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最密集加息!美联储终于承认,可能带来更多痛苦!会扩散吗

就在今天凌晨,美联储再度加息7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到3%至3.25%之间。这是今年以来美联储的第五次加息,也是连续第三次执行75个基点的加息,创下自1981年以来最为密集的加息幅度。

文/夏宾

就在今天凌晨,美联储再度加息7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到3%至3.25%之间。

这是今年以来美联储的第五次加息,也是连续第三次执行75个基点的加息,创下自1981年以来最为密集的加息幅度。

美联储的“痛苦”,会扩散吗?

加息不停,美股重挫

在市场预期之下,美联储75个基点的加息终于落地。但有些超出预期的是美联储的加息幅度和周期。

最新出炉的点阵图显示,美联储预计在2022年至少还会加息75个基点,直到2024年才会降息。市场认为,点阵图正在向市场传递明确信号:未来的加息会保持高强度且持续更久。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说,假设美国通胀环比每月平均下滑0.1个百分点,美国9至11月的核心通胀预计仍将保持在6%以上,而10至12月的核心通胀率预计也将维持在5.77%。长期来看,美国内外经济供需失衡导致美国“工资-价格螺旋”以及价值链上的企业相对交易成本优势将继续支持美国通胀保持在一定高位。从鲍威尔的讲话和联储最新的加息预期来看,预计联储长期终端利率将超过4.5%。

上述利率决议公布后,现货黄金快速走低,美元指数直线拉升,美股三大股指陡然下挫。

随后鲍威尔在主持召开例行的新闻发布会时称,未来的加息幅度将取决于未来数据,可能会在某个时间节点放慢加息速度,以评估加息政策的影响。

此话一出,美股市场一度迎来了强劲反弹,但发布会结束后,美股三大指数又突然跳水,截至收盘,纳指大跌1.79%、标普跌1.71%,道指则重挫522.45点,跌幅达1.7%,创6月17日以来新低。

“痛苦”!加息外溢影响几何?

通胀“高烧”是美联储当前最棘手的问题。

根据美国劳工部本月发布的数据,美国8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上涨0.1%,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通胀指标较7月上涨0.6%,是7月涨幅的两倍;较2021年同期上涨6.3%,均高于此前的预期。

鲍威尔表示,为达到降低通胀的目标,美国经济不排除进入衰退的可能,劳动力市场也会走软,但这是“需要承担的痛苦”,长远来看,如果不能恢复价格稳定,将带来“更多痛苦”。

美联储官员此前也公开承认他们提高利率以平息通胀的幅度越高,损害经济增长及就业的风险就越大。鲍威尔上个月就曾表示,这“会给家庭和企业带来一些痛苦”。

美联储当天发布的最新季度经济预测显示,对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速的预测中值为0.2%,明显低于6月预测的1.7%;对于2023年至2025年,美联储预测经济增速将低于2%。

为解决本国通胀问题,美联储加息带来的“痛苦”是否会向外传导?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认为,美联储大幅加息,无疑会掣肘其他国家央行的货币政策,尤其是新兴经济体,为防止资本外流导致本币过度贬值,同时抑制国内通胀加剧的风险,新兴经济体不得不跟随加息。

他举例称,巴西央行自2021年3月以来已经连续12次加息,墨西哥央行自2021年6月以来10次加息,阿根廷央行在今年加息9次,菲律宾在今年4次加息,泰国在8月加息为2018年12月以来首次。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长张明称,尽管高频数据表明美国经济增长已经初步显露疲态,但诸多证据表明美国物价仍将在一定时间内处于较高水平。因此从物价来讲,短期内美联储的加息缩表不会结束。

“从全球情况看,不确定性、疫情、美联储加息缩表预期依然存在,部分新兴市场国家未来可能爆发金融危机,这也将会对美元汇率形成支撑。”张明说。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美联储激进紧缩、美债利率再破前高,对非美金融市场的负面冲击或更加剧烈,非美货币表现更受冲击。以欧日债市为例,截至9月20日,10年美债利率突破前高后,10年德国利率也突破前高、刷新2013年以来新高;10年意大利国债利率升至4.15%,处于4%以上的警戒水平;10年日债升至0.274%、连续两周突破0.25%目标水平。欧日债市的压力也将体现在欧元和日元汇率上。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认为,考虑到美国经济复苏和劳动力市场仍处于较为合意水平、美联储继续坚持倚靠激进加息周期来遏制通胀势头,短期内美元指数大概率将继续保持上行态势,有可能引发资金从新兴市场和其他主要发达市场回流美国,对非美元资产价格与非美元货币汇率持续带来压力。

美联储紧缩,中国如何应对?

“很多人担心美联储过快加息会不会影响我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独立性,不敢进行宽松。”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中国央行首要的目标是稳增长,但同时也要考虑到人民币汇率稳定。虽然现在中国通胀率不高,但人民币汇率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他进一步称,若中美货币政策偏差过大,有可能会影响到人民币贬值,从而造成一定的压力,所以央行在宽松方面也会有所顾虑,近期中国央行降低了一年期和五年期LPR利率,同时降低了大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都是为了稳定经济增速,实现稳增长的目标,但是降低基准利率的可能性并不大。

庞溟指出,考虑到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体量扩大、韧性更强,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使得中国对外部冲击的抵御能力以及金融体系自主性和稳定性在提升,强势美元对中国的影响有限。

“但是,为更有效地应对强势美元带来的外部冲击,应致力于搞好跨周期设计。”庞溟说,一方面应继续深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强预期管理,完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引导市场主体坚持“风险中性”理念,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另一方面应不断深化金融双向开放,增强境内人民币资产吸引力。

中国央行近期发文称,下一步,其将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稳中求进,兼顾稳就业和稳物价、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不搞大水漫灌、不透支未来。

来自:国是直通车

编辑:陈昊星

责编:魏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