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志伟:着眼打赢育人才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他35年如一日,呕心沥血深钻细研作战理论,为备战打仗出谋划策;他在三尺讲台深耕细作,讲授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军队级优质课程;他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

他是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教授平志伟,拥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学科拔尖人才等称号,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

“只有拥有超前眼光,才能占据军事理论创新最前沿。”这是平志伟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始终践行的理念。早在20世纪90年代,关于信息化战争的研究在我国刚刚起步,正在攻读博士的平志伟就把研究选题确定为这一方向。未来战争形态将如何演变?作战形式会如何发展?为了搞清这些问题,他联合4名博士同学展开前瞻性研究,形成了《信息化战争作战理论研究》这一理论成果。

平志伟擅长数学思维,为学员讲授过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和军事运筹学,他搞研究更加注重量化分析。2004年,年仅38岁的平志伟担任教研室主任,率领教研团队深入研究信息化条件下陆军合同战斗特点与规律,提出了陆军“精确战斗”这一全新概念。时任教学组长的张宏教授对此记忆犹新:“平志伟当时提出陆军‘精确战斗’理论并编写出可以操作的教材,这些成果被学员带回部队并运用于部队训练改革。”正是凭借其敏锐的创新意识和厚重的学术功底,平志伟36岁时被破格评为教授,成为学院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

“学员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回去是要用来指挥打仗的,因此,教员对待课堂就要如走向战场一般。”平志伟精心准备每一堂课,哪怕已经上过很多遍、早已了然于心的课程,他也要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结合当前军事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和部队演训活动的新成果,不断调整和优化。

2017年,国防大学调整组建联合作战学院时,平志伟主动选择了指挥控制与作战评估这两个难啃的“硬骨头”。教研室刚组建,人马都还没有到齐,战区机关就提出了人才培养需求。“部队需求就是命令,学员不能等,备战打仗不能等。”平志伟主动请缨担纲这一全新课程的讲授。从基础理论到应用研究,他带领同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拿出了一整套高水准的理论和想定教材。学院调整组建至今,已有上千名能参善谋的联合参谋军官在这里得到淬炼。

“导师既精通我军及外军知识,又熟知联合作战、军种运用,还懂政治与经济。”平志伟的博士研究生李其东说。李其东撰写博士论文时与平志伟交流过许多次,平志伟每次都不厌其烦地指出他的问题。

尽管在教学和研究上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平志伟却说:“我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还有许多需要突破的隘口,为战育人的脚步一刻也不能停下。”

(本报记者 刘小兵 本报通讯员 闫晓强)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