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以来东莞累计报告本土阳性个案138例,存在较高续发风险

11月7日至14日24时,东莞市累计报告本土阳性个案138例,涉及21个镇街。目前本轮疫情仍处于进展期,存在较高的续发风险和输入风险。

疫情走势如何、被赋“黄码”如何“解码”、管控区域服务如何安排?针对市民关注的重点问题,11月15日,东莞市防疫指挥办为大家答疑。

1、本轮疫情仍处于进展期

据介绍,当前东莞市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呈现多点多源、局部聚集、多链交织叠加态势,社会面病例持续发现,涉疫镇街不断增加。目前本轮疫情仍处于进展期,存在较高的续发风险和输入风险。

11月7日至14日24时,累计报告本土阳性个案138例,其中在隔离管控发现106例、在社会面发现32例,累计涉及21个镇街。138例阳性个案中外省市输入个案38例(占27.5%)。

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东莞本轮疫情均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进化分支引起,与近期省内外的主要流行毒株较为一致。与既往其它变异株相比,隐匿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同时潜伏期更短,平均仅为2天甚至部分阳性个案仅需24小时就可以完成感染到传播的过程,这为疫情防控带来了更大难度。

当前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周边地市疫情严峻复杂,疫情输入风险持续存在,防控形势不容乐观。

市指挥部提醒,请广大市民群众自觉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牢固树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进入公共场所,要自觉遵守测温、戴口罩、扫场所码、查验行程卡等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积极参加所在村(社区)、单位组织的核酸检测。

2、“黄码”这样解

“黄码”人员名单是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综合工信、社区和疾控部门的数据计算得出,当前“黄码”人群主要为具有涉疫风险区域旅居史、停留史的人员。若存在通信账户未及时更新、注销,个人身份证外借他人进行乘车购票、旅业住宿等情形,会出现没去过风险地区却被赋“黄码”的现象,建议尽快查询本人是否存在未注销的其他账户,身份证等是否存在被盗用、借用等情况。

不同地区和企事业单位会根据自身的防控需要,制定不同的健康码管理规则。如中小学要求学生家长“黄码”报备、航空和铁路运输部门不允许购票、酒店不允许入住等,说明“黄码”会对群众的生活出行带来一定的限制。

如何才能“解码”?“黄码”群众也不用过于担心,根据广东粤康码管理政策,赋“黄码”后再进行至少一次核酸采样检测就能转绿码,恢复正常生活。大家要点击粤康码“健康信息”看清楚自己的赋码时间,要在赋码时间后进行的核酸采样才能“解码”。

为什么在短时间内会出现“黄码”-“绿码”-“黄码”多次转换的现象?根据涉疫风险研判和病毒株的特点,部分涉疫风险较高的人员,要求进行“3天2检”或“3天3检”。为实现“以码促检”,会在3天时间内强制赋“黄码”。第1天赋码后及时进行核酸检测,即可恢复“绿码”;或第2天再次赋“黄码”,要求再次进行核酸检测;第3天再次赋“黄码”,要求再次进行核酸检测。期间因核酸检测时间的差异,部分人员健康码会出现“黄码”-“绿码”-“黄码”的情况,属于正常现象。第3天进行核酸检测后,又被强制赋予“黄码”的,当天可不再进行核酸检测,系统会自动转码。

市指挥部表示,健康码“黄码”政策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赋码、转码的科学性、及时性、精准性方面,仍处于探索中,希望广大市民群众给予理解,协助不断完善。特别提醒有刚性时间安排者做好三个关注:及时关注本地疫情动态,及时关注附近核酸检测点安排,及时关注自己的健康码情况,做到有备无患。

3、加强农贸市场的疫情防控

此次的病例中,一些曾去过农贸市场等人流密集的场所,如何强化这类重点场所的防疫管理?

