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打造中国机甲登上央视,爆红海外的72岁福建大爷,只是一个宠娃狂魔

全文共3242字 | 阅读需6分钟
爷爷把对孙子的爱融入在每一个自制的玩具与载具之中。
被全网追着认爷爷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一位古稀老人,带着孙子,推着“鸭子车”、“螳螂车”、“螃蟹车”……穿梭在田间地头。
不仅引来一大帮村民和孩子驻足围观,还登上了央视,出现在《新闻联播》里。
甚至成千上万的网友在视频下留言:“爷爷,您还缺孙子吗?”
图片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原来这个名叫李石水的老爷爷,竟然再现了传说中的的“木牛流马”。
不用一根钉子、一滴胶水,也不用任何现代机械工具,仅凭一双巧手,就将寻常木头打造成各种各样的载具和玩具。
图片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除此之外,你还能在他的作品里看到古代战船和“变形金刚”。
那么,拥有如此高超技艺的老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一切都要这个福建老人“被退休”那一刻说起。
李石水这辈子没上过什么学,凭借着年少时学来的木工手艺走南闯北,养活了一大家子。
和很多老人一样,总想着还能干得动活,就给小辈们多出把力。
以至于年近古稀,依然没有停歇。
直到4年前,他兴冲冲地跑去装修公司准备上班。
没想到进门就是一顿当头棒喝:
“60岁的人都不要了,60多岁还叫来干嘛?”
自此,李石水不得不开始了自己的退休生活。
起初他只是侍弄侍弄农务,和老伴一起替在外做服装加工的儿子和儿媳带孩子。
但是时间一长,“木匠之魂”再次活泛起来。
尤其是疫情来了,一大家子赋闲在家。
为了哄孩子,李石水便琢磨着做些“小玩意”,逗小辈们开心。
于是,那台全网爆红的“螳螂车”诞生了。
当家人推着它去遛娃,一岁半的小孙子蛋蛋顿时就成了全村“最靓的仔”。
所到之处,总能吸引一道又一道羡慕的目光。
图片
来源:新华社
而且李石水时不时地还会给孙子的座驾更新换代。
比如这台横着走的“螃蟹车”,每次出场都霸气十足。
还有“鸭子车”,大脚掌甩的“啪啪”直响,“嚣张”的模样总能让娃侧目。
小孙子的座驾五花八门,大孙子那边也不遑多让。
国庆节那天,大孙子就开上了他日思夜想的“战车”。
炮管里不仅能发射出“炮弹”(纸团),国旗一插,严肃认真的模样,仿佛自己就是冲锋陷阵的战士。
还有小朋友最爱的“西游记”主题。
先来一匹“白龙马”,随着轮子的滚动,马蹄一上一下,策马奔腾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
再来一朵筋斗云,你瞧,“齐天大圣,来也。”
当然,除了座驾,孩子们最喜欢的还是爷爷时不时送给他们的小玩意。
这台自走的“小哪吒”是不是萌翻了?
别急,后面还跟着“愤怒的小鸟”和“钢铁侠”。
憨态可掬的模样,让小孙子迫不及待地来了一场“追逐戏”。
如果一个不够孩子们分,那就叫来一群陪他们玩耍。
若嫌太单调,那就摆上擂台,请两个竹节人,来一场精彩的武术表演。
木匠爷爷的爱,可不全在这些玩具上。
李石水早已将他的木工手艺,一点一滴地融到了孩子们的生活中。
给小孙子喂饭,太烫了用嘴吹不卫生。
他就给勺子加装了一个木质风扇,轻轻一按,凉风自来。
大人不在家,害怕孩子淘气莽撞,就做了一把会变身的太师椅,这一回再也不怕他们登高摔倒了。
大孙女要去外地,李石水就给她做了一个便携式“美人镜”。
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对镜面做了更好的保护。
大孙子的笔筒总是不好取用橡皮,那就做个镂空的‍“小亭子”,精致又实用。
有一次,大孙子向爷爷抱怨自己的文具盒经常被同学和弟弟乱动。
李石水“计上心头”,做了一个鲁班锁+八卦锁的文具盒。
不了解开锁步骤,这就是一个最机密的“保险箱”。
“看到孙子开心,就越做越上瘾。”
木匠爷爷用他的双手,点亮了孩子们的童年。
老人的退休生活,也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焕发出了光彩。
图片
来源:新华社
虽然被网友唤作“最牛爷爷”、“高能爷爷”,但是李石水一直不认为自己天赋异禀。
他小学没毕业,没什么文化,也不懂什么设计。
只是他认一个死理:“木匠没样,边做边像。”
