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城区99所公立中小学、幼儿园将垃圾分类纳入教学内容

图片
校园,是厚植文明的沃土。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江门各中小学校、幼儿园正让垃圾分类新时尚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欢迎参观科技创意与垃圾分类体验馆,在这里我将带你体验垃圾分类的全过程。”蓬江区紫茶中学的岑郑安榆是学校科技创意与垃圾分类体验馆的讲解员,常常向学生讲述垃圾分类知识。
在新会区东区学校,老师会在课后带领学生参加垃圾分类小游戏。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就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垃圾应该如何分类投放。
江海区天鹅湾小学的同学们演出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科普剧《猪小戒和四个大桶》曾获得第五届广东省科普剧大赛的一等奖,据此编写出版的《小天鹅与智能垃圾桶》绘本提供给江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使用。
校园垃圾分类,各有特色。近年来,江门持续加强各类学校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和宣传教育,并开展多种实践活动。目前,江门城区99所公立中小学、幼儿园已全部将垃圾分类纳入教学内容,努力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目标,促进一代人良好文明习惯和公共意识的养成。
图片
天鹅湾小学开展垃圾分类主题班会
好看又好用▶▷
建设垃圾分类 
宣传教育的“藏宝地”
走进天鹅湾小学,一排智能垃圾回收柜引人注目。课间,有不少学生将废旧纸板、空的塑料瓶投入智能垃圾回收柜。凑近看,银灰色的柜体上标明着不同类型的垃圾投放口,学生只需几步简单的操作,将对应的垃圾投放进去后就能换取积分。天鹅湾小学校长胡洁兰说,这些积分可以在校园里兑换到签字笔、透明胶带、笔记本等。
“为鼓励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学校购置智能垃圾回收柜,实现智慧教育赋能。”胡洁兰说,学校还通过“天鹅云”智慧校园平台开展“垃圾分类——争当环保小天鹅”打卡活动,学生每日打卡也能换取积分。
像天鹅湾小学的这种“藏宝地”,在江门还有很多。比如,紫茶中学就有一个“高颜值”的科技创意与垃圾分类体验馆。岑郑安榆是讲解员之一。在体验馆的环形展播厅内,她介绍说:“我们通过视频可以看到,垃圾分类能够有效提高垃圾处理效率,有些垃圾还可以变废为宝……”
紫茶中学政教处主任陈卫华说:“学校的科技创意与垃圾分类体验馆还有智能垃圾处理流程图、智能分类垃圾桶、垃圾分类体感游戏设施等,融合了科普和垃圾分类教育双重功能。”
智能化、“高颜值”、趣味化的设备,不仅好看也好用。智能垃圾回收柜将积分激励与学生的生活习惯联系在一起;校园科技创意与垃圾分类体验馆则让同学们对于垃圾分类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再结合校园内垃圾分类宣传栏、分类垃圾桶等设施,共同构成了校园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的闭环,不仅时髦也“接地气”。
目前,江门正不断完善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打造越来越多的校园垃圾分类“藏宝地”。
入脑又入心▶▷
打造孕育垃圾分类 
 新时尚的“培养皿”
推广垃圾分类,关键在于习惯养成。近年来,江门积极推动垃圾分类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激发学生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促进学生从小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作为省级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基地,紫茶小学开设垃圾分类专题课堂,定期向萌娃们宣讲垃圾分类小知识。在校园里,生活垃圾分类的海报、移动宣传栏也随处可见,宣传氛围浓厚。
新会区东区学校的垃圾分类宣传廊,同学们在垃圾分类趣味小游戏中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塑料瓶是可回收垃圾,用过的纸巾是其他垃圾……”“我们学校通过垃圾分类宣传廊上面的图画故事,再结合垃圾分类趣味游戏帮助同学们建立起垃圾分类的意识。”新会区东区学校政教处副主任陈彩云说。
在新民小学,垃圾分类蔚然成风。“这是可乐瓶加三角帽子,涂上颜色就成了我作品中的小屋。”……在学校开展的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创意手工作品展上,学生开心地介绍自己的作品。
