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聚焦|一周应急聚焦(2022年9月26日-10月8日)

图片
图片
长春一餐厅火灾17人死亡 系液化气罐泄漏引发
图片
据央视网消息,9月28日12时40分,吉林省长春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接警,位于高新区宜居路宏宇小油饼百姓餐厅起火。消防人员立即赶往现场,迅速开展扑救和现场救援。省市也立即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组织救援、救治、调查等工作。截至9月28日15时,现场搜救结束。事故造成17人死亡、3人受伤,企业法定代表人已被控制。经事故调查组现场勘验和公安部门调查,初步认定,事故为瓶装液化石油气罐泄漏引发爆炸燃烧所致。目前,伤者已送医院救治,遇难者善后工作已同步开展,事故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
该事故惨重伤亡引发舆论关注。截至10月7日晚,新京报、央视新闻、澎湃新闻、新京报、光明网、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均进行了相关报道。其中,北京日报的一条相关报道获得了1860余条评论。
日常检查不应停留在形式上
事故发生后,就有网民质疑:“每次都是在事故发生后紧急筛查,常态化检查是形同虚设吗?”;“这种煤气罐爆炸已经出现好多次了,只是开饭店的好多感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好像今年液化气罐出事的有点多,这也从侧面反应了使用液化气罐时,对于操作流程与规范性的忽略程度。所以全国性的液化气罐大检查不会太远了,特别是超龄、非标、检测等方面会有一次严查,使用操作方式的宣传也将会铺天盖地。但真希望起到实际作用,而不是走过场”。
还有其它地区的网民指出:“我们这边倒老是在检查,但出去吃饭还是能看到一些店家燃气违规存放。查了不改又有什么意义?”
店面小、伤亡大,网民对具体事故原因尚存疑
官方通报发出后,有不少网民追问,为何报道中涉事店面不大,却造成多人伤亡的悲剧:“我有点不相信,这么小的店面怎么会一下子死17人?新闻报道得也不详细,等调查清楚再评论”。
有网民哀叹:“太惨了!每每听到这样的消息,心里特难受。17名死亡、3人受伤,这应该是重大事故了吧?现在的饭店大部分还是使用液化气罐,存在的安全隐患不少,希望能提高安全意识!愿逝者安息,伤者早日康复”。
有自媒体发文称:“据透露,事发餐厅所在的地方原本是旁边小区的一个消防通道,就在该小区交付业主后的第三年,这片空地竟被开发商建成了一栋小楼,而且还成功办理了产证,出售给他人作为门面房使用。因为此事,很多业主曾向有关部门投诉,但一直没人过问”“这家餐厅从外表看只有一层的餐厅,其实内部是有二楼的,位置就是门头牌挡住的部位”。截至10月7日晚,暂未有官方媒体对此进行相关报道。
有网民指出:“部分店面具有门面小而内部纵深长的特点,做餐饮风险大。从经营需求的客观条件来看,‘口小肚大’的店铺利好餐饮行业,能更好提升店铺性价比;但从消防安全角度评估,此类店面更需做好安全保障,跃层店面更需保障多层逃生通道畅通”。
还有网民表示:“经营者一定要把安全生产放在和盈利赚钱同等重要的地位来抓,在用火用电方面切不可麻痹大意,管理维护不当,一旦引发火灾且造成严重后果,那就要被追究法律责任的。”。
全国各地燃气使用不规范情况普遍
最近两年关于燃气类的爆炸事故屡见报端,比如2021年10月21日,沈阳市一饭店发生燃气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3人重伤、44人轻伤的严重事故,爆炸点四周的街道以及附近路口建筑物都遭受了严重损毁。
2021年6月13日,发生在湖北十堰张湾艳湖小区的燃气爆炸事故,本次事故造成26死138伤的惨剧,其附近的41厂菜市场被完全炸毁,惨重程度为我国近十年少有。
另外,有关燃气桶使用年限、燃气保质期、气阀安全性等相关争议并不在少数。此次事故通报后,有网民质疑:“长春这样的城市还在用液化气罐,不是有天然气吗?”;“想不明白,如果燃气泄漏,那么多人不是早就闻到刺鼻气味了吗?”;“好家伙!这得泄漏多大引起爆燃啊?这么多人事先就没察觉?这味道可不好闻”。
有网民建议:“这种事故频发,究竟有没有从技术上解决这个安全隐患呢?如果技术没有解决,可以暂时让这个燃气液化气罐淘汰,停止使用可以吗?”;“这下全国各餐饮店都要强制装燃气泄漏报警器了”;“我们这边已经强制换新罐了,200元一个。不超年限的罐换一个阀门50元,丙烷九元一公斤”。
还有网民指出:“现在很多地方都安了全自动的报警器,报警器安在离地20多厘米,煤气罐上安的自动关闭阀门,报警器遇到煤气自动响后罐上的自动阀就会关闭切断气源,十分方便安全可靠”;“我们店里就两个煤气罐,我天天收摊都会检查,还装了防煤气泄露的警报器,还有烟感报警。现在上面都要求装这些,并且连网”。
从这类讨论可以看到,燃气安全知识需要进一步科普,便于民众及时发现问题,自查上报,排除安全隐患。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5202741496997005&wfr=spider&for=pc
图片
本市应急管理部门坚守一线,确保国庆假期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图片
国庆期间,市区两级应急管理部门坚守岗位一线,牢固树立“群众过节、我们过关”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深入一线开展督导检查,做好应急值班值守、救援力量统筹调度等各项工作,切实抓紧、抓细、抓实各项防范责任措施,全力保障国庆期间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https://weibo.com/5342220662/M8TbOBgrd
本市开展2022年度安全生产专题培训
图片
9月27日,本市开展2022年度安全生产专题培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要求,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和本市安全生产78条,进一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能力,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国庆假期、党的二十大和第五届进博会营造良好安全环境。
https://mp.weixin.qq.com/s/MjF9taYQJp8rvxmgYagPIg
图片
陕西一客车发生侧翻事故致8人遇难21人受伤
图片
10月2日,陕西延安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高速公路大队公众号“延安高交大队”通报称,1日14时许,惠某斌(男,51岁,榆林市清涧县人)驾驶榆林市长运集团清涧县分公司所有的陕KA8803号宇通牌大型普通客车(核载:37人,实载:33人)由南向北行驶至西延高速公路66KM+200M处时,车辆发生侧滑后侧翻于一车道内,事故造成8人不幸遇难,21人受伤正在治疗。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5550460453266801&wfr=spider&for=pc
