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有效处理课堂中生成的问题?|良师成长指南

本期分享主题为:怎样有效处理课堂中生成的问题?下期征稿主题见文末,欢迎投稿。

案例: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教学中,我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但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老师的预设不一致,课堂上全部解决时间不允许,这时,我往往会将学生牵引到自己的预设当中。想请问各位老师,怎样有效处理课堂中学生生成的问题?

——青岛市西海岸新区 王老师

师生要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共同成长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教授 龚小庆

小王老师:您好!很高兴有机会能够一起讨论问题。

课堂教学最怕的是冷场,而你的学生能够对你的提问给予积极的回应并进一步提出多个问题,这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很替你高兴。

一般来说,教师需要处理两种情境:一种是虚拟的情境,这是教师在备课时预设的;还有一种是现实的情境,这是在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过程中生成的。对于一个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说,两种情境是高度吻合的。不过也会有例外,毕竟实际的教学进程是复杂的,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料不到的新奇性因素,这使得现实的情境是敞开的。

课前的认真备课很重要,这是因为我们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但是站在师生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是不同的,这就使得学生可能会在课堂上提出一个接一个教师事先没有准备的问题。

时间的稀缺性使得教师常常会将学生提出的众多问题牵引到自己预设的问题中,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总是这样做,那么我们可能就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那些提出问题但没有得到认真回应的学生可能会变得消极甚至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对于你提出的问题,我建议——

首先,要尊重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哪怕有些问题显得很幼稚。因此,在备课时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处理课堂中的新问题。

其次,要敢于面对自己没有准备的新问题,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解决。这个时候不要怕犯错,因为正确的解题思路常常是在七嘴八舌的讨论中形成的。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享受发现的乐趣,并让他们在成就感中体会“真理的味道是甜的”。

最后,如果问题太多时间确实不够,那么可以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如举手表决),让他们来决定优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剩下的问题可以作为家庭作业。一般来说,学生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往往会有更浓厚的兴趣。

总之,尊重学生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就不会沦为单方面的灌输,而成为师生有机互动的充满乐趣的创造性活动。

起点重要的是方向而不是高度,你现在有了一个很好的方向,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充满自信地提高自己。要知道,师生是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共同成长的。

借助课堂生成问题,让教学更加切实有效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 申承钰

首先,我并不认为课堂中学生生成问题,就证明教师的教学设计失败,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充分,因为预设问题都是教师根据教学经验、知识的重难点而来的。

学生之所以会生成问题,一般是因为学习基础低于或者高于教师的预估。知识应当是前后关联的,有的学生上节课的问题没有彻底弄清楚,学习新知识时自然会产生更大的困惑,这时教师应该帮助他们厘清概念、辨析题目、强化基础。而有的学生因为知识面广、思维更加深刻、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强,所以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提出一定的质疑,想要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了解更多的知识。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当予以充分肯定,并努力为其答疑解惑,促其取得长足进步。

当然,每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应当根据提出同一问题的人数、问题解决的迫切程度和教学进度,决定这样的问题是否应在课堂上解决。实在不行,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单独约请学生到办公室讨论。同时,教师应当认真听取学生的问题,有的问题看似毫无价值,但仔细推究起来会发现奥妙无穷;有的问题更能从本质上反映学生的学习基础、思维特点、学习方法,让教师更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应当保护每个学生的求知欲,了解问题本身、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问题的动机,尝试引导他们从会问问题到会自主地解决问题。

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例,由于文科试卷的答案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我在讲解时,总会向学生了解他们的做题思路,在写出精简的标准答案和最大化保证学生得分率间,寻找最佳的答题方法,这本身就要求学生主动提出疑问,然后师生共同探讨解决。但是,有的知识点比较机械,比如说课外文言文注解,当产生模棱两可的答案时,我会引导学生查词典或是翻阅课本。

课堂生成问题,往往是由学生或者师生共同产生,能让教学的指向性更明确,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教学效果,使学生收获更多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最令人担忧的一种情况是,教师虽然把预设问题讲得很透彻,但没能切实有效地解答学生的困惑。教学应当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所以,教师应当思考,预设问题本身是否设计合理,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是否有某种关联,灵活机动地把握好两者的重要性。

学生提问分层,课堂三阶扶摇

浙江省杭州市紫萱小学 赵徐婷

学生在课堂中的提问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根据不同的提问展开相对应的教学策略,更有助于学生厘清提问的思路,明确教师的预设。

