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涨价又被骂,还不如自己买辆自行车划算?

图片
共享单车最近喜提了一连串的热搜,例如哈啰员工破坏 70 辆美团单车,摩拜可以退押金等。其中被用户和舆论一边倒怒喷的便是美团单车宣布涨价。
图片
美团单车发布公告称,8 月 10 日 23 时起将调整单车骑行畅骑卡无折扣价格。7 天无折扣价从 10 元调整为 15 元,30 天无折扣价从 25 元调整为 35 元,90 天无折扣价将从 60 元调整为 90 元。
图片
美团单车的涨价行为随即点燃了网友们的抵制之情。大量网友开始怒喷,比如有人称美团单车等几家头部共享单车平台,在淘汰掉过往一众竞争对手后开始以垄断的优势来割韭菜,是需要反垄断严打的对象。
也有不少用户吐槽称共享单车的使用价格比有空调的公交车还贵,十分离谱,甚至自己买一辆自行车更香,比使用共享单车划算等等。
在网友们的群情激奋下,美团单车涨价顺利冲上热搜,连带的还有舆论对哈啰、青桔的吐槽,这两大共享单车平台此前同样有涨价行为,也曾引发过类似舆论广泛批评的情况。
图片
根据媒体的报道,涨价后的美团单车,实际与滴滴、青桔对应的骑行卡价格差别不大,这也意味着主流的共享单车平台在涨价这件事上较为同步。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价格标准只是无折扣的情况,三大平台普遍会在这个价格基础上进行打折销售。
比如使用区域为 " 广州、佛山、东莞 " 的美团 30 天畅骑卡,在打折的情况下只需 12.8 元,换算下来每天 0.43 元即可使用美团单车多次骑行;90 天畅骑卡折扣价为 40 元,每天 0.45 元。
图片
哈啰同样如此,相关卡券在原价基础上会进行打折,例如 30 天不限次卡原价 35 元,打折价 15.65 元;90 天不限次卡,原价 90 元,打折价为 41.85 元。
如果在不购买任何卡券的情况下,使用一次共享单车起步价基本都在 1.5 元以上,超过 30 分钟价格还会持续上涨。
有网友算了一笔账,对比公交出行,骑 16 分钟共享单车花费甚至可以达到 2.5 元,比 2 元钱的公交还要贵。
这也是共享单车普遍被网友诟病的地方,毕竟公交车距离远、有空调、不必日晒雨淋和费力骑行,从性价比而言看似 " 秒杀 " 共享单车。
同样的,按照这样的价格逻辑,部分网友也坚定地认为自己买一辆自行车,比使用共享单车更具性价比。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网友们的这些喷点似乎在方向上就出了问题。
图片
共享单车发展之初聚焦解决的便是 " 最后一公里 " 出行,比如公共交通与最终目的地之间的最后一小段距离,这样的短途出行场景与公交系统要解决的并不是同一个问题,简单粗暴地对比没有太大的意义。
第二点而言,网友们这次似乎喷错了对象。此次共享单车平台提升的是各类骑行卡的非折扣价格,而不是直接使用时的起步价、计时价。
骑行卡折扣价之下,每天不到 1 元钱的费用即可无限次使用共享单车骑行,相对而言还谈不上十分缺乏性价比,需要全网声讨的地步。
而类似 " 自己买辆自行车更香 " 的论调,则完全忽略了共享单车主要的便利性特点。
在共享单车平台广泛的单车投放和运维下,上下班地铁接驳等日常需要骑行的场景,都能更便利地满足随用随骑的情况。
这一点是自己买辆自行车无法做到的。毕竟基本不会有人日常出行随身携带自行车。另外自己买车的情况下,还得需要兼顾单车的停放、防盗等问题,更加不如共享单车便利了。
图片
从共享单车平台的角度而言,单车制造产业链中原材料的上涨,业务日常运维成本的压力,以及平台自身的亏损困境等,均是造成涨价输血的主要原因。
据媒体报道,中国自行车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自行车上游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超 10%,原材料上涨的压力正在从自行车制造企业向下游传导。
三家共享单车头部平台如今也仍是在流血发展。哈啰 2018 至 2021 年一季度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8 至 2020 年三年合计亏损 48.41 亿元。
被美团全资收购的摩拜单车 2018 年 -2020 年累计亏损接近 50 亿元。滴滴 2021 年的财报数据显示,青桔共享单车被划分进亏损高达 300 亿的 " 其他业务 " 中。
当然共享单车平台也应看到用户普遍的吐槽、抵制情绪,一味地用涨价的方式来纾困也非上策。
共享单车的烧钱大战早已过去数年,各家平台仍未能摆脱单一化营收的局面的确值得反思,毕竟多元化、良性健康的业务生态和造血机制,才能从根源上改变只能靠涨价来解决问题的境况。
ZAKER 新闻出品
文 / 曾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