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梳理|白云山多地罕见“撤网” 背后隐情众说纷纭

事件概述
6月14日,山西省药械集中招标采购中心发布通知,广州白云山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云山”)及旗下3家企业申请撤销89个药品品规在平台挂网采购资格。涉事企业产品撤销挂网后两年内不接受该产品再次挂网。这并非白云山第一次撤网。自今年6月以来,安徽省、贵州省、山东省等省份也对白云山部分药品进行撤网或价格调整。白云山如此大规模的撤网,引起业内广泛关注。
如图所示,相关舆情呈“波浪式”发展。其中,中新经纬发布的《又一省发文!白云山近百个品种取消挂网,影响几何?》和时代财经发布的《老牌药企白云山身陷多事之夏:子公司集采断供接罚单,百个药品多省撤网》引发其他媒体大量转载,推动舆情于6月17日、27日形成两个高峰。
图片
图 媒体关注度和网民关注度走势图
1
多省撤网,化药销售受困
今年6月以来,白云山已有上百个药品被多省撤网,涉及省份的化药销售将陷入困境。
6月8日,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关于部分产品撤网补充公示的通知》,其中,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心制药”)的22个品种,包括注射用头孢米诺钠、罗红霉素胶囊等药品集采撤网。
6月10日,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心发布《关于白云山部分药品撤网及价格整改的公告》,对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以下简称“制药总厂”)、天心制药及广州白云山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敬修堂”)生产的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酯等229个药品品规进行撤网及价格整改。其中,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酯、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等152个药品品规被列入禁用目录。相关企业在整改后须保障供应、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安徽省方面称,根据国家医保局要求,对白云山旗下多家子公司的相关药品进行撤网及价格整改。白云山提出申诉,但安徽省随后发布《关于白云山天心部分药品价格整改申诉处理的公告》,驳回了白云山的申诉。
同日,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公告表示,对制药总厂和天心制药相关药品进行降价或撤网。贵州省撤网药品清单显示,制药总厂、天心制药的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头孢呋辛酯片、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等33个药品品规被撤网。贵州省降价药品清单则显示,阿莫西林、哌拉西林钠等43个药品品规被要求降价。
6月14日,山西省药械集中竞价采购网发布通知,敬修堂、制药总厂和天心制药3家企业主动申请撤销89个药品品规在集采平台挂网采购资格,撤网产品涉及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头孢呋辛酯片、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清热消炎宁胶囊等。次日,山西省药械集中竞价采购网又发布通报,调整天心制药和制药总厂的药品挂网价格,而被撤网的药品,两年内不得再次挂网。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撤网,广药集团相关人士回复时代财经采访时称,“不做回复,统一上市公司的口径。”
在一系列撤网产品中,包含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商品名“金戈”)、阿莫西林系列、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等“明星产品”。撤网意味着,在该省份的公立医院将不得采购上述产品,对产品销量会产生重大影响。白云山2022年业绩或将下滑。界面新闻发表《集采断供数月后,白云山超百个药品在多省被撤网禁止采购》指出,枸橼酸西地那非片、阿莫西林系列、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是白云山的化学药业务,归属于大南药板块(医药制造业务)。其中,化学药业务由抗菌消炎类常用品种及男科用药组成。公司2021年年报显示,阿莫西林系列实现营收2.86亿元,同比增长40.04%;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实现营收2.3亿元,同比增长93.80%;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实现营收9.88亿元,同比增长18.73%。而上述药品品规在多省的大规模撤网,使白云山在当地的化学药销售几乎“全军覆没”。
