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击|中山南头、黄圃临时庇护所24小时提供救助

(中山南头、黄圃临时庇护所24小时提供救助,时长共3分23秒)
中山南头、黄圃临时庇护所24小时提供救助
11月22日、24日,中山市南头镇、黄圃镇因疫情防控需要,陆续实施了道路交通临时管控。然而,因交通管控而临时滞留在南头、黄圃的群众,他们可以去哪里呢?11月26日,南方+记者走访了两个镇街的临时庇护场所,了解滞留群众的生活状况。
记者发现,两个临时庇护所均24小时“不打烊”,由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连夜值守,目前已为上百名群众提供救助服务。
图片
黄圃镇临时庇护场所。  南方+ 曾艳春 拍摄
一包“硝酸甘油”,救了她
24日傍晚,为了送一起看世界杯的球友离开,43岁的刘亮从佛山一路上了高速,误打误撞地进入了黄圃镇。然而,当天下午,黄圃已实施交通临时管控,大部分旅馆酒店的房间已然订满。“10点多了,今晚我还能去哪?”刘亮着急了,她在路边警察的帮助下,拨通了当地的救助电话。
电话里,她有点急躁。在志愿者耐心指引下,她最终入住了黄圃镇临时庇护场所。留宿庇护所这种事,刘亮只在网上见过,从未亲身经历过。或许一切都与她最初想象的不同。“我意想不到,被褥特别干净,一点异味都没有。厕所也很干净,晚上能洗热水澡。足见他们非常用心。”刘亮说。
图片
受助者刘亮正在与黄圃镇干部宋岩松沟通。  南方+ 曾艳春 拍摄
走进这个由体育中心改造的庇护所,男女分区,墙上张贴了一张漫画图,清晰地介绍了入住临时庇护所的所有流程。“夜里还有志愿者、工作人员轮流守着我们。”刘亮说,这不仅让她夜里住得安心。
11月25日傍晚12点,庇护所的灯渐渐暗了下来。刘亮却突发“低血压性心绞痛”。这一晚,正是黄圃镇应急管理局的干部宋岩松在值夜。得知刘亮原有心脏病,宋岩松连夜通知了轮值的医生看诊。
“所幸的是,我们一直都有安排医生轮值,希望给有需要的群众提供医疗救助,为焦躁的求助者提供心理辅导。” 宋岩松说。当晚,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为刘亮立即开了一包“救命药”———硝酸甘油。
26日上午,刘亮病症缓解了,精神状态也好了。她身穿世界杯球队外套,坐在床旁,浏览着世界杯快讯。彼时的黄圃镇临时庇护所已入住61人,这里物资充足,备有足量的饮用水、八宝粥、方便面、牙刷牙膏、毛巾以、床铺被席等生活用品。
虽然,“归期”仍然不确定,但是,刘亮心情却平复了许多。“疫情防控期间,谁都不容易。”她说,“尤其是这里的工作人员。他们还要照顾我们、打扫卫生、守夜值班。夜里,遇到我这样不舒服的人,还让医生上门看病。我心里只有感动和感谢。”
图片
入住流程。  南方+ 曾艳春 拍摄
30余家南头企业出资出力
“麻烦配合一下,这边先取第一批!”26日上午不到11点,南头镇临时庇护所的第一批热盒饭到了。朱慧均吆喝着大家回到床位上,分批取饭。走进南头镇临时庇护所,不难发现,志愿者为滞留群众分发的棉被、珊瑚绒毯、枕头,并不是清一色的临时物资,而更像是普通家庭里的家居用品。
南头镇应急管理局综合股股长朱慧均说,最近天气渐凉,从脸盆到厚实的棉被,从每天分发的物资到软绵的珊瑚绒毯,这些大部分都是南头镇的规上企业捐赠的物资。
图片
志愿者李红艺正在派饭盒。  南方+ 曾艳春 拍摄
“南头组建了一个规上企业群,每次临时庇护所需要物资,南头的企业都很积极。10月至今,30多家企业出人、出资、出力,为疫情救助提供了人员和物资保障。”朱慧均说。
而站在南头镇临时庇护所门口帮忙搬运盒饭,身穿防护衣的志愿者李红艺,就是南头镇一家厨电企业的老板。
“我就住在南城社区,离家很近。前几天我们组织员工来帮忙。今天,我也想出一分力,所以来当志愿者。”李红艺说。连日来,许多南头企业家不仅在幕后默默捐赠物资,组织企业员工支援疫情防控,更积极担任志愿者。他们在核酸检测点提供指引服务、在临时庇护所轮值分发物资……
自11月22日起,南头镇实施道路交通临时管控已有5天。这5天来,南头镇临时庇护场所累计为127名滞留人员提供救助。
图片
南头镇临时庇护场所正在派发午饭。 南方拍客 卢就洪 供图
“今天,仍然留在南头临时庇护所的滞留群众有65人。过去几天,一些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或因家庭突发状况等特殊原因须尽快离开的滞留人员,我们都积极引导他们三天三检、有序申请‘通行证’离开。”南头镇应急管理局局长荆向新说,该庇护所最高峰容纳了88名受助者入住。
“临时庇护所是滞留人员的最重要的保障。”近5天来,荆向新、朱慧均等南头镇干部三班倒,夜里他们有时驻守在南头镇临时庇护所“值夜班”,有时留宿在办公室,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采写/拍摄】南方日报记者 曾艳春
【摄影】卢就洪
【视频剪辑】实习生 邓烨彤
【作者】 曾艳春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