木匠活不仅需要细心,更需要耐心,每个手工品的出炉,都要经过成百上千次打磨调试。
木工是个苦活。
匠人必须记下每一样工具的特性,还要熟谙锯、钻、凿、抠,榫卯结构等每一个操作步骤。
每一次下笔落刀,误差不能超过一毫米,角度更是不能有任何偏差。刨木头要光滑到手感像玻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源:新华社
最大的挑战是“严丝合缝”,中国的榫卯技术之所以能不用一颗钉子,甚至连水都无法渗入,靠的就是木头与木头紧密的结合。
若是稍有不慎,一整个作品就废了。
“制作一个玩具少则三五天,多了十几天都不一定能够完成。”
比如自走鸟,因为部件之间重力调节的细微差别,李石水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
前前后后花费20多天的打磨才成功。
还有这只木粽子,看上去平平无奇,但是一打开,却包含了十多个机关。
更为人惊叹的是这副出现在《新闻直播间》中的“偃甲人”。
全身由大约100多块木头部件组成,高70公分,所有的关节,包括手指都能灵活运动。
为此,李石水整整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算大功告成。
图片
最后,这副“偃甲人”不仅让孩子们爱不释手,还站上了非遗展览会的展台
此后,“宠娃狂魔”李石水,还为孩子们复刻了机甲“墨子”和三国古战船。
分别耗时40天和60天。
成品出来的那一刻,无数人惊呼“鲁班在世”。
但是我却想和大家分享一句话:
在这个人心浮躁的社会,我们并不缺少聪明才智,也不乏心灵手巧,但是和这个70多岁的老人相比,我们好像都少了一些耐力和专注力。
就像李石水说的那样:
“有时候做了发脾气了,就丢掉了,做不出来,你要慢慢地、慢慢地就做出来了。”
如今,木匠爷爷李石水不仅受到国内网友的追捧,他的木工视频也开始在外网刷屏。
看看老外们的评价,你就知道所谓“文化输出”,就是一颗永远不会被辜负的匠心。
“它们不仅仅是玩具,这是木材艺术的杰作。”
“这是一种娱乐,可以让孩子发挥创造了,多好的生活啊。”
“中国人有最好的手艺,中国人远远领先我们。”
“绝对印象深刻,希望他的手艺能传给年轻一代。”
……
面对诸多赞誉以及纷至沓来的名利诱惑,李石水始终云淡风轻:
“纯手工的东西快不了,没法量产,我年纪大了,没什么野心,讨得孩子开心就够了。”
而且他还有一个“心病”:
“现在年轻人都不想学木工,做木工都觉得太累,现在学的都是电机什么的,像我们手工的很少人要,很少人学。”
图片
来源:新华社
的确,在这个工业越来越发达,科技越来越便捷的时代。
我们这辈人从一开始就被训练出奔跑的速度,却也丢了十年磨一剑的执着。
当老祖宗的手艺无暇顾及,未来留给下一代的恐怕只剩一个个孤零零的名目。
不过,让李石水老怀安慰的是,常年在外打工的儿子和儿媳开始回乡创业。
儿子李跃金创建了一个视频号,一边将电商和传统木工相结合,一边用镜头记录下手艺人的日常生活。
他说:“我自己的想法,它这个传统应该和现代的东西相结合,就是让更多的人去接受它,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这样一个继承了传统,另外一个新东西会让年轻人喜欢。”
老人吃了一辈子的“饭碗”,终于后继有人。
图片
来源:新华社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段李石水和孙子的对话。
家里种的一棵老树,风吹雨打,一条枝桠折了。
老人怜惜的抚摸树枝。
孙子问:“爷爷,它还能复活吗?”
李石水笃定地回答道:“可以。”
然后斧凿刀削,这根断掉的树枝,变成了一个个精美的木艺。
时光是一把无情的刀,它能斩断很多旺盛的生命,古老的文明。
可只要初心不改,所有的逝去总能以另一种方式苏醒。
参考资料:
央视新闻:《赞!“木匠爷爷”李石水的榫卯人生》
光明网:《木匠爷爷“退休”后》
新华每日电讯:《“木玩具爷爷”“纸房子妈妈”“棉花云爸爸”,家长手巧是种什么体验?》
新华社:《有一种羡慕叫“别人家的爷爷”》
B站:@小镇老金
e龙岩:《“木匠爷爷”火了! 长汀人李石水很意外:只为哄孙子开心,没想到会成网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中国国家历史又双叒叕上新啦!
图片
《中国国家历史》邮局征订套装(征订代码:28-474)正在火热进行,一套四本,一次性拥有全年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