2
原因不一,业内猜测纷纷
白云山在各省撤网原因不一,有主动申请,也有被动接受。
中新经纬发表《又一省发文!白云山近百个品种取消挂网,影响几何?》称,山东省称“药品停产或重复产品”;安徽省则表示“根据国家医保局要求”;贵州省称是“根据制药总厂和天心制药申报”;山西省表示“依企业申请”。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邓勇教授指出,对于不同地方的采购办,存在各地挂网药品撤网规定不统一、药品撤网行为主体不明确、各地药品采购平台信息难共享、药品挂网竞价规则不合理等问题。对于药企而言,撤网的原因,产品价格是主导因素,其次是产品质量及供应因素。
有业内人士猜测,撤网和白云山屡屡失信,中标断供接“罚单”有关。去年以来,白云山因断供多次被罚,旗下企业在黑龙江省主动取消挂网。时代财经发表《老牌药企白云山身陷多事之夏:子公司集采断供接罚单,百个药品多省撤网》称,白云山曾因集采失信收到“罚单”。2021年5月,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关于上海市2021年度自费药品议价价格核查情况的公示(第一期)》,白云山的枸橼酸西地那非片的药品价格高于五省市最低价。同年8月,湖南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发布通报称,天心制药因未如实填报外省最低挂网价格,存在失信行为,企业的失信等级为“一般”。同月,白云山旗下子公司以中标价格过低为由,在黑龙江省主动申请取消挂网。白云山中标子公司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表示,退出省采购平台的原因为近年来以上品种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环保、人力等综合成本的不断增加,现行挂网参考价格已低于生产成本价格。同期中标黑龙江省集采的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有限公司也表示,近年随着科研、技改投入不断增大,同时原材料、人工等各类制造成本急速上涨,其中标价远不能支撑正常生产运营,亏损越趋严重,无法继续保障正常供应。
也有传闻是受广药集团涉及贿赂影响。微信公众号“健识局”发表《“据国家医保局要求”,广药在多省大规模撤网,或涉不当得利》称,这样大的规模和范围业内罕见。一般情况下,药品撤网主要分为主动撤网和被动撤网两种情况,除了主动放弃院内市场的主动撤网之外,价格联动过程中降价不到位、涉嫌商业贿赂、招采信用失信、集采断供等行为都有可能导致药品被撤网。有业内传言称,广药集团可能涉及严重的商业贿赂事件,以至于让国家医保局下要求。一份内部文件显示,今年4月,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发布《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组织医疗机构调整基本用药供应目录的通知》,其中指出,广药集团旗下两个厂家相关药品,存在使用虚高价格和利用不正当商业手段促销等情况。涉事厂家相关药品,符合医疗机构基本用药供应目录淘汰药品条件。广药集团旗下产品被大规模撤网,可能正与此事有关,引发了广药白云山在其他省份的相应处罚。
3
影响待估,转型路在何方
尽管集采断供与撤网等情况不断,但白云山的业绩似乎并未受到影响。前述时代财经发文表示,2022年一季度,白云山的营业收入为205.39亿元,同比增长2.46%;归母净利润为18.06亿元,同比增长10.95%。即便出现大规模撤网,也并不代表白云山会放弃集采的蛋糕。白云山表示,随着带量采购的逐步铺开,未来部分中成药很可能纳入全国药品带量集采范畴,意味着中药企业都将面临中选药品降价的可能,以及成本控制压力增加等问题,这将为中药企业带来一定挑战。但是公司会进一步优化生产和管理效率,积极参与国家组织带量采购招标。
前述中新经纬发文表示,白云山的优势在于终端零售市场。以金戈为例,根据东兴证券发布的研报,金戈作为伟哥首仿,销售渠道主要在零售端,随着公司在药店零售渠道布局不断深入,终端铺货、宣传推广加速,预计其在未来仍有望保持50%以上的较快增速。据其2021年年报,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其医药零售网点共有154家,并将持续推进零售药店连锁化进程,加快零售门店拓展。这是否意味着白云山医药此后将药品集中向院外零售市场扩张?截至6月16日发稿,白云山尚未回应。
