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图县万宝镇古城村:物质精神两手抓,不断提振乡村振兴“精气神”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我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为深入挖掘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优秀经验,7月26—28日,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走进吉林省延边州安图县万宝镇古城村,就当地乡风文明建设等相关情况进行调研。
图片
调研组在古城村入户调研
据了解,古城村位于吉林省安图县万宝镇镇政府所在地西部,距离镇区0.5公里。全村辖区面积13.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36户1260人,常住人口228户750人。耕地面积163公顷,其中水田面积40公顷,旱田面积123公顷。近年来,万宝镇政府严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做法,在乡风文明和产业兴旺等方面取得不错成绩。
“红白理事会”让美丽古城绽放“文明之花”
近年来,随着农村年轻劳动力外出就业,古城村老龄化问题突出,常住人口以老年人居多。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封建迷信、铺张浪费等陈旧陋习及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消费”等传统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为全面推行移风易俗,万宝镇古城村成立“红白理事会”,整治农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并以此为契机加大力度推进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焕发文明新气象。
提高思想认识,为乡风文明筑牢“制度”之花。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古城村将移风易俗工作列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成立了以村书记为会长,宣传委员、妇联主席为副会长,村里德高望重、热心服务、公平公正、崇尚节俭及有一定礼仪特长的村民为成员的“红白理事会”,制定《古城村红白理事会管理制度》《古城村红白理事会章程》和《古城村红白理事会职责》,明确要求反对陈规陋习、提倡文明生活,反对封建迷信、提倡科学进步,反对大操大办、提倡节俭之风。二是注重建章立制。重新修订《村规民约》,重点将“树立婚事简办新风、树立养老敬老新风、树立求知重教新风”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同时,严格遵守婚丧法规、尊重社情民意,针对“婚丧喜”三方面制定了《古城村“婚丧喜”标准公约》,明确了办事程序、彩礼限高标准、人情礼金、酒宴标准等。事前告知办事群众婚丧事宜办理规定,事中对操办规模现场监督,事后与事主一起算“节支账”,赢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在全村掀起了一股“破旧、除陋习、树新风”的热潮。三是做好引领示范。村“两委”班子成员牵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发挥表率作用,从自家做起,大力宣扬文明新风家庭;同时,通过农村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教育、带动和影响村民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尚。
加大宣传教育,为乡风文明浇灌“思想”之花。一是打造思想阵地。古城村投入资金30余万元,对480余平方米活动室进行了高标准维修,成立了老年学校,重点围绕“红白事新办”“移风易俗”“文明家风”等内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用身边人演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编制顺口溜、快板进行传唱,使工作“入眼、入脑、入心”。二是提高宣传力度。依托“线上+线下”双重平台,采取“广播喇叭天天讲、微信工作群实时发、宣传公示栏定期发”的宣传模式,积极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认真贯彻执行各级政府的政策、法令和规定,制作移风易俗宣传漫画,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引导群众新事新办、移风易俗,耐心做好群众的思想疏导工作。三是开展入户宣讲。邀请包村干部、驻村干部,成立了移风易俗草根宣讲队伍,定期开展时事报告、政策解读、百姓故事会、身边好人好事等宣讲活动,为群众带来更加接地气的宣传内容,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群众素质不断提高。
图片
调研组在古城村调研乡风文明建设情况
丰富精神文化,为乡风文明绽放“幸福”之花。一是开展文化活动。组建了一支上百人的广场舞队伍,农闲期间,坚持每天晚上跳广场舞,不仅锻炼了身体,更促进了邻里和谐。每逢重大节日村里都会举行小型的文艺汇演,以树立好家风民风,表达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以及对新农村美好生活的歌颂。二是开展体育竞赛。在三八节、劳动节、丰收节等节点,组织村民开展扒苞米、捡豆子等农民趣味比赛和各类球类比赛,进而陶冶情操、娱乐身心,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三是开展志愿服务。组建了一支由基层党员、学生为主的“乡风文明”志愿服务队,开展环境整治、走访慰问、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从而提升全镇农民群众个人综合素质,助力美丽文明古城建设。
突出载体活动,为乡风文明树立“模范”之花。一是创建“美在农家”。创新开展“美在农家”行动,建立“美家超市”,家家户户印发“银行存折”,以“庭院美、仪表美、家风美”为标准,对干净人家、红白喜事、公益活动等项目进行评比积分,并对评选出的“美在农家”示范户进行表彰,村民持“美在农家”存折可兑换物品。二是评选典型模范。加大乡村“好人”和道德模范选树力度,积极开展“古城好人”“最美家庭”“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和“星级文明户”等多项评选活动,通过群众推、村里找、大家评,把群众身边敬业奉献、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移风易俗的真实典型推向前台,让群众身边的好儿女、好媳妇、好公婆等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在全村形成人人学先进、个个争先进的良好社会风尚。三是开展道德模范巡讲。深入开展道德模范入户宣讲、志愿服务、模范讲堂等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榜样作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用典型的力量影响和带动乡风文明。
大力发展特色蓝莓产业 铺就群众致富幸福路
乡村要振兴,产业得兴旺。万宝镇按照“选准一个扶贫特色产业,带动一方百姓发家致富”的工作思路,聚焦发展蓝莓特色产业,不断增强农村产业发展后劲,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高质量发展。
图片
万宝镇蓝莓基地
调研期间,正是蓝莓成熟采摘的季节,一株株绿茵茵的蓝莓树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成熟的蓝莓果挂满枝头,戴着草帽的农民在蓝莓基地中采摘成熟的果实,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永富村53岁村民葛君海表示:“蓝莓的采摘周期约30天左右,每到蓝莓采摘季节,我就能在家门口打工了,每天收入可达300元,对农民来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据了解,万宝镇蓝莓基地位于万宝镇古城村七十二屯,蓝莓种植规模达50余公顷,总资产达1000余万元,是万宝镇扶贫产业项目。2017-2021年,镇政府陆续436万元扶贫资金投入到该基地,委托万宝镇蓝莓专业农场经营。目前,该项目带动223户、419名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每年上交项目收益款19.62万元,为古城村、万宝村、马趟岭村及全县易地搬迁脱贫户进行分红,截至目前,万宝镇蓝莓专业农场累计上交收益69.21万元。此外,蓝莓基地的发展带动了周边群众就近就业,从翻耕到土地平整,从栽培到除草,从养护到采摘,蓝莓产业全生产链条需要大量劳动力,吸纳了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3000余人次就地就近就业,人均增收1500元左右,年累计发放工资400万余元。该基地负责人表示:“我们会坚守本心将蓝莓产业做优做强,继续积极雇佣万宝镇村民采摘蓝莓,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调研中,万宝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称,通过“农场+基地+村民”的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下一步,万宝镇将延长蓝莓深加工产业链,探索开发蓝莓果汁、蓝莓果酒等产品,进一步提高蓝莓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户收入,不断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掌上延边APP编辑: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