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何所沓?⼗⼆焉分?⽇⽉安属?列星安陈?”
两千多年前,
战国诗人屈原脚踏华夏大地,向无尽苍穹追问。
如今,中国航天事业高歌猛进:
“天和”遨游星辰,
“天问”探火,
“羲和”逐日,
运载火箭加速迭代,
北斗卫星已完成全球组网……
屈原穷极一生而不得的谜题有了答案,
但我们求索的精神永不止步。
为激励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精神,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中国青年报、优酷出品,优酷少儿、中青海德承制,推出特别策划《问天·求索》
“问天少年”对话“屈原” 讲述中国式浪漫与求索
“先生,您知道吗,现在月球上真的有兔子了,玉兔号在那里工作了972天。您的天问也登上了宇宙,替我们探寻远处的奥妙。”“孩子们,神话是前人对天空的想象,而航天正是由你们亲手创造的神话啊!”
在短片《问天·求索》中,问天少年韩昊霖和航天青年领军者黄震,与屈原(李光复饰演)进行了一次跨越千年的对话,诉说着中国人对于宇宙的追问和探索。
屈原和少年所说的“神话”故事,在航天人黄震的口中,汇成了一串数字——“66年,2万4千天”。伴随着这串数字,中国航天史上的画面一帧帧呈现,中国航天人筚路蓝缕的征途向世界展开。以荒漠为起点,一代代航天人把求索变成了行动,从最早的住沙窝、喝碱水,一步一脚印,走过了艰苦奋斗的来路。如今,我国空间站首个科学实验舱成功“问天”。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才有了神舟可造、星河可抵的现实。
在黄震看来,航天其实是最不缺乏梦想的地方,“它给了我们一个实现梦想最好的舞台。”但航天也是一个艰苦的行业,“它要求我们审视每一个螺丝钉,审视每一条焊缝,任何一个软件代码都需要一条条精益求精地去做,保证万无一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去奔赴心中的星辰大海。”在短片末尾,从87岁的欧阳自远院士到80后航天人黄震、王亚平,借用屈原的诗句向少年发出召唤,鼓励少年勇敢追梦。如此震撼的画面,也激发了新一代网友对于太空对于科学探索事业的向往和决心:“比起穷极一生苦苦追问的屈原和上一代艰辛开拓的航天人,我们拥有的星河和世界,⽐想象的还要⼴阔。前辈已经架好了桥梁,我辈怎可辜负荣光?”
“太空请回答” 天团阵容解疑答惑 鼓励少年摘星追梦
“今天我们为你们伸手摘星,希望你们能坚定梦想、勇敢探索,未来拥有属于自己的星空。”这是王亚平对少年们发出的召唤,也是所有航天人,是我们所处的时代对于少年的呼唤。
为引导和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太空请回答”科学探索特别活动邀请了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武向平,中国首位太空教师、英雄航天员王亚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副总设计师黄震,“火药雕刻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院7416厂班组长徐立平,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苟利军等多位专家为孩子们答疑解惑。
地球会被黑洞吸进去吗?怎么才能移民去火星?月球上有广寒宫吗?……小朋友们的问题天马行空,专家们也耐心细致地一一作答,呵护每一个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大胆求索勇敢追梦。欧阳自远院士介绍到:“现在月球上有一个地方已经正式命名为“广寒宫”了,那就是我们嫦娥三号着陆的地方。”苟利军教授邀请小朋友们一起探索黑洞:“保持好奇吧,带着一个个疑问,坚定朝梦想出发。”
活动还设计了特别的云游之旅,专业的科普辅导员带领小朋友们云游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展示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沙河科普基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观测基地,让孩子们感受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从古代人体太阳钟进化到现代望远镜,让孩子们见证了科学的力量,中国航天三大里程碑的呈现也进一步激发了少年们的求索精神。
心怀好奇 坚定梦想 去奔赴我们心中的星辰大海
宇宙无穷,求索也无穷。《天问》里的屈原追问的答案正在一一揭晓,但浩瀚的宇宙和科学世界,尚有更多的奥妙,亟待更多少年的上下求索。
“这是一个圆梦的时代,更是一个造梦的时代。”《问天·求索》让少年们见证了几千年来前辈们的上下求索,“太空请回答”的探索让少年们感受到广袤宇宙的精彩和奥秘。
正如短片里所说,神话、典籍、科技已经为少年们筑起了一道道通往梦想的桥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辈少年更有底气心怀好奇、坚定梦想,踏上探索的征途。相信少年们会带着前辈的召唤,带着热爱与专注,带着对于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奋力奔向永无止境的星空和没有极限的未来。
┃责编:张玘云
┃审核:曾繁华
┃复核:王海
©中国青年网出品(ID:youthzqw),转载相关文章请注明出处。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
点亮“在看”,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