图片
加快健全统一的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图片
作为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稳定器”和“压舱石”,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 (以下简称“物资储备”)至关重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会议指出,要“分类分级落实储备责任,完善储备模式,创新储备管理机制”。
分类分级落实储备责任,就是要健全物资分工储备制度。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多元互补,健全中央和地方、实物和产能、政府和企业储备相结合的储备机制,就是要明确各级各类责任主体在物资储备体系中角色和任务,并加以落实。
夯实政府储备的主体责任。政府储备是物资储备的“主力军”,是战略和应急物资最主要、最直接、最可靠的来源。从层次上看,可分为中央储备和省、市、县等各级地方储备。中央储备主要侧重于储备事关全局和国计民生的资源、能源等战略物资,以及地区普适性强和价值较高的应急物资,用于战争、重大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应急供应,以及调节全国范围的市场供求;地方储备主要侧重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本地区应急供应,地方政府按照属地为主的原则,建立适应本区域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特点的常用救援器材和生产生活物资储备。
激发社会储备的潜在能力。政府储备具有高度组织性、可靠性的优势,但也存在流通性差、难轮换更新的问题。若所有战略和应急物资只靠政府储备,不仅要占用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使政府难堪重负,而且也很难避免造成大量浪费。而广泛调动社会力量,通过企业结合市场建立义务储备或商业储备,社会组织依托行业或民间资源负责部分生活和救援物资储备,共担物资储备责任,则可以大大弥补政府单一储备的不足。因此,应合理配置社会储备,使其成为政府储备的重要补充。
充分发挥家庭储备的关键作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第一时间的自救、互救至关重要。因此,推动实现合理的家庭储备是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的关键一环。各地方政府应强化家庭自救、互救意识,做好相关宣传教育工作,并根据本地区实际,发布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鼓励每个家庭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开展自救、互救,有效接续政府和社会救援。
完善物资储备模式,就是要健全多模式互补的物资储备体系。长期以来,我国物资储备的主要模式是实物储备,而且还是以非市场化实物储备为主;近年来,随着市场生产和流通能力的快速发展,通过签订合同或协议,约定利用市场供应和应急生产,建立了部分应急物资的协议储备。随着市场安全和突发事件处置实践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经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产能储备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健全多模式互补的物资储备体系迫在眉睫。
首先,要完善实物储备。无论是应对战争或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还是调节关乎国计民生的市场供求,实物储备都是最可靠、最及时的资源,必须不断完善,确保随时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方面,要根据安全、应急形势及物资生产、流通能力的变化,及时调整实物储备的品种、规模、布局,并充分考虑物资的供应时效、需求强度、市场容量等因素,合理确定实物自储或协议储备等具体储备方式;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储备物资的计划、采购、仓储、轮换和动用等环节的管理。
其次,要推进产能储备。着眼应对重特大突发事件和市场供求失衡的长期性,同时考虑储备的经济性,需持续推进产能储备建设。一方面,基于储备物资的保质期、生产周期,以及国内技术水平和原材料可得性,合理确定需要通过应急生产获得的物资品种、供应强度、需求分布等;另一方面,全面梳理相关物资社会生产能力,统筹社会日常消费和供应商分布情况,确定产能储备的供应商目录,并通过预留生产线、预储关键原材料、补齐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能力短板等措施,建立并强化产能储备。
创新储备管理机制,就是要全方位提升物资储备综合治理能力。科学高效的管理是物资储备体系有效运转的核心。物资储备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环节的复杂系统,需要多元主体间的共同治理,实现纵横联动的高效管理格局。
构建设施设备规划建设统筹机制,统筹规划、设计、建设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和关重设备,包括大型仓库、配送中心、专业化机械设备等。构建动态更新机制,建立战略和应急物资品种目录体系和供应商名录,并进行动态管理。适时调整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的品种与规模,不断优化供应商库。构建信息共享机制,为行动决策提供可靠支撑。推进物资储备信息化建设,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实现储备物资存储、调度、运输、使用、回收等环节的信息共享和一体化管理,做到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不误事。构建物资储备激励机制,综合运用经济激励和荣誉激励的方法,通过选择更加优惠的合同定价方式,建立应急及风险补偿机制,给予参与物资储备的企业、单位全方位激励。构建监管评估机制,明确平时急时物资储备调度监管和绩效评估的责任主体、指标体系、方法流程等。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作者:徐东 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主任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https://mp.weixin.qq.com/s/_16hthEiNSx2wMqlDqHLLQ
▌来源:宣教中心、东方网政务中心
图片
就是对应急人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