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到底经历了什么,让外媒从质疑到赞叹?

8月4日《参考消息》整版

报道鄂尔多斯

《从空置“鬼城”到魅力之都

——外媒眼中的鄂尔多斯之变》

◆ 记者:于长洪、张丽娜、王靖、恩浩

十多年前,外媒纷纷聚焦中国新城空置率高、鲜有人居住的现象,一大批新城被贴上“鬼城”标签而广为传播。此后这个词如影随形,好似压在当地人胸口的一块大石头,透不过气来。

十多年后,彭博新闻社等外媒再次访问后认为,这批沉寂多年的中国城市焕发勃勃生机,“在城市化问题上,中国正在实施深谋远虑的计划”。

今天,我们来到昔日最典型的“鬼城”康巴什区所在的鄂尔多斯市一探究竟,这座城市到底经历了什么,让外媒从最初的质疑到现在的由衷赞叹?

用创意构建城市“流量路径”

曾几何时,外媒对中国鄂尔多斯市新城的描述多为空置的公寓楼搁浅在无尽的沙土中;没有汽车或行人的宽阔林荫大道;超前卫的建筑却看不出具体功能。如此诡异的画面,犹如梦魇,挥之不去,令很多没来过鄂尔多斯市的人,对这里的概念至今仍停留在“鬼城”印象上。

“2009年,我们刚搬到新区办公,人确实不多,但每年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康巴什区委宣传部干部王柳说,“现在有很多人搬过来,因为这里环境好,还配套了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2017年来康巴什区工作的南非驯马师迪翁·维瑟也爱上了这座崭新的城市。他曾受西方媒体报道影响,认为康巴什是一座空旷、无人居住的城市。但当踏入康巴什城区时,他惊呆了:这里哪里是什么“鬼城”!

截至2021年底,康巴什区人口已达12.04万人,当地住宅入住率达到91%。后备厢市集、无人机编队主题秀、赛艇大师赛、热气球惠民周、城市篝火晚会、精品文艺展演、城市越野摩托车耐力比赛等特色活动,让这里人流不息。

↑ 7月1日,康巴什区举办“喜迎党的二十大 唱响瑰丽康巴什”哈达湾里庆七一专场演出( 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 供图)

“哟、哟、哟、哟……各位网友朋友,你们大家都好!欢迎来到康巴什,西北之宝。在所有城市当中,我们最小,但我们人均点击量,高到爆表!”最近,鄂尔多斯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康巴什区委书记邢征在互联网平台以说唱形式推介康巴什,着实吸引了不少观众。

↑ 鄂尔多斯市太阳广场上的郁金香盛开,吸引市民们拍照合影。(李臻昊 摄)

康巴什区是国内首个以城市景观为载体成功申报国家4A级旅游区的城市。如今,当地以新文旅推广新形象、以新文化塑造新IP、以新媒体传播好声音,全方位打造“网红康巴什”,用创意和策划构建城市“流量路径”,吸引更多游客来此旅游。据统计,2021年康巴什区累计接待410.28万游客,旅游收入近13亿元。

惠民服务积聚城市人气

外国作家韦德·谢泼德在2015年出版的《中国鬼城》一书中指出,产业、学校、医疗服务和娱乐设施的完善和运转,有助于吸引大量居民来到这些新城市,而它们的“鬼城”状态往往只是暂时的。换句话说,“如果你建造了它,人们终究会来”。在康巴什,一个个生机勃勃的社区,一项项贴心惠民的服务,充分印证了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乌兰木伦河穿城而过,乘船向下游缓缓前行,两岸绿树葱葱、花繁叶茂,建筑、景点、桥梁、公园不断在游人视线中次第展现。

↑ 这是鄂尔多斯市举办第七届乡村文化旅游节。(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 供图)

目前,康巴什区园林绿化面积达到了1641万平方米,绿地覆盖率达42.18%。今年,康巴什城区打造了9处开放草坪,利用每周一、二对草坪进行养护管理,周三至周日面向市民开放,供人们休闲娱乐,让大家享受触手可及的“绿色福利”。此外,康巴什区还探索引入可食用景观,打造“可观赏、可食用、可共生”的城市园林景观,进一步扩大城市园林绿化的社会效益。

↑ 这是鄂尔多斯市民们在开放绿地上休闲散步。(冯静 摄)

