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天宫课堂”,河南这两个地儿最合适!

图片
□侯皓
明天,“天宫课堂”第三课又要开讲了。航天员们在太空中授课,总能激发出我们强烈的兴趣。(详情:“天宫课堂”再开讲!咱这俩老乡都不是第一次当“老师”了→
这应该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探索欲。
作为幼儿启蒙读物的《千字文》开篇就说,“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如此宏大的格局与视角充分说明,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宇宙,对日月星辰,对天、天道都充满了关怀与思考。
你想啊,盘古开天辟地、共工怒撞天柱不周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等等等,这些神话故事是不是都在说咱们头顶上的事。
所以,咱们的空间站叫“天宫”、探月工程叫“嫦娥”、月球车叫“玉兔”,火星车叫“祝融”,行星探测任务干脆就叫“天问”,中国式的浪漫也都对着天空在表达。
有一种爱叫做“行动”。古时候,中国人就把对苍穹的热爱化为了一种行动——观星。
观星就是观天象。这是件很有格调的事情,尤其是在历史演义中,那些智谋近妖的人物都是夜观天象的行家里手。
比如说“上知天文”的诸葛亮,那可真是摸着“老天爷”的脉了,说借东风就借东风,说让飞沙走石就飞沙走石,死之前还摆下个七星阵,想“向天再借五百年”。
可抛开了演义故事不说,历朝历代都把观天象当成大事来抓。
秦、汉以来以太史令掌天象历法,唐代始设太史局,后又改司天台,宋、元时设有司天监,明、清则有钦天监,都是观察天象的部门。
观天象的目的很多,最主要的有两个。
一个是“比附人事”,意思是通过天象变化,预测国家的大事和吉凶。这不是科学,是所谓“天人感应”的神秘学,牵强附会而已。
另一个就很科学了,通过观察天体运行,制定节气、历法,以授农时,能够指导生产生活,是很神圣的使命。
观天象要有特殊的场所,名曰“观星台”,这就要说到咱们大河南了。
在河南,还保存着两座观星台。一座就叫作观星台,名声在外,位于登封市;一座叫作阏伯台,历史悠久,位于商丘市。这两座观星台,不知道大家都去过没?
登封的观星台是由大名鼎鼎的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建造的,时间是在元朝的时候,距今七百多年历史。
观星台的造型就很奇特,方形覆斗状,像一件大“法宝”,河南博物院的建筑风格就是“模仿”它。
图片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的观星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在台体北侧,还伸出了一条长长的石圭,像把尺子一样。它的功能还就真是度量日影长短的,所以又称“量天尺”,名字很霸气。
观星台里有不少天文仪器,比如说周公测景台、浮漏、仰仪、日晷等。这些东西都有大用处,拿周公测景台来说,学名“八尺表”,俗名“无影台”,是测量日影,验证时令季节的仪器。
登封观星台有两大特点。
第一个,是其功能性。它不止是一处古建筑,是真正做科学研究的地方,见证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的测量演算历史。
第二个,是因为它的选址。当时选择在登封建观星台,正是因为它位于“天地之中”。
图片
观星台。登封市委宣传部供图
“地中”观念在中国存在时间很长,受“地中”观念影响,中国人逐渐形成了自己位于“天下中央”的传统认识,而河南自然是“中央”的中央,此处应该有掌声。
再说商丘阏伯台。这座观星台相当古老,距今4500多年历史,据说是商朝始祖阏伯为观测火星而建立的,又名火神台、火星台。
图片
来源:商丘日报
所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神话传说里阏伯是个“鸟人”,他的爸爸是“三皇五帝”里的帝喾。
传说当中,阏伯的故事和古希腊神话里的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差不多,他们都是天上的火神,都怜悯世人,违反天条向人间投放火种,然后都受到天罚。所以也有传说,阙伯台是为了纪念火神而修建的。
但史书上却能找到阏伯观星的记载。《左传》上说,帝喾的俩儿子,阏伯和实沈,待在一起好“打架”,帝喾劝不住,只好让他们分开去管理星辰。
阏伯迁商丘,管东方的商星,实沈去山西管理参星。从此参商隔离,永不相见。因为参商二星,此升彼落,从不同时出现在天际,所以杜甫的诗说,“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阏伯管理的商星就是咱们现在说的火星。在古代天象中,火星被称为“荧惑”,是灾祸的象征。阏伯管着它,真够不容易的。所以,到了西周,人们就开始把“劳模”阏伯和火星一起祭祀,在阏伯台上建立阏伯庙。
金代时,台上阏伯庙被毁,明清时,阏伯台经过几次修葺。目前,这里是商丘著名的旅游景点。
视频来源: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国宝档案》
值得一提的是,阏伯台庙会是商丘最为古老和盛大的庙会,时间是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四至初八。要游阏伯台,这个时候来最热闹。
观星台拉近了我们与神秘太空的距离,我想,如果“天宫课堂”开讲时,咱们能在这两处听讲,感觉应该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