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力量”助力赤峰宁城县产业振兴

2016年以来,在结对帮扶单位北京市石景山区的支持下,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把产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充分利用京蒙协作在资金、人才、市场三大优势,让农民群众的腰包日渐鼓了起来。
资金支持壮大产业规模
北京石景山区有关领导与宁城县党政班子共同研究确定了“山栽果,川种菜,丘陵地区养肉牛”的产业布局,编制了《宁城县产业发展规划》,全县上下形成了“抓住菜果牛,脱贫不用愁”的广泛共识。
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京蒙协作资金3.43亿元,实施产业项目45个,京蒙协作资金的强力支持,为宁城主导产业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设施农业总面积连年稳居全区第一,肉牛养殖在全市名列前茅。针对宁城产业链条短、市场风险高的现状,北京企业投入5000万元,先后投入京蒙资金4950万元,实施预制菜、净菜加工和汐子镇育苗场项目,在汐子镇建成集分拣、加工、包装等于一体的蔬菜深加工车间,在右北平镇建设了冷链仓库,为其抵御市场风险、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及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人才支撑强化科技引领
北京市石景山区先后选派6名领导干部长期到宁城挂职,选派19名专业技术人员不间断驻宁技术指导。2018年以来,宁城县累计派出158名带头人赴京培训,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园艺学会等科研院校单位密切合作,先后聘请6位专家教授到宁城授课,组织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400余人次。与此同时,石景山区年均20余个部门坚持定期到宁城调研对接,3个街道、2个部门、7个社区、32家企业、6家社会组织与宁城5个乡镇、37个村建立长期帮扶对子,进行常态化科技指导和服务。
通过建立多方主体与群众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把农村群众紧紧嵌入产业链上、真正融入产业发展之中。一是经营主体带动模式。鼓励新型经营主体融入脱贫攻坚巩固和乡村振兴。东方万旗、绿发农业等6家龙头企业,立志果蔬、百氏兴等31个合作经济组织,通过订单生产保回收、就业务工促增收、入股分红得收益等方式,带动3300口人均增收3500多元。二是产业园区带动模式。累计投资2.4亿元,流转土地4000余亩,建成大城子镇番茄、大双庙镇黄瓜、汐子镇大樱桃等产业园15处,鼓励农户直接参与经营,吸纳500余户入园经营,户均增收超过2万元,经营户通过入股分红、生产经营、入园务工,“足不出村,获得三金”。三是集体经济带动模式。投入产业园区或经营主体发展项目,形成的村集体资产获得收益后,为无产业发展能力的群众设置公益性岗位,带动783户2582人实现入股分红与岗位就业双增收。同时,携手共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020年,在石景山区园区管委会的帮助协调下,为宁城引进南京丰码科技有限公司,两年内企业投资1000万元,宁城县投资4852万元,共同建成大城子镇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实现了园区棚室空气土壤温湿度、土壤电离子和酸碱度等农作物生长数据全监控,灌溉、施肥、用药自动化精准输送,为宁城县设施蔬菜生产向智能化、标准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模式。
市场拓展提升品牌效益
一是打响“宁城”牌。全力打造宁城区域公共品牌,持续推进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累计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产品53个,注册宁城番茄、宁城黄瓜、宁城尖椒、宁城滑子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7家企业(合作社)60种产品通过扶贫产品认定,并进入32平台销售。二是守住“安全”牌。投入京蒙协作资金160万元,为9个乡镇和11家合作社配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设备,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有效提高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和宁城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能力。三是用好“北京”牌。瞄准北京及其辐射全国的广阔市场,每年定期组织县内企业赴石景山区八大处公园举行农产品宣传推介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京蒙集采推介会、北京世园会、北京市扶贫日、种子大会等农产品集中展示展销;与北京新发地、首农集团、北京农产品流通协会等大型批发市场、企业和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签订协议销售金额11.75亿元;对接石景山区“一公里”“物美”等4家连锁超市与宁城9家合作社签订5000万元购销合同,并设置宁城果蔬专区;会同北京帮扶单位同步组织开展宁城农产品赴京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活动,并尝试网红直播等新兴销售模式。2021全年,宁城县农副产品销售到北京达到19.5亿元,惠及2000多名经营农户,人均增收超过500余元。
近年来,正是靠着雄厚的“北京力量”,宁城县才形成了今天规模适度、布局合理、链条完善的产业发展体系,带动了6000多名农民群众、1500多名脱贫人口实现增收致富。(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