尽管被大面积撤网的短期影响暂未显现,但无疑使企业面临的转型困境“雪上加霜”。微信公众号“健识IPO”发表《广州医药中止IPO,广药集团“五年超5家上市公司”首战不利》称,6月23日,白云山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广药集团决定暂时中止推进建议分拆,并表示,后续会根据市场环境会考虑重启IPO,但具体时间并不好预测,这意味着白云山子公司广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医药”)IPO计划暂时搁浅。广药集团曾预计至2025年,集团旗下上市公司超过5家,但是2022年7月中国证监会的上市批文已经到期,广州医药中止了赴港上市的计划。这意味着广药集团可能难以达到定下的发展目标。此外,虽然广州医药是广东省内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但是其净利润却非常低。技术含量不高、仅靠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才能保证企业能正常的盈利,一直是医药流通企业的痛点,而这样的传统营销模式受到国家政策和集采政策的影响比较大。药品本身价格空间急剧萎缩,收益的大幅度降低则会减缓药企产品研发和业务拓展的进展。医药流通并非没有创新的空间,如今不少商业企业已从分销向医药合同销售(CSO)、新药研发、零售销售等业务方向转型,以提高净利润。红利期已过,传统医药商业难以获得资本的青睐。在市场已经很不看好的情况下,白云山旗下产品被多省撤网属实是“祸不单行”。
微信公众号“商业华观”发布《市值掉队的白云山:贴牌产品虚假宣传、涉嫌传销》称,作为中药企业的代表,白云山毛利率水平却逐年下滑,资料显示,其毛利率已经从2017年的37.66%下降至2021年的19.17%,在行业内属于垫底的存在。在市值掉队的背后,白云山的研发费用也远不及同行。其他中药企业,比如东阿阿胶、华润三九的研发费用率都几乎是白云山的2倍。在同行纷纷投身药品研发创新的情况下,白云山的研发投入较少或不利于提升自身竞争力。
4
负面缠身,产品隐患重重
除药品被大范围撤网外,白云山旗下企业不合规经营,贴牌产品涉嫌传销等问题,也引发广泛关注。微信公众号“猛犸资本局”发表《白云山贴牌产品涉传销?企业称目前是招商阶段》称,近期,一款名叫“潘高寿透骨草膏”的产品陆续出现在多个网络平台,广招代理。据国家药监局网站显示,“潘高寿透骨草膏”备案人为广州白云山潘高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潘高寿药业”)。该产品在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均无销售。有产品代理表示,产品代理是唯一销售渠道,想要获得代理资格,个人需购买一定数量产品,成为代理后可进一步发展其他代理,并获得奖励和产品优惠。有专家指出,非法传销的本质不是单纯卖商品,而是赚人头费,“潘高寿透骨草膏”这样的营销模式已经涉嫌传销。此外,不少代理商在介绍该产品时称,可以调理全身疼痛问题。国家药监局网站则显示,该产品功效宣称为“保湿”。该产品在宣传时涉嫌虚假宣传、夸大产品作用、欺骗消费者。对此,潘高寿药业回应称,目前属于招商阶段,产品还未全面投放市场。商业模式是正常的经销代理、批发零售方式,不存在传销行为。而白云山对该事件并无回复。
微信公众号“牛耳财经”发表《白云山百余款药品遭多省“撤网” 老字号是否沦为“微商利器”》称,近期,白云山下属公司“迪拜生物”的一款宣称可以“助生发”“白发转黑发”的“复合高维多肽”在多平台热销。不少业内对此表示,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款食品级产品能帮助实现“生发”或“白发转黑发”的效果。“复合高维多肽”这样的宣传并不合规,涉嫌虚假宣传。广州白云山维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白云山维一多效水润维护面膜”“白云山维一复合益生菌固体饮料”等产品在宣传时,称能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商家在线下进行产品宣传时,都在暗示或明示产品具备药用功效。业内人士指出,类似营销方式并不合规,其产品在市场推广过程中往往伴随涉嫌虚假宣传、夸大功效、宣扬暴富机会导向、拉人头鼓动囤货、多层次传销等行为。
来源 /《舆情周刊》删减版 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 / 王 祺
新媒体编辑:占 妮
统筹策划:赵晓菲 谢佳婷 占 妮
联系邮箱:Syyq@health-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