农贸农批市场人员密集、物流频繁,一旦发生感染,疫情随着人员货物的流动而扩散的风险较高。为了加强农贸市场的疫情防控,东莞对市场进行围蔽管理,保留适当出入口,每个出入口安排至少2名工作人员落实进场人员“四件套”(测体温、扫场所码、查验健康码、佩戴口罩),并根据场所实际情况控制人流密度,按规定开展从业人员核酸检测,加强市场空气流通,强化每天清洁消毒,加强日常巡查,如发现场内人员不规范佩戴口罩、从业人员核酸检测不符合规定等问题,及时督促落实整改。

针对东莞当前疫情存在较高续发风险和输入风险,近日市指挥办发布了《东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通告(第68号)》,要求在严格落实消毒、测温、扫场所码、戴口罩、限流、场所要加强通风换气、清洁消毒等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重点机构场所疫情防控。

发生本土疫情的镇街(园区)根据疫情态势进一步加强了重点场所管控。“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请市民群众配合履行各项防疫要求。

4、来(返)莞人员和司乘人员请主动检测

据介绍,东莞将持续做好防外地输入工作,建议来(返)莞人员和司乘人员配合做好以下事项:

一是来(返)莞人员主动进行落地核酸检测。目前,东莞市在26个轨道交通站场、18个汽车客运站、16个高速公路服务区、59个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口设置了核酸检测服务点,为来(返)莞人员或司乘人员提供“自愿免费、即采即走、不限制流动”服务。

二是来(返)莞货车主动提前报备。来自高风险区以及重点省区的货车司机,要主动至少提前24小时通过“i莞家”来(返)莞货车司机申报平台进行来莞报备,并配合目的地镇街(园区)管理,落实防控措施。

三是来(返)莞旅客加强抵莞后个人防护。旅客抵莞后,如需要乘坐地铁、公交、出租等公共交通工具,要落实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并及时通过“i莞家”做好来莞报备。同时,要根据自身出发地或旅居史,对照东莞市防疫政策,及时向社区报备,并落实健康管理措施。

四是各行各业要加强防疫主体责任。各行各业要督促来(返)莞员工及时报备和落实健康管理措施,共同筑牢外防输入安全网。

5、生活物资不断档、不脱销

为了保障管控区域的生活物资供应充足,东莞市从源头供应、运输配送、物资接驳全流程,确保生活物资不断档、不脱销、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一是解决“谁有货、谁能送、找谁干”的问题。摸清管控区人员底数,对区域内特殊人群的特殊需求登记造册,细化形成辖区内重点生活物资保供企业名单、物流配送企业名单和物资保障联络人员名单三张表格,方便组织现场供需对接。

二是保障物资供应服务。组织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生鲜店、便利店等,在管控区域开设物资供应点,在符合防疫要求前提下“应开尽开”,以满足管控区域需求为前提设置供应时间,根据需求设置平价肉菜超市,销售(但不限于)粮、油、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鼓励提供个性化需求服务。根据需求推出“无接触配送”,组织社区(村组)工作人员、物业管理人员、志愿者将所需物资从供应点运送至居民楼。同时,加大监督检查频次,确保重要生活物资价格平稳。

三是畅通物资运输渠道。设立生活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办理专线,在符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尽快向线上线下大型生活物资供应企业发出车辆通行证。在管控区域设置生活物资接驳点,管控区域居民按照“人不出区、错峰取物”方式自行有序领取物资,高风险区由现场三人小组配送到户。

四是拓宽物资采购渠道。协调线上平台对管控区域居民网上购物采取“三优先”:优先下单、优先供应、优先配送,利用线上平台优势调度配送生活物资至接驳点。组织管控区域居民以“人不出区、错峰采购”方式自行有序采购物资。对高风险区人员,协调辖区内大型生活物资供应企业,按每人2-3天物资需求量,订制带蛋肉、蔬果的生活物资供应包,由居家隔离人员自行购买,由现场三人小组配送到户。

6、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分类施治

东莞切实做好涉疫镇街群众的医疗保障工作,一是涉疫镇街第一时间指定辖区内至少一家二级以上医院,专门负责收治高风险区的非新冠肺炎患者。二是管控区域合理设置临时医疗点,由医疗点医务人员“送医送药上门”以减少人员外出。三是布局“三人小组—社区卫生机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针对不同患者分类施治。四是迅速摸清管控区域内血液透析、肿瘤放化疗、孕产妇、慢性病、新生儿保健者等重点特殊人群底数和就医习惯,建立台账并动态更新,做好跟踪对接,必要时“一例一策”。

市指挥部表示,市民群众如有突发紧急情况,患者或亲属可直接拨打“120”,市医疗救护120指挥中心会为急危重症病人提供24小时院前医疗急救服务。针对任何危及生命的征象(包括但不限于休克、大出血、严重呼吸困难、严重外伤、孕产妇分娩等),将按就近、就急、就专业原则,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和紧急转送,绝不会以核酸结果未出或防护条件不足为由延误抢救。

【记者】欧雅琴

【作者】 欧雅琴

健康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