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让网络无处不在”

//

卫星导航系统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建设一个自主可控的全球卫星导航至关重要。在江北新区,就有一家从事“北斗+”业务的企业——南京中网卫星通信股份有公司(以下简称“中网卫通”),它成立于2000年6月,专注于自主设计研发卫星通信产品研发及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做国际技术领先的卫星通信系统服务商。

产品应用18个行业

以自主研发突破国外垄断

从广袤的海洋到偏远的陆地,卫星通信是最不受地域限制的通信手段,在军事、远洋、抢险救灾、航空通信、远程医疗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当用户不具备地面和其它无线通信条件时,卫星通信甚至是唯一的通信手段。

然而,能使卫星通信“大显身手”的卫星通信技术却长期受制于人。据了解,在过去20年里,卫星通信的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一直被国外垄断,中网卫通深知唯有自主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取得市场话语权。

中网卫通在卫星通信系统领域不断深耕,目前,中网卫通基于“产品+服务”的业务模式,通过自主设计研发生产的移动气象台、卫星车载地球站(Ku/Ka)、卫星便携地球站(Ku/Ka)等主要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气象、环保、安监、国土等18个行业,在气象、环保、安监行业市场占有率达60%。

此外,中网卫通推出融合了卫星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技术的“云卫通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不仅成为国内首创的卫星应用产业链配套和进出口贸易业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还被批准成为“江苏省卫星应急通信服务基地”“江苏省卫星应急通信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卫星定位装备动员中心”。

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战略

融入企业生产、研发、销售、采购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中网卫通设立了由董事长直接主抓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并委托专人担任知识产权总监,统筹负责公司知识产权工作。

但在创新的道路上,中网卫通也曾面临各种挑战。

“2013年我们突然被国外一家公司发放律师函,对方指出我们‘剽窃’了他们某款产品核心专利技术,对他们造成了‘侵权’伤害,提出2000万美元的天价索赔金额。当我们接到律师函后,感到十分奇怪,因为此款产品从头到尾都是由公司研发人员自己研发出来的,该款产品受市场欢迎,完全是因为技术路线拥有创新性和先进性。不过,好在我们早早对该产品专利进行了申请和保护,从而平安‘渡劫’,并在此后逐步占领了该产品的国内市场主要份额。”中网卫通知识产权总监孙俊说道。此举之后,更加坚定了中网卫通坚持走知识产权之路的决心。

新员工入职必须接受知识产权培训,研发技术人员入职两年内至少要有一项知识产权创造,非技术人员入职三年内要有创新方法总结。“为了鼓励创新和保护产权,公司还会以员工名字命名其发明的创新产品。”孙俊介绍。

例如,由公司一线设计工程师裘德龙创新发明的天线控制装置,就被中网卫通命名为“裘德龙天线控制装置”,此外还有“王铁城市积涝监测预警系统软件”“高云勇卫星天线自动复位控制方法”等。

除此之外,中网卫通每年11月都会举行“知识产权表彰大会”,在选出知识产权创新团队及先进个人的同时,还给予荣誉证书、奖金、组织深度旅游等不同形式的奖励。

一系列“硬核”操作不仅使知识产权融入企业的生产、研发、销售、采购,常年连续进行的奖励还使员工产生了强烈的期待感,对于刺激持续创新形成了良性循环。

知识产权以量促质

企业创新发展再增速

截至2021年底,中网卫星累计申请专利362件,拥有授权并保持有效专利数132件,通过PCT申请专利11项,拥有软件著作权93件,主持或参与国家标准3件、行业标准1件,其中相关VSAT通信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中网卫通不仅成为江苏省内第一批通过绩效评价的企业,也是江北新区第一家获得《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标认证的企业。

“卫星应用产业属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专利丛林现象普遍,要想获得生存,必须有知识产权。”中网卫通围绕知识产权,不仅形成了包括员工知识化、知识成果化、成果产权化、产权资本化、资本人格化在内的“五化”策略体系,还相继制定了22项知识产权管理流程制度。

不仅如此,中网卫通在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还注重项目立项阶段和运行过程“并行”,强调项目研发过程中的风险管控和市场中的知识产权充分运用。

“知识产权的作用,最终应体现在对其有效的运营上。”孙俊说,为了使知识产权得到有效运营,实现产业价值的快速增长,中网卫通于2015年开始举办“产业链知识产权协同创新”大会,旨在盘活企业的知识产权资产价值,提升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截止2021年底,中网卫通开展专利运营,转让许可知识产权10余件,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证券化融资,融资金额800万元,知识产权作价入股90万元。

素材来源 | 科技创新局、中网卫通

编辑 | 周琴

发布 | 秦思、吴小荣

审核 | 王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