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是城市建设、发展、治理的价值所在,康巴什区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为更加便利百姓生活,去年康巴什区规划构建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居民步行15分钟就能进入城市“大商圈”,10分钟就能进入公园绿地,5分钟就能进入各小区“小商圈”,吃饭、买菜、洗衣、修车、休闲娱乐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合适的地方。

去年,康巴什区开始探索以数字化手段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率先建立“五码一体”的“多多评·码上生活”智能便民服务平台,全面提供便捷高效智慧的民生服务,居民缴水电费、日常购物、政策查询、填写问卷、反映难题等需求都能在“指尖”完成。

↑ 这是"多多评"服务智能感知中心。(温伟 摄)

为保障办学条件,康巴什区每年的教育投入占地区财政支出的25%以上。如今,康巴什区属地内已投用各级各类学校41所,在校生规模超过5万人。此外,康巴什区拥有医疗机构30多所,建成“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还是国内率先为13岁至18岁女孩免费接种宫颈癌疫苗的城市。

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都在积聚着康巴什区的城市人气。

产业转型带来创新活力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地理学副教授马克斯·伍德沃思曾就“鬼城”的主题撰写了大量文章。他说:“在被称为‘鬼城’的地方,你会发现大规模、雄心勃勃的城市化项目,这些项目会激发投资,但不会一下子吸引人口。其结果是形成了一幅看起来非常像城市的景观,但其中却没有太多的活性。”外媒曾认为中国新城建设的风险在于,这些地方最终不会有充足的人口和企业,也无法产生足够的财政收入来偿还建设这些新城的债务。

然而,不到20年,这批新城不仅活了下来,还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它们跳出几千年来“先人后城”的固有思维范式,蹚出一条“先城后人”的新路,让用脚投票的居民们心甘情愿地“移民”而来,并最终确保住得下、稳得住、能致富。

共享办公室、共享健身房、共享影音室、共享厨房……在青青客舍人才公寓,被鄂尔多斯市吸引来的全国各地的骨干人才,在这座温馨舒适的酒店式公寓中生活工作。为了解决他们洽谈商务、落地项目、就业创业的短暂性住房需求,市里特意设计了这所非营利性人才公寓。“日租金低至每天18元,申报入住的人才数不胜数。目前累计有1000多人次的各类型人才入住。”鄂尔多斯市招商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朱丽介绍道。

↑ 外来人才们在青青客舍人才公寓共享办公区内工作。(新华社记者 恩浩 摄)

青年才俊之所以频频光顾鄂尔多斯,甚至扎根当地,在于好的工作机遇和前景。有如此多新岗位的产生,则是因为鄂尔多斯市正在进行产业转型,一场连接世界的能源革命在此发生。

鄂尔多斯市是中国重要的煤炭供应保障基地。2021年,这里煤炭产量达到6.7亿吨,约占内蒙古煤炭产量的三分之二、约占全国煤炭产量的六分之一、约占全球煤炭产量的十分之一。2004年康巴什区原规划获批时,当地的经济仅仅是依靠周边的煤炭而发展。

今天,鄂尔多斯市正在进行煤炭现代化、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与此同时,还在加快构建集能源生产、装备制造、应用示范于一体的“风光氢储车”产业集群,建设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和绿色技术重要策源地。该市还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零碳产业园,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城市。目前,一大批国内领先、业界驰名的企业纷纷落户鄂尔多斯市,一大批清洁能源产业项目成为鄂尔多斯市现代能源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紧邻康巴什区的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巴图塔村,112万块光伏板随着地势起伏,把沙土地覆盖成蔚蓝色的海洋。这里是天骄绿能50万千瓦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目前已实现并网发电。供电之余,发展起“板下经济”,挖渠筑塘、种植林果,实现了土地多元利用。

↑ 这是位于伊金霍洛旗的天骄绿能50万千瓦采煤沉陷区光伏项目。(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 供图)

产业转型给城市带来了创新和活力。今年上半年,在疫情压力之下,鄂尔多斯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550亿元,同比增长6.0%。这一经济体量,不仅是内蒙古经济的“排头兵”,更是中国北方地区的“经济黑马”。中国社科院专家李超表示,康巴什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回旋余地和广阔空间,中国西部地区必将不断给民众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基础。

更多新闻,点击↓↓

来源:《参考消息》

编辑:杨阳、李荣

校对:王淑琪

校审:王曾

终审:郭紫欣

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