一是有效提问。这类提问有两种层次——第一种即符合教师预设的提问,对这类提问,教师可以按照预设的答案“顺水推舟”,促进教学自然进行;第二种是不一定符合教师的预设但有助于推进课堂教学的提问,教师也可以保留这样的有效提问,引导学生多说一说,也许就会有多样性的表达,这也是利于课堂教学的。

二是无效提问。这类提问往往和课堂无关,教师可以通过委婉的形式提醒学生关注事先制定好的“提问准则”,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类提问和其他学生有效提问的相关性,试着“转个弯”去思考问题。

三是潜在提问。还有一种提问,看似与课堂无关,实际上就像“冰山理论”,藏着有效的生成价值。如教学《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时,学生提问“为什么是一棵葫芦不是一颗葫芦”,这个问题看似无效,其实涉及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板块的“量词使用”,那就值得教师花时间停留,引导学生用好手头的字典,或在观察插图时去思辨,这样更有助于后续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的开展。

对学生的提问进行三阶分层和回答,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的一种策略。当然,除了尊重学生的提问,课后的提问整理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学生生成问题之后,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类型和轻重缓急进行适当地解答,将有意义的、值得实践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如知识经验类提问、思维策略类提问、生活实践类提问等,有了清晰的分类,可以帮助学生后续提问的时候更加有针对性、类型化。

合理搭建支架,理性处理生成

重庆市开州区南雅镇中心小学 李宏龙

动态生成的课堂才有生机与活力,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彰显。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可能性,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师预设不一致时,我们不应该把学生往预设的轨道上赶,而应在预设中搭建好学习支架,以生为本,理性处理生成的问题,努力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一是合理搭建支架,以生为本调整预设。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因此,我们在预设项目化的主问题时,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基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结合建构主义理论,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有广度、深度、梯度,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清单,搭建好导学的启发性支架。这样,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所提出的问题才具有时效性,不游离于主题。当然,即使出现了“节外生枝”的问题,教师也应以生为本,根据教学目标适度调整导学支架的跨度,或者合理添加支架。

二是理性处理问题,发挥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课堂上生成了新的问题时,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要及时对问题进行归类分析,思考学生生成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问题是否有利于落实教学目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科素养发展。当生成的问题过于简单,可由其他学生回答并将思考过程简单讲一讲;当生成的问题能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就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时间和空间,激起学生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内驱力;当生成的问题与教学内容无关,我们也要艺术性地妥善搁置问题,让提出问题的学生或小组课后研讨该问题,探讨其可行性。

教学过程中对生成问题的处理,彰显的是教师的教学智慧,临时“救场”考验的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这些都需要教师课前了解学情,深入分析教材,加强理论学习。在课堂上做到眼中有生,心中有“术”,课堂生成才能更精彩!

师的课堂生做主

四川省珙县巡场镇第一小学校 陈俊龙

曾经看到过一则消息,大意是说上课时教师走进教室,发现一名学生带来了一只小动物,于是教师放下自己这节课的教学预设,和学生们一起研究起这只动物来。结果这堂课上得非常生动有趣,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为什么呢?因为教师采取了课堂生成策略,把主体地位还给了学生。

在教学中怎样有效处理课堂中学生生成的问题?笔者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正确认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新课标修订的原则包括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创新导向等。因此,我们的课堂也需要体现这些原则,即教师要准确把握课堂目标,并与学生在问题的探索、交流、互动过程中,创新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课堂目标。这里的问题既包括教师预设的问题,也包括学生提出的问题——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师预设的问题不一致。事实上,如果一堂课完全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显然课堂会因为缺乏生成而失色。况且,不管教师如何预设,总是无法穷尽学生的问题,也就是说,在课堂上学生总会或多或少地提出教师预设之外的问题。可见,预设会让课堂顺利进行,生成能让课堂更精彩、更有灵性。有了这样的认识,教师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处理学生生成的问题,而不用担心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自己的预设不一致而影响课堂教学。

