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降温+降雨!台风“纳沙”来袭,对广东有影响吗?未来天气……

今天

大家有没有感觉要被风吹跑了?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广东人的秋装

终于要有用武之地了!

台风“纳沙”消息

今年第20号台风“纳沙”已于16日14时加强为台风级。今天(17日)夜间起受冷空气影响,“纳沙”路径将逐渐南落。

目前台风“纳沙”外围云系主要影响广东东部,自东向西气温逐渐变低,相对湿度东西差异明显,东部的小伙伴们应该已经感受到降温了!很快西部也会凉快下来哒~

预计未来三天,在台风“纳沙”和冷空气的南北夹击下,我省海面有持续性大风,陆地气温下降,南部市县还会有雨。

广东加入降温群聊

冷空气今天(17日)开始渗透影响广东,过程日平均降温4-6℃,18-19日我省大部白天气温明显下降,雨区的降温会更明显。广东未来天气如下:

▶18日,南部市县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其余市县多云间阴天;大部分市县偏北阵风6级~7级,部分市县可达8级~9级。最低气温:珠江三角洲西部和粤西的部分市县18℃~21℃,其余大部市县15℃~18℃。

▶19日-20日,雷州半岛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南部沿海的其余市县有阵雨局部大雨或暴雨,其余市县多云。最低气温:我省大部市县14℃~17℃。

▶21日,雷州半岛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其余大部晴间多云。

科普君提醒:

①海陆大风影响时间长,范围广,海上船只及时回港避风,海上作业、海岛旅游注意安全。

②陆地阵风大,注意收好窗台、阳台上容易吹落的物品,外出注意安全。

③冷空气影响后,气温走低,体感清凉,适时添衣

④风高物燥,注意防火

广东最新疫情动态如何?

接下来

科普君将为大家带来疫情最新进展

及科技相关新闻

  疫情最新进展  

1

广东新增23+38

10月16日0-24时,全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3例(广州3例,深圳10例,佛山6例,惠州1例,东莞1例,中山2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8例(广州27例,深圳5例,惠州1例,东莞4例,中山1例)。

广州:新增3+27

2022年10月16日0时至24时,广州新增3例本土确诊病例,均在风险区域隔离观察人员排查中发现;新增27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其中24例在风险区域隔离观察人员排查中发现、2例在管控区域重点人员排查中发现、1例在外省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排查中发现。

深圳:新增10+5

10月16日0时至24时,深圳新增15例阳性病例。10例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例诊断为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其中,在集中隔离观察人员中发现9例,在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中发现2例,在跨区域协查中发现3例,在社区筛查中发现1例。

佛山:新增6例

10月16日0时至24时,佛山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例,均在纳入隔离管控的密切接触者中发现。

惠州:新增1+1

10月16日0时至12时,惠州市惠城区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均在集中隔离中发现。

东莞:新增1+4

10月16日0时至18时,东莞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4例无症状感染者(虎门镇3例,厚街镇2例)。

中山:新增2+1

10月16日0时至24时,中山新增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1例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2

猴痘病毒发生突变

美国疾控中心的微生物学家Crystal Gigante和同事在美国采集的几个猴痘病毒基因组中发现了基因缺失和重排。这些突变提醒我们,即使是痘病毒这种比RNA病毒(如新冠病毒)演化速度更慢的DNA病毒,也会随时间积累突变。

阿拉巴马大学计算病毒学家Elliot Lefkowitz说道,猴痘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范围越广,它的演化机会就越多。不过,目前尚不清楚这些突变对病毒是有益的、中性的,还是有害的

来源: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Science Photo Library

  热点新闻  

1

中国观测到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

近日,中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高能爆发探索者”和“慧眼”卫星等三大科学装置,通过天地联合,同时探测到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暴(编号GRB 221009A),打破了伽马射线暴光子最高能量、最亮伽马射线等人类观测宇宙中伽马射线暴的多项纪录。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

