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淡水鱼之王”白鲟灭绝,长江珍稀鱼类陷入繁殖困境

除了已经消失的白鲟,长江鲟、中华鲟的生存状况长期以来也受到广泛关注。针对被IUCN宣布为“野外灭绝”的长江鲟,危起伟曾表示,“长江鲟已持续20年没有自然繁殖。”

记者 | 高佳

编辑 | 翟瑞民

1

2022年7月21日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全球濒危物种红色目录更新报告,全球鲟鱼再评估确认了长江流域代表性水生物种白鲟已经灭绝,另一物种长江鲟的濒危等级则从“极危”上升为“野外灭绝”。

长江白鲟,又名中国剑鱼,属中国特产稀有珍贵动物,属于国家一级野生的保护动物,也是中国最大的淡水鱼类,被称为“淡水鱼之王”。国务院1988年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涉及长江流域鱼类9种,分别是一级保护动物白鲟、中华鲟、长江鲟。

2003年1月24日,白鲟在长江宜宾段被最后一次发现。2019年年底,国内著名鲟类专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危起伟及其弟子张辉就在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发表研究论文称,“基于广泛的调查和对观测记录的统计评估,我们发现白鲟可能在最近的2009年IUCN红色名单评估前就已灭绝。目前,没有捕获一只存活的白鲟个体,也没有活体组织被保存下来用于提供复活这一物种的可能性。”

危起伟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称,2019年9月中旬,IUCN在上海组织了专家评估后确认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长江白鲟灭绝。不过,当时IUCN并未公布这一结论。

在古代,体型庞大的白鲟曾经分布于中国各大河流中,在华北和近海亦有分布。上世纪70年代,生活在长江边上的渔民每年还可以捕获多达25吨的白鲟。

白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长江下游地区(包括河口咸淡水域),三月中旬至四月溯江洄游至上游地区产卵。白鲟比较集中的产卵场在江安县附近的长江河段和四川宜宾柏树溪附近的金沙江河段。四川省宜宾县柏溪镇对岸约500米江段是主要天然产卵场。

危起伟等人曾在论文中指出,长江白鲟作为食鱼性鱼类——凶猛的顶端捕食者,其本身的数量就从未很大,受上世纪70年代的过度捕捞和水利工程修建等影响而数量进一步减少,最终使得繁殖个体数量极少,难以成功繁殖。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常剑波等人在1998年发表的《葛洲坝工程救鱼问题的争论及启示》论文中写道,“1985-1990年坝下捕获的白鲟亲鱼逐年减少,依次为 21、8、10、6、6和2尾,1991年后没有捕获。1983-1988年在上海崇明捕到白鲟幼鱼的数量也在波动中下降,依次为587、9、84、2、5尾,1989年后也没有再捕获到。”

不只有长江白鲟面临环境改变带来的困境。IUCN的报告同时指出,几个世纪以来,鲟鱼遭到过度捕捞,用于食用和制作鱼子酱。尽管受国际法保护,偷猎仍影响着一半以上的鲟鱼。水利大坝影响了所有洄游产卵的鲟鱼,而气候变化导致的河流变暖则进一步破坏了鲟鱼的繁殖。

IUCN在报告中提到,事实证明,恢复淡水生态系统、建立有效的鱼类通道以及放养对纳氏鲟(极危)等物种极为有效,是支持全球鲟鱼长期生存的关键措施。

除了已经消失的白鲟,长江鲟、中华鲟的生存状况长期以来也受到广泛关注。针对被IUCN宣布为“野外灭绝”的长江鲟,危起伟曾表示,“长江鲟已持续20年没有自然繁殖。”

野生种群消失后,近年来,相关方面一直在努力推进长江鲟的人工养殖、放流工作。新华社此前报道,长江启动“禁渔”一年多来,捕捞活动对长江鲟的误捕和干扰得以消除,长江里已能经常发现长江鲟的踪迹。

中华鲟1988年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2010年被IUCN列为极度濒危物种。人工繁殖及放流一直是中华鲟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据统计,1981年至今我国已实施人工放流了超800万尾中华鲟。但2017年至2021年,中华鲟自然繁殖已连续中断5年。

曾在国家林业局工作多年的野生动物保护专家、世界自然基金会前首席科学家范志勇告诉界面新闻,“人们希望增殖放流的中华鲟中,有个别个体能从长江沿江而下,在葛洲坝以下或者在三峡大坝以下形成新的产卵场,但鲟鱼上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进化形成的生活习性很难改变。”范志勇认为,中华鲟形成新的产卵场的可能性很小。

范志勇认为,目前在全人工圈养下的中华鲟,如果能够完成自然的世代交替过程,至少能把种源保留下来,供后人继续研究,解决中华鲟的自然繁殖问题。

界面新闻注意到,农业农村部曾发布《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 》提出,到2030年中华鲟的自然种群要得到有效恢复,建立中华鲟遗传基因库,并在21世纪中期,中华鲟自然种群得到明显恢复,栖息地环境明显改善,人工群体保育体系完备,群体稳定健康。

此外,农业农村在2018年还发布《长江鲟(达氏鲟)拯救行动计划(2018–2035)》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以长江鲟自然种群重建为核心,统筹确定了人工增殖放流、栖息地保护和修复、原种保存、野化训练基地建设等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