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越70年】70年,螺髻山下的普格旅游从0到收入过亿

【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跃70年】

70年,螺髻山下的普格旅游

从0到收入过亿

席秦岭 周翼 罗石芊

从1952年10月1日建州起,凉山彝族自治州在历史长河里,已跋涉了70年。在凉山建州70年之际,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和中共凉山州委宣传部联袂推出“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跃70年”特别报道,以卫星为眼,从50万米以上的高空穿透星云,用卫星地图、史料照片及视频和最新照片及视频,见证这座城市70年的进化史。

今天,我们走进拥有“火把圣地”和“温泉之乡”之称的普格县,去看看这片火与水和谐共生的神奇土地,70年来发生了哪些变化……

城之变

800人到3万人土城变优城

1

普格县自建县起,县城驻地就一直设在普基镇(1984年前为普格场村),1950年时仅有土城一座,城内外两条小街和两节小巷,占地不过数十亩,总人口仅800多人。80年代逐步建成以新建路、中心街为骨干的六路、五街、五巷的街区格局,已有体育场、电影院、文化馆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

透过县城卫星地图可以看到,从2013年到2018年再到2020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体育场的数量从0到1再到3,多条黄色泥土路也变成了白色水泥路,如今普格正稳步推进森林公园城市、小县优城、一县多城镇建设。目前,县城区面积约2.3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5.46平方公里,城镇的人口已超过3万人。

2013的普格县城卫星图

2018的普格县城卫星图

 2022年5月10日拍摄的普格县的卫星地图

20世纪90年代的普格县城

如今的普格县城全貌

路之变

从3条古道到融入“西昌半小时经济圈”

2

普格县最早期的交通源于3条古道,连接着普格到西昌、宁南和德昌。1958年,境内出现第一条54公里的公路,为西昌至云南巧家的过境路。这条路与1961年竣工的普三公路(普格至昭觉三湾河)一起,成为当时普格县的交通大动脉。

到2021年,普格已实现通乡油路、通村硬化路“两个100%”,全县等级公路总里程达1110公里,境内的“花洛路”更是入选四川省最美农村路。当下,普格县正加快推进西宁高速、昭普高速、S464建设,着力构建“两纵两横”全域开放的立体交通网,快速融入“西昌半小时经济圈”。

曾经的入村公路

正在修建中的农村公路

如今的通村公路

新村新路

旅游之变

从零起步到收入过亿

3

普格素以“螺髻天下奇”而享誉四方,但在改革开放前,受经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一直没有旅游业。直到1991年,普格才把旅游业作为一项重要产业纳入地方发展规划。

2016年,普格县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到2019年,随着“火把圣地、阿都故里、温泉之乡”旅游金字招牌名声日显,普格全年接待游客53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6亿元。如今,普格已成为全国最佳民俗文化旅游名县,正坚持发展全域旅游首位产业,全力以赴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和全国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普格县境内的大槽河温泉(英比韦慕 摄)

火把节跺洛荷(英比韦慕 摄)

普格县境内的螺髻山(英比韦慕 摄)

民生之变

7所小学到义务教育全覆盖

4

早在20世纪30年代,普格就开始兴办小学。到1952年9月,全县共有小学7所。1958年,县城有了第一个幼儿班,3年后普格县初级中学成立。医疗方面,普格卫生院成立于1952年5月,1956年改建为县人民医院。

截至目前,普格县共有中小学53所,全县在校学生5.01万人。县人民医院也成长为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普格正全力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力争到2025年末全县主要医疗服务质量指标高于全州平均水平。

波洛坪小学旧貌(英比韦慕 摄)

波洛坪小学新貌(英比韦慕 摄)

大河坝小学旧貌(英比韦慕 摄)

大河坝小学新颜 (英比韦慕 摄)

哈里洛中心校旧貌(英比韦慕 摄)

哈里洛中心校新样子(英比韦慕 摄)

普格过去的老医院

如今的普格县人民医院(图据医院官网)

城市名片

“火把圣地”普格县

 普格县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部,县城普基镇北距州府西昌74公里,幅员面积1918平方公里。普格,彝语意为山垭口下的草甸子,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温泉之乡。文旅产业是普格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产业,目前,普格县正积极打造螺髻山、温泉、火把节三大文旅品牌,描绘游客心中向往的“诗与远方”。

前期回顾

       

来源:封面新闻

作者:席秦岭 周翼 罗石芊

图片来源:凉山州自然资源局 中共普格县委宣传部 国星宇航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