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瑶海公安“海鹰”雷霆出击 7个月抓获249名嫌疑人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7个月,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249名(含逃犯106人),这是合肥市公安局瑶海分局巡警大队“海鹰”抓捕组(以下称“海鹰”抓捕组)今年以来的“成绩单”。2022年,是“海鹰”抓捕组成立的第5个年头,今天,记者带你走近这把抓捕“尖刀”。

7个月,已抓获249名嫌疑人

7月22日上午,合肥市瑶海区青龙路附近,一名盗窃三车的嫌疑人出现在街头。“海鹰”抓捕组发现后,立即安排附近巡逻的民警赶往现场。经过搜寻,10时10分许,民警在嘉山路与青龙路交口附近将嫌疑人抓获。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记者了解到,2017年,瑶海公安分局从各相关单位抽调力量组建了“海鹰”抓捕组。从成立之日起,这支抓捕组的使命和定位就是日常街面巡逻和抓捕、追逃等任务。

今年以来 ,在被抓获的249名犯罪嫌疑人中,有电信网络诈骗嫌疑人,也有被公安机关上网追逃的命案逃犯。

蹲守30小时,被称“太能耗’了”

抓捕工作中的蹲守,是辛苦,是煎熬,是抓捕任务中的家常便饭。在队员眼中,白+黑是工作常态,矿泉水+方便面更是身边常备。面对严寒酷暑,蚊虫叮咬,忍饥挨饿等生理和心理考验,“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已经成了“海鹰”抓捕组的队训。

蹲守,伺机抓捕嫌疑人。

而蹲守,也更是静待时机的雷霆出击。在6月份的一次抓捕行动中,队员们通过分析研判,发现一名被外省公安机关网上追逃的嫌疑人就藏匿在长丰县某村。队员们在村口的主要通道旁,整整守候了近30个小时,终于将以为风平浪静可以露头的逃犯抓获。

在审讯中,嫌疑人坦言,“真是没想到,你们实在是太能‘耗’了”。

脑子里装“地图”,走遍大街小巷

抓捕工作的第一步是分析研判,这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分析研判,不光是简单的数据梳理,还要辅以大量的分析和推理,这需要日积月累的经验作为基石。队员们必须对辖区及周边大大小小的道路、街巷等烂熟于心,做到料敌机先。而在研判过程中,侦查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嫌疑人下一步的去向作出判断,以最快速度将嫌疑人抓捕归案。

“执行任务很少依赖导航,我们每个人脑子里都有一张活地图。”队员潘晨光介绍道。

“从这条巷子右拐,进去后第二个路口左拐,走到头就上北一环了。”为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抓到嫌疑人,走大街、穿小巷,“海鹰”队员们常年坚持“不走寻常路”,一条条不起眼的小路仿佛城市的毛细血管四处蔓延,每条路上都留下过“海鹰”的足迹。

高温之下,坚持负重训练

最重要的是安全!平时多流汗,才能战时少流血,只有技战术水平和体能不断提升,才能确保每次任务安全、圆满完成,这是“海鹰”抓捕组的共识,也是日常。

在没有抓捕任务时,从带队民警到每一位队员,都会通过严格的训练提高身体素质,磨炼意志。即使在这样炎热的夏日里,队员们依然坚持在室外参加负重训练,一个简单的警械使用动作,就要反复练习上百遍。

“这次的抓捕非常成功,但在控制过程中,大家的配合还不够,如果遇到比较强壮的嫌疑人,就很容易受伤,我来演示一遍。”作为“海鹰”抓捕组的负责人,瑶海分局巡警大队大队长张卫军在每周一次的例会上,就抓捕实战中发现的问题和队员们一起复盘,商讨更好的战术思想和行动计划。

面对社会治安防控的新任务和新挑战,“海鹰”们始终保持着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斗志,努力打造“枫桥式”巡控力量,为群众的安居乐业保驾护航。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