账怎么补?

一直以来,流感都是令我国公卫系统头痛的“沉疴顽疾”,年年宣传预防,年年仍暴发流行,收效不甚明朗。

面对流感频繁来袭,医疗界早就习以为常。手握特效药和疫苗,旧敌人看似知根知底,以至于其严重性——真实的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和疾病负担,多年来都是笔糊涂账。

反观眼下,新冠疫情仍在各地此起彼伏,叠加南方来势汹汹的流感,医疗界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双重夹击”。

多位专家担忧,秋冬季节流感传播势头会更猛,医疗机构将双重承压。

双重承压的背后还有流感防控资源的困境。多位公卫领域的专家提及,长久以来,我们对流感的严重性估计不足。新冠面前,作为丙类传染病的流感更显黯然失色。

流行病学专家、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告诉八点健闻,甲流的传播性不亚于新冠,但具体的R0值(基本传染数,值越高传染性越强)我国一直没有进行严格测算,研究结论也从未取得过共识。

在前述余宏杰教授团队的研究中提到,流感不仅可能导致呼吸系统死亡,还可能通过引发或加剧心血管疾病等潜在慢性病而导致死亡。在2010至2015年,全国平均每年有8.8万例流感相关的超额呼吸死亡,占所有呼吸死亡的8.2%,季节性流感病毒与中国人口的重大死亡负担相关。

然而,学者与官方对死亡数统计口径不同,结果差异巨大。

据上述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的数据,2010年至2022年,我国每年流感死亡人数从个位数到百位数不等,最高是2019年的269例。

2019年,时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冯录召曾向新华网表示,目前统计的发病和死亡人数不能完全反映流感的真实水平,获得诊断的流感患者要少于实际发病人数。同时,还涉及到流感致亡的死因归因问题。

监测系统的规模、准确性和灵敏度,极大影响着疫情预警与公卫政策的制定。

我国目前针对流感有两套监测系统,一是2003年SARS之后建立起来的全国传染病信息直报系统,二是2004年正式创建的中国流感监测网络。

前者是全国通用,后者则覆盖至408家网络实验室和554家哨点医院。

一位中疾控内部专家向八点健闻透露,早在新冠之前,中疾控就开始对内建数据系统自查自清,发现很多严重问题。两套流感系统自上而下互相独立,数据不共通,互相打架,造成极大浪费。

对两套系统的一线使用者——医生而言,流感数据需要严格上报,落实起来比较麻烦。

“和新冠相比,流感只是季节性流行病,医生不是很当回事。上报没有意义,向疾控上报任何数据都很麻烦,增加无谓的工作量。”一位来自浙江的ICU主任告诉八点健闻。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季磊也表示,2019年之前,流感患者大部分在门诊治疗,上报系统的不是很多。新冠疫情后,医院管理非常严格,门诊、病房都有传染病强制上报的双系统,有流感相关诊断如果不上报,页面填写便无法结束。

上述中疾控专家指出,二十年来,国家投资近10亿打造传染病检测系统。但上报系统确实有很多短板,很难说能支撑起流感防控的任务。漏报严重,很多医院的数据报送很主观、很随意,“医生很忙、或者觉得不像是流感,就不做检验核实,或者由于患者的依从性等问题,检测出来也会有假阳性的结果,种种问题导致数据质量较低。”

然而,流感加新冠的双重冲击下,一套流感监测系统成了新的刚需。

疫苗

多名公卫专家告诉八点健闻,根据流感的流行规律,夏季的流感流行一般只是小高峰,而此后的大高峰一般会在冬春之际到来。然而,很显然,应对未来一场可能异常凶猛的流感大高峰的疫苗与药物的准备,目前尚未完成。

接种疫苗、使用特效药,是抵抗流感病毒的公认武器。然而在我国,流感疫苗接种率常年低迷。

据中国中检院统计,2020年度,我国流感疫苗批签发量为0.58亿剂,总体接种率不足4.2%。

病毒学家常荣山告诉八点健闻,全球通过疫苗预防流感有50多年历史,我国流感疫苗接种率一直徘徊在5-15%左右,而部分欧美国家接种率可达60%以上。

“民众有疫苗犹豫,担心副作用等问题,也常常将流感与感冒混为一谈,重视程度低。同时,流感疫苗属于二类疫苗,在大部分城市都需要自费,国产的流感疫苗价格大约在100元左右,进口的流感疫苗价格是200元;美国流感疫苗喷鼻剂型的Flumist,价格是18美元,注射剂型的一般在13美元,相对于居民平均收入来说,比我国要低多了。流感疫苗季节性强,每年的接种必须在流行季节前接种,保护期也只有半年左右,是比较麻烦的。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我国流感疫苗的接种率;最重要的影响是,公众对每年流感疫情的了解很少,每年公布的流感死亡数据语焉不详。”常荣山解释。

一面是疾控中心的大力宣传,一面是民众低迷的接种意愿,疫苗的供给偏差由此产生。

据《财新》报道,多家疫苗企业内部人士透露,2021-2022年流感季,流感疫苗批签发量约8000万支,达到近年来供应高点,而实际免疫到人体仅有4000多万支。这意味着,上一个流感季,将近一半流感疫苗被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