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看到巴比伦的通天塔、伊什塔尔门和奴隶市场吗?

《奢侈与邪恶》特装版隆重问世!
· 中国著名图书设计师 “异一”设计
4000年前,巴比伦帝国横空出世。
4000年后,她的传说依旧在我们口中流传。
其经久不衰的魅力到底来源于何方?
大英博物馆馆员帮你还原
巴比伦历史的27个瞬间
 
大英博物馆、英国剑桥大学
提供数十幅精美插图
让你将巴比伦一览无余
图片
《奢侈与邪恶:文明古国巴比伦的前世今生》
作者 / [英]迈克尔·西摩
淘口令 / ¥ CZ0001 HTI9d26yeZA¥ 
1899 年3 月,罗伯特·科尔德威开始在巴比伦的考古发掘工作。当时,他在为刚刚建立的德意志东方学会工作。尽管其发掘参照的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工作的英国与法国考古学家制定的标准,但与他们相比,他的发掘方法仍显得太慢、且太过于小心谨慎。然而正是这样的小心谨慎,才令他发现了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彩釉浮雕。在第一年的发掘结束之前,科尔德威显然获得了成功——蒙尘2000 余年的巴比伦古城重现于世!
从一个美索不达米亚的默默无闻小城邦,发展到占据整个两河流域的大帝国。从《圣经》中的巴比伦之囚到今天的《巴比伦新娘》绘画……巴比伦,她存在着太多的秘密。
本书的主要目的,正是要揭开这些秘密,将那些站在历史影子中的男神、女神们放到前台,展现在大家面前。
图片
-男神版(红版)-
图片
-女神版(黄版)-
1.喷绘工艺
细腻真实、以假乱真。使用最新工艺,油墨无色无味、对人体无害、性能稳定、环保。营造出今人心目中对巴比伦超现实主义色彩的深深思考。
2.封面烫金
金碧辉煌、精巧典雅。使用电化金箔,不留痕。呈现出剧烈的金属光泽,颜色光辉耀眼、永不褪色,尽显华贵、大气。
图片
设计者说:
男神版,采用巴比伦石雕武士、马匹,凸显当年战争实况;
图片
女神版,采用《巴比伦新娘》油画,专门选取人物造型、放大,以突出每个少女不同且特殊的神态特征。
精彩样章
1899年3月,罗伯特·科尔德威开始在巴比伦的考古发掘工作。当时,他在为刚刚建立的德意志东方学会工作。尽管其发掘参照曾在美索不达米亚工作的英国与法国考古学家制定的标准,但与他们相比,他的发掘方法仍感太慢、太过于小心谨慎,然而正是这样的小心谨慎,才令他发现了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彩釉浮雕。在第一年的发掘结束之前,科尔德威显然获得了成功——蒙尘2000 余年的,巴比伦古城重现!
图片
其实,与之前英、法等国的考古发掘相比,德国考古学家们在1899—1917 年使用的发掘方法反倒与现代考古发掘方法更接近。而且,他们正是用这种方法成功地辨认与记录了这座城市的泥砖建筑。至今,在伊拉克一些最重要的城市遗址中仍然可以看到巨大的深坑,似乎还在嘲笑着19 世纪英法两国考古挖掘者们的失败。而今巴比伦遗址的成功发掘,既体现了考古发掘技术的成功也让人类认识巴比伦的情感有了实质性的转变。即我们可以将发掘出巴比伦遗址的第一年(1899 年),视为关于巴比伦历史的古典传说时代的结束。换句话说,这一发掘结束了2000多年来有关这座著名城市各式各样的幻想与奇谈。众所周知,科尔德威发现了巴比伦本身,他对这次发掘极为投入。在整个项目持续的18 年间,绝大多数时间他都在现场。而且,正如他在《在巴比伦的发掘》(The Excavations at Babylon)一书开头所说的那样,如果可能的话,他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
尽管并非绝对必要,但我十分希望能完成对巴比伦的发掘。从一开始,我们便与200-250名工人一起劳动,无论寒暑。但到现在为止,我们只完成了大约一半的工作。
图片
虽然考古发掘中面临许多困难,但还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我们都知道伊什塔尔门是进入巴比伦城的正门,它也是宏伟的建筑群,壮观的入城大道穿过这座大门直通城内。科尔德威的团队在发掘伊什塔尔门和入城大道时,找到了传说中雕刻着龙、狮子和公牛的鲜艳彩釉浮雕,同时还发现了庙宇和巨大宫殿的遗址,甚至还有《圣经》中巴别塔的原型——巴比伦金字塔形神庙的地基。其中,伊什塔尔门的蓝色彩釉砖石至今仍是这座古代城市最显著的标识。之后,沃尔特·安德烈对入城大道和伊什塔尔门进行了还原。1930 年,这栋辉煌的建筑被整体搬到德国柏林的近东博物馆中展出至今。最初发掘出来的彩釉浮雕直到现在仍栩栩如生,可以说,它们是古代巴比伦全盛时期的完美诠释。发掘它们的过程,曾让考古学家们感到震撼与激动,相信在博物馆参观的公众也会有同样的感觉。
图片
▲巴比伦金字塔形神庙
德国考古学家的发掘成果,改变了中世纪以来人们有关巴比伦的知识结构。我们可以认为,它代表着传说与神话被真实的历史所取代,对于这座城市历史的研究进入了实证性的科学领域。尽管科尔德威的发现在考古学上具有重大意义,但这并没有告知人们有关巴比伦的固有观点至此已过时。或许,更为准确的说法是,科学德威和巴比伦城正以某种更具权威性的声音告诉大家什么是事实。
本书写作的目标之一,便是弄清“事实”究竟意味着什么。如果考古研究不能完整地改变人们已经通过其他渠道所获得的错误认知,那它又有什么用呢?与旅行者的到访和叙述、出土的艺术品等相比,考古发现是否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呢?多种来源的知识有时相互矛盾,人们又是如何在理解同一种事物时相互取舍的?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对考古工作本身采取一种更广泛的认知,去考察考古方法在其文化背景下的发展,并思考其他非考古方法在古代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
图片
人类探究古代历史的兴趣由来已久,可以说远在历史学或考古学出现之前,这种兴趣就早已产生和存在了。或许,我们甚至可以将这种现象视为人类的共同点。因为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人的脑海中发现有关“过去”的想法。然而,由于人类个体差异,不同的人会采取不同的形式探究历史,造成了对历史认识的多样化,这种多样化对研究者来说是一种挑战。在研究一个具有广阔范围的主题时,人们必然会面临诸多挑战,恰如巴比伦这个主题,它所涉及的时间与空间范围更是如此宽广,其中甚至还穿插有许多互不相干的学科领域, 如美术、诗歌、戏剧、音乐等。我认为,要厘清这一问题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对这些特定主题、想法、人物或者地点的档案加以研究(也就是我们在这本书中将要采取的方法);第二种是专注于研究某个特定时间内最为宽泛的题材,即考虑某一个特定的学科或者文化领域。无论用哪种方法,我们都必须跨越多个学科领域,并追寻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