对于课堂中学生生成的问题,或者教师抓住亮点及时引导生成的问题,教师要围绕课堂、单元和学科目标,甚至培养人的大目标,顺势巧妙地生成精彩。例如,笔者教授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不一样的你我他》一课时,在“找不同”环节,对于两名长相相似而且在“yesorno”游戏中答案一致的学生,班上的其他学生和他们自己都这样评价:其中一名同学对别的同学很凶,另一名同学则没有那么凶。如果从课堂目标来看,在这里找出“不同”即可。但我和学生共同进行了以下生成:同学的“凶”具体表现在哪些事情上?哪些事情可以“凶”?哪些事情可以不“凶”?大家怎样看待“凶”与不“凶”?……教师抓住时机,通过这样的交流,能更好地实现学生认识自己、理解他人的学段教学目标,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团结和包容,养成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实际上,如果教师能抓住课堂转瞬即逝的灵光闪现,做到金句频出、心灵碰撞、火花四射,学生的精力将更集中,学习兴趣会更浓厚。这样一来,教师何愁因解决学生生成的问题而耽误教学任务呢?当然,教师设计精彩的预设,将学生巧妙牵引到自己的预设当中,也是必要的。

尊重生命,做生成课堂的行家里手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李埝乡山西头小学 沈晓鹏

叶澜教授有句名言:“不去认真预设,那是不负责任;不善实时生成,那是不够优秀。”我们都是“负责任”的人,所以会认真设计教学,把自己能想到的、学生会出问题的地方悉数考虑到;我们却不一定是“优秀”的人,因为担心时间不够用、内容讲不完、课堂有些乱、目标不能达成等,往往不能实时生成。但课堂应当是精彩和美丽的,在这个“学习为王”的时代,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和能力。

尊重学生的学习权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从“引人入胜”的观点看,教师要尽“引导者”的责任,让学生自己来投入和发挥,深浅自知,不断引“生”入胜。

教育界人士一直强调“教育机智”的重要性,因为课堂不会是静态和程序式的,而是动态变化的,需要教师机智应对、随机应变。一名尊重学生学习权的教师,在课堂中会认真观察学生的表现,倾听他们的发言,以学定教,按需施教。而预设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时间安排等,在动态、综合的课堂生成中是可以而且应当有些变化的,以便真正服务学生的学,通过让他们多说、多做、多交流,让学习真正发生在课堂和学生身上。

尊重教师的课程权

学生的学习权和教师的课程权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并行不悖。我国课程管理政策赋予了教师课程生成的权利,新课标明确规定: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因此,教师不仅是某一课题的执教者,更是课堂生成的创造者、开发者和研究者。大家都知道,“备学生”在备课环节中的重要性,而真正的“备学生”,就要视学生为资源,视课堂生成为资源,为我所用,服务学生,发展学生。教师应捕捉课堂中生成的有用的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加工、利用,设计和实施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要尊重学生、倾听学生、捕捉学生、研究学生、发展学生,千方百计引“生”入胜。

尊重师生的“生命权”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第一责任人,生成课堂是充满生命气息的课堂,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以人为本,重视人,发展人。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生本”课堂遍地开花,而“生本”课堂的核心和基本要义是如何对待预设和生成。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预设,学生通过深度预学,依托文本和教学目标,师生共同在课堂上挥洒生命的热情,进行生命的教育,那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也是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真正的引人入胜。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落实课堂生成问题往往困难重重,有时甚至会让人望而却步。但是,这就是教学,它本来就是动态的、生成的,它的精彩和美丽就在“不可预约”中带给人意外的惊喜。布鲁姆说:“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教育的艺术就是尊重的艺术。”盼望我们都能在课堂中尊重生命,以生命的名义进行生命的教育,做生成课堂的行家里手。

— END —

来源 | 《教育家》编辑部

编辑 | 周丽

设计 | 朱强

统筹 | 周彩丽

视频推荐:

征集|“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

《教育家》发起的第二届“寻找大国良师”公益活动近日启幕。活动分为三部曲:

1.征集“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

2.出版《大国良师的样子》丛书

3.推选“大国良师”

活动截止至2022年底。依据评选标准及参与要求,推选出10位“2022大国良师”,授予“大国良师”称号,每位“大国良师”将获得主办方提供的成长奖励基金10万元(税前)。

2021年11月—2022年6月,开展“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征集活动。

征集要求:参与活动的教师,撰文讲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成长故事。以第一人称撰文,体裁为叙事散文,字数在1000字左右。要求故事真实感人。文章择优刊发《教育家》杂志、《教育家》杂志新媒体、学习强国等平台。

参与方式:在“光明教育家”App“寻找大国良师”专题页面提交申报表及教师自述的“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申报表及“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需同步提交)。如仅参与“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征集活动(不参与“寻找大国良师”活动),将文章发送至邮箱xzdgls_jyj@163.com,文章中注明学校、姓名、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