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喜迎二十大】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真情——记“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卓尼县尼巴镇人民政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编者按:
图片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尼巴镇人民政府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从践行群众路线调处化解“尼江”问题,到坚持精准方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再到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尼巴镇把为民初心变为了跋山涉水的具体实践,群众笑脸成为了他们工作成效的生动体现。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为人民幸福而奋斗是最大幸福。尼巴镇人民政府是甘南新时代公务员队伍的优秀代表。他们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立足本职、真抓实干,扎实推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部署落实落地,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真情
——记“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卓尼县尼巴镇人民政府
图片
图片
深秋的车巴沟,云淡风轻。
秋日的暖阳为村寨、牧场披上了一层温暖的金黄。
沿车巴河一路前行,望着车窗外的景色,代表尼巴镇人民政府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的尼巴镇镇长苏努才旦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一路走来,我深切地感受到,从习近平总书记到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他们的心中都装着一个有分量的词——人民,在他们的嘱咐和话语中,处处都体现着民苦我忧、心系群众的无私情怀。”苏努才旦说。
“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唯有铭记初心使命,始终担当尽责,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才无愧于这份崇高而神圣的荣誉。”尼巴镇镇长苏努才旦无比自豪。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了多少真情。”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能把干部放在心上。
图片
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尼巴镇,属纯藏族聚居区,海拔3500米,自然风光旖旎,辖尼巴、江车等4个行政村15个自然村,1005户5813名群众。2018年荣获甘肃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2019年被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记集体一等功”。
成绩和荣誉里凝结着尼巴镇党政干部的心血和汗水。谁能想到这秀美的藏乡之地,尼巴、江车两村曾经多次因草山纠纷和权属争议发生武装械斗,如何解决尼巴和江车两村的草山纠纷问题,让这里的老百姓一道迈向幸福美好的生活成为摆在州县党委、政府和尼巴镇历届党政班子面前的首要职责。
图片
自2013年以来,在州、县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尼巴镇党政干部下定决心,坚持以扎实细致的群众工作开路破冰,无数次上门谈心交心、无数次碰壁阻拦、无数次坚持不懈,不断地讲政策、讲法律、讲道理,在主动作为中密切干群关系、在正确引导中理顺群众情绪、在依法治理中化解矛盾问题。几年下来,每位干部对每户群众的情况都如数家珍,全镇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他们再也熟悉不过了,经过不厌其烦的交流和以心换心的沟通,最终换来了百姓的信任与支持。
随着“尼江”两村以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两大工程”为契机,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加快“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尼江问题也一步步得以改变。
图片
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和问题的过程中,尼巴镇干部个个练就了和群众打成一片,亲如一家的本领。每年夏季草场搬牧,是两村群众情绪最激动、最容易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镇干部总是走在最前面,引导群众和谐混牧、和睦共处。经过长期努力,冰雪消融,长达60年之久的“尼江”问题成功化解、稳定局面得到长期保持。近年来,连续实现夏季和谐、自由搬牧,“尼江”两村关系“由对抗向合作转变、由怀疑向信任转变、由渐行渐远向越走越近转变”,实现了从过去“老死不相往来”到“交往交流交融”的重大转变。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不断加强基层治理,才能长期保持和谐稳定。
尼巴镇地理位置特殊,历史遗留问题较为复杂,工作任务繁重。镇党政班子始终把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两个维护”作为根本要求,把领导班子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秉承“分工不分家”的理念,认真执行“三重一大”议事决策和党委议事规则,实行党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形成了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补台的民主风气,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全面提高。
同时,坚持以“党建民心先锋工程”为统领,大力推进服务型党组织、为民型干部、富民型党员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图片
通过“党委书记上党课”系列宣讲活动,对各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组织实施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等活动,要求党员干部、驻村干部、村组干部等全员参与,立足岗位缺什么、补什么,差什么、练什么目标要求,相关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能力有机结合,把推进动态监测帮扶、持续产业发展、促进务工就业、实施乡村建设、开展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关爱服务内容纳入练兵科目,不断提高干部的工作能力。
镇党政班子积极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党的组织路线,紧盯顽瘴痼疾,深挖问题根源,采取非常之举,扭转社会乱象。紧抓基层组织换届的有利时机,加大整顿力度,从配强配齐村级“两委”班子入手,将党性原则强、理想信念坚定、懂藏汉双语、熟悉当地情况、群众信得过、会做群众工作的能人干将选到村“两委”班子,在制定村级发展规划、实施项目建设、发放惠农资金、调解邻里纠纷、打击偷牛盗马等工作中,引导村干部发挥积极作用,逐步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并带领群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21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0余万元,分红100余万元,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村“两委”班子已经成为群众心中的“领头羊”。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用发展的办法突破发展中的瓶颈,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尼巴镇党政干部认识到,“尼江”问题是“因贫生乱”的典型,解决问题的核心在于发展。
图片
多年来,尼巴镇紧抓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政策机遇,超前谋划、主动作为,从解决交通、水利、住房等难题入手,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完善生产生活设施、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全镇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实现了较快发展,农牧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牧民群众内生动力和发展劲头更足,农牧民增产增收步伐明显加快。
2018年底,尼巴镇2个贫困村退出贫困村序列,2020年底所有贫困户已实现全部脱贫,标志着尼巴镇脱贫攻坚工作完美收官。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825元,比全州人均高1693元、比全省人均高1481元。
在州、县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镇党委、政府整合各项资金,分别为4个行政村注册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投资3548.18万元,通过购买经营性房产建立种养殖合作社等作为加快脱贫步伐的重要举措,为实现稳定脱贫提供了有效支撑。
尼巴镇“跳出草山谋发展”,还因地制宜地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综合运用劳务输出、居家灵活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四种方式”,进一步促进转产就业,打开了“人人有技术、家家有财路”的致富增收新局面。
图片
如今,尼巴镇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更加厚实,维护稳定的阵地更加坚固,辖区群众一心求稳定、全力谋发展,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致富增收上,乡村旅游业和特色农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牧家乐”“藏家乐”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新的致富增收点,食用菌种植、青稞油菜加工等产业已经成为新的业态。
“生态兴则文明兴”。只有生态环境改善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才会增强。
图片
如何改变老百姓“捧着生态金饭碗、过着贫穷苦日子”的现实窘境是尼巴镇自始至终一直思考的问题。
尼巴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全面推进超载牲畜核减工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依法严厉打击乱采滥挖、乱砍滥伐、无证开采等违法犯罪行为,使尼巴绿色发展的生态环境“家底”更加殷实、更加可持续。
图片
同时,在纵深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中,发动各族干部群众投身“环境革命”主战场,引导农牧民群众转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创造和拥抱先进文明与和谐现代生活。如今尼巴镇天蓝、地绿、水清、环境美的美好生活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好政策带来的幸福感。
从践行群众路线调处化解“尼江”问题,到坚持精准方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再到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尼巴镇把为民初心变为了跋山涉水的具体实践,群众笑脸成为了他们工作成效的生动体现。
如今,尼巴镇清澈的车巴河静静流淌,鲜红的党旗迎风飘扬,美丽的村庄安定和谐,党员群众正携手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奋斗目标昂首迈进。
图片
甘南日报记者 马保真 苏努 李芳
图片
图片
甘南日报官微声明
甘南日报原创微信,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及著作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按规定予以一定报酬。
编辑丨忠格草 责编丨后晶晶
审核丨张淑瑜 终审丨张大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