天鹅湾小学内,校长上垃圾分类综合实践课、各班开展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班会课、教师参与创编垃圾分类科普剧,多管齐下加深学生对垃圾分类的意识。此前,该校编导排练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科普剧《猪小戒和四个大桶》,荣获2020年第五届广东省科普剧一等奖。同时该校还据此编写出版了《小天鹅与智能垃圾桶》绘本,供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使用。
景贤小学则围绕垃圾分类开展系列活动。此前,学校就为学生布置了暑假特色作业——垃圾分类线上打卡,让学生分享参与垃圾分类的心得与收获。
垃圾分类意识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蹴而就,重在重复、功在长久。紫茶中学将分类垃圾桶放在课室内,垃圾分类示意图贴在校园各处,做到垃圾分类设施随处可见,垃圾分类意识培养在日间。学生吴东洋说:“小学时我就有了解过垃圾分类,到了中学,在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种垃圾分类活动后,我更加深刻地明白垃圾分类的意义。”
对中小学生来说,形成垃圾分类的意识,养成文明环保的习惯需要下一番功夫。只有让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参与到垃圾分类实践中,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文明环保的好习惯,垃圾分类意识才能真正做到入脑入心。
多元又统一▶▷
创新多种形式 
共建垃圾分类“大课堂”
推进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促进学生养成环保理念,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不可或缺。因此,探索形成多元、高效、科学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和实践机制,打造一间多方力量参与的垃圾分类“大课堂”尤其重要。
紫茶中学副校长陈经伟介绍,紫茶中学十分重视学生垃圾分类意识的养成。学校结合学生需求和课程教学要求,开展多样的垃圾分类活动,如举办垃圾分类知识竞赛,鼓励学生成为校园科技创意与垃圾分类体验馆讲解员,邀请专家开办垃圾分类知识讲座等。
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我们倡导的是垃圾分类的体验式教育,让学生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意识。”陈经伟说,在校园科技创意与垃圾分类体验馆,陈列着许多手工艺品、装饰画,这些都是学生们利用废旧垃圾做成的作品。通过学习教育与动手参与的双向互补,学生们能够将学到的垃圾分类知识固化,逐渐养成环保的习惯。
天鹅湾小学则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激发创新动能,充分发挥家校联动作用,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做好垃圾分类的推广。
“学校既是学生的学校,也是家长的学校。”胡洁兰说,天鹅湾小学在开展垃圾分类推广工作时充分考虑如何落实“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目标,鼓励学生与家人制定垃圾分类公约,让学生成为推动垃圾分类行动计划落实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同时,学校还组织开展评选“环保小天鹅”和“垃圾分类文明家庭”,并邀获奖家长进校领奖,激励学生培养垃圾分类和减量的环保意识。
新会区东区学校附近靠近住宅小区,不远处便是明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组织的垃圾分类活动能很好地辐射到学校教育中。陈彩云说:“我们会利用周末的时间带学生们参与社区的垃圾分类活动,因为离得近,学生们能很方便参与。”
垃圾分类实践活动不断延伸至校外。11月19日,江门市垃圾分类办还联合市文明办开展垃圾分类亲子定向赛活动。活动面向社会招募25支亲子队伍参与垃圾分类定向赛,设置垃圾分类主题闯关游戏和相关宣传展板,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挑战垃圾分类21天养成计划”线上打卡活动也在当天启动,市民完成打卡后还可以进行抽奖,获得奖品,激发垃圾分类参与热情。同时,江门市垃圾分类科普·体验馆开馆两周年主题活动精彩纷呈,志愿讲师在科普馆内讲解、在科普馆外小广场开展变废为宝手工作品制作和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等,吸引了不少市民参与。
通过不断深化学校、家庭、社会实践活动共识,一间间垃圾分类“大课堂”正在五邑大地铺开。未来,江门将持续深入推进垃圾分类新时尚走进校园,助力孩子们垃圾分类的意识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