来源:中科院高能所

2

长二丁火箭发射成功

10月15日3时12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从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将遥感三十六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承担本次发射任务的长二丁火箭是由八院抓总研制的常温液体两级运载火箭,具备发射不同轨道要求的单星、多星的能力,对应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1.3吨。本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44次发射。

来源:我们的太空 

应龙飞、刘常连、车元元、李长浩/摄

3

国内首头人工环境小江豚出生

近日,我国第一头人工环境下出生的第二代小江豚“YYc”正式面向全球征名。它的爸爸是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出生的第一头人工环境下出生的江豚——“淘淘”。

“YYc”的出生,标志着江豚繁育终于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小江豚“YYc”

来源:央视新闻 孙晓冬/摄

4

吉林出现2000只东方白鹳

近日,巡护人员在位于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的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了近2000只东方白鹳,这是几十年来在这片湿地上发现东方白鹳最多的一次,此前最多也不到1000只。

东方白鹳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濒危物种,全球仅有9000只左右,有“鸟中大熊猫”之称。

东方白鹳在嫩江觅食。

来源:中国新闻网 潘晟昱/摄

5

国内首套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成功投产

日前,我国首个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工程第一套国产线生产出合格产品,这意味着我国大丝束碳纤维从关键技术突破、工业试生产、产业化,走向了规模化生产。

在碳纤维行业内,通常将每束碳纤维根数大于4.8万根(简称48K)的称为大丝束碳纤维。大丝束碳纤维被称为“新材料之王”“黑黄金”,应用在风能、太阳能、高铁动车、飞机部件等行业。

6

工信部通报38款App

近期,工信部开展App侵害用户权益整治“回头看”,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违规推送弹窗信息、App过度索取权限等问题进行重点抽测,共发现38款App存在问题

下述APP应在10月20日前完成整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工信部将依法依规处置。

  科技新闻  

1

银河系可能比想象中更“苗条”

近日,一支国际团队利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以及欧空局“盖亚”(Gaia)卫星的数据,精确测量出银河系的质量为5500亿倍太阳质量。

该国际团队从LAMOST光谱数据中精选出1万多颗“均匀”(即剔除了星流等子结构)的银晕恒星数据,使用三维球对称金斯方程和示踪质量估计法这两种方法测得了一致的银河系质量。该测量结果意味着银河系中的暗物质比原先估计的少得多。

斯皮策空间望远镜拍摄的银河系中心图像。

来源:维基百科

2

研究员制成新型粘合材料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可降解材料开发与利用团队联合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利用超分子聚合的方法,从小分子出发制备出了一系列粘附性能好,使用范围大的粘合材料,并利用其粘性效果,将其作为3D打印材料。

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化学工程杂志》和《先进科学》,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可同时耐高温和耐低温的粘合剂的制备及应用。

来源:中国农科院

3

现代人曾与尼安德特人共存

尼安德特人是现代人类的近亲。已有化石证据表明,现代人和尼安德特人可能在尼安德特人灭绝前的5000-6000年里在欧洲同时存在过,但缺少显示他们在区域水平上共存的证据。

最近,发表在《科学报告》的一项模型研究表明,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可能在法国和西班牙北部共存过1400-2900年。

4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外骨骼“靴子”

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的研究报道了一种类似靴子的新型外骨骼机器人,这种装置可以帮助使用者在真实环境中走得更快、更高效。

对于外骨骼技术来说,目前最大的障碍在于它还不能通过精确校准,即时满足变化的个性化需求,但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新方法,实现了可在真实环境中适应使用者行走的外骨骼。

便携式踝关节外骨骼。

来源:Kurt Hickman/斯坦福大学

  科协动态  

1

省科协机关工会召开第十二次会员大会

10月11日,省科协机关工会第十二次会员大会在广东科学馆顺利召开。大会审议通过了省科协机关第十一届工会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省科协机关工会第十二届工会委员。会后,召开了省科协机关工会十二届一次全体委员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机关工会主席、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