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疫日记”

图片
“疫情面前我依然要做‘逆行者’!”
疫情就是命令,生命重于泰山。为了家乡人民尽快渡过疫情难关,作为一名医护人员,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积极响应院党委的号召,应“疫”而动,挺身而出,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当我接到支援方舱医院的通知,能再一次在大家最需要的时候,尽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我感到无上光荣。
图片
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 刘艳红
大家都知道方舱医院收治的都是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和无症状患者。我将面临任务重,感染风险高的工作,但身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疫情面前我依然要做“逆行者”!进驻方舱医院,我们的工作是24小时轮班制,每次进舱6小时。每天的工作从消杀开始,繁忙而琐碎,协助医生采集核酸,为所负责病区患者抽血、发药、监测生命体征、消毒、健康宣教及照顾患者生活起居等。有些患者因为进入方舱医院进行集中隔离治疗,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低落等,我会耐心地和患者沟通,帮助患者缓解焦虑,调节心情,让他们乐观面对。
方舱内的所有医务人员都是一心一意为患者服务,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帮患者树立战胜疫情的决心,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尽快转阴,顺利出院。在方舱医院里,战友们都武装得严严实实,只能通过防护服上的名字区分彼此,一系列的工作过后,护目镜、口罩、防护服、手套里都是汗,那种缺氧的感觉,想起来都“酸爽”。即便如此,大家依旧没有退缩,干劲十足。我们团结协作,井然有序,完成每天的各项工作任务。每次出舱时,都很疲惫,但是回头望着灯火渐灭的方舱医院,想起政府的关怀、院领导的惦念、同事的问候以及亲人们的支持,我们信心倍增。你们是我坚强的后盾,是我们逆行的动力!我一定不负众望,克服困难,完成抗疫任务。疫情不退,我们不归!
“同行们坚定的眼神给了我前行的力量”
抗击疫情我们义不容辞,每个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奋战在疫情一线,成为抗击疫情的勇士,我为自己能够成为抗疫大军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责任和担当油然而生。这是我第三次参加抗“疫”工作,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是在城西客运站方舱医院。来到方舱后每天穿着密闭的防护服,我胆怯过,但同行们坚定的眼神给了我前行的力量,让我能够坚定信念,迎难而上。
图片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邓茜文
与病毒正面迎战,我们肩负着的是共同守“宁”的一份责任。为了做好防护,和“战友”们一遍遍练习穿脱防护服,一遍遍默念舱内服务要点。给患者测体温,为防护用品以及医用品进行消毒、患者病情观察、用药观察、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等,每一项工作要做到有条不紊,有时遇到有的患者情绪焦躁,我千方百计和患者沟通,安抚患者,做完工作后,已是汗流浃背。每当看到患者们转阴出舱时,我感到由衷高兴。
方舱医院的工作虽然繁重又枯燥,但也有好多的事情让我感动。很多轻症的患者都会帮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有不少志愿者自告奋勇和医护人员一起奋战,他们的行动就如冬日暖阳一样,温暖着我,温暖着大家……“这个太沉了,你放下,我来弄。”“这里交给我,你放心!”“姐,你先去忙,我替你发东西。”这些温暖的话语,时常让我泪目,也时常鼓励着我。
危机之中,往往孕育着希望。耕耘希望,常常会收获梦想。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必将迎来暖阳。守一座城,护一方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用责任担当书写战“疫”答卷,用积极作为奋战抗疫一线,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注入我们的力量!
“逆行而上,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前沿”
当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再次肆虐西宁这片土地时,无数个白衣战士挺身而出,作为医护人员,我们深知责任重大。一支由18人组成的团队,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为城西客运站方舱医院污区消杀的重担。
图片
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 徐晨诺
在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院感科徐凤银主任的带领下,我们执行城西客运站方舱医院日常消杀工作,按照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无空白原则,对重点部位重点消杀,从严从紧从细从实,筑起方舱医院污区第一道防线。在消杀过程中,我的同事马贵荣、吴鹏、李春香和来自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张世宏、张文钥、沈裕珲、许静、郭丫丫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阳性感染患者活动区仔细消杀,对库房、走廊、电梯间等密闭环境开展空气消杀,方舱医院门把手,床头桌,钥匙锁芯等物品表面都要用酒精湿巾认真擦拭消毒,绝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我们的工作是12小时轮班制,每班进舱6小时,一套正规严谨的消杀流程下来,每层楼都要花费半小时左右,每一班次在16层楼间不停穿梭,不停奔走,每天工作结束后脱下防护服,里面的衣物都已被汗水浸透,也曾因流汗出现虚脱现象,但没有人退缩。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导致大家肩膀上满是消杀设备背带磨出来的血泡和勒痕,但是没有人喊疼。大家都在努力工作,没有丝毫懈怠。消杀组用84消毒液对隔离房间外侧走廊执行“前Z后U”的常规消杀,再用将近一个小时去收集140多个隔离房间的生活垃圾,用医疗废物垃圾袋以“鹅颈式缠绕法”双层打包收集,然后转运至垃圾存放点。
经过一个多月的历练,我们由刚开始的手足无措,到后来的得心应手,这些除了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团队间的协作,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懂得了团队合作精神,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也许我们不是最强的团队,但我们肯定是最努力的团队!现在舱内出院的患者越来越多,只要能够让患者安全回家,我们觉得再多的付出和辛苦也是值得的!
逆行而上,坚守在基层疫情防控的最前沿,信念与勇气如同钻石般闪耀着熠熠光辉,愿疫情早日结束,一切恢复如初。
“你只管配合治疗,剩下的交给我们!”
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市级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承担着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在支援城西客运站方舱医院之后,对自身防护和安全的要求更加严格了,而我作为护理组的一员,不久前接到医院通知:从方舱医院转战阵地,回到本院参与重症患者治疗。我知道,这次任务异常艰巨,我们需要变身“全科”护士才能胜任。到岗后才发现,工作比原来想象的难了许多。
图片
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 肖科言
每天穿着二级防护穿梭于病房中,参与患者治疗与护理,收住的患者年龄上至101岁,下至刚出生的婴儿,还有待产的孕妇、半身瘫痪的患者、刚做完手术需要严格观察的病人、身上带管路的患者、下了病危病重通知又有原发疾病的患者……疫情考量了人性,更在考验医护人员的专业度和服务意识。不是胶布撕不开,就是撕开了却又沾在了自己手套上,为了避免气溶胶传播,又不敢硬拽;书写护理记录时,戴了两层手套的手总是没法和键盘全力配合,为了避免误操作,保证记录的准确性,护理记录都是两名护士再三检查无误后方可保存……以前只需要几分钟的工夫,现在却需要花费三倍的时间。然而,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各小组都会互相加油打气,拧成一股绳,为患者早日转阴出院而奋战!
在我的一个班次上,我们经历了一次印象深刻的抢救。一位老年患者突发高热、寒战,血压、心率持续上升,迅速通知医生后,我们马上准备抢救车、心电监护、吸氧、处理医嘱、提药、静脉支持……老年人血管又脆又细,再加上戴着两层手套,更难摸到静脉,旁边的家属也急得不行,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外界和心理的双重压力,更是难上加难,我静下心反复摸索、找血管、拉紧皮肤,在大家齐心协力下,终于成功穿刺,没有影响给药和治疗,患者渐渐好转,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我悬着的心慢慢放下来,才感受到汗珠滑下。
抢救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然而当身着防护服时,情况又不一样,难度迅速上升,压力成倍增加,好在一切有惊无险,患者最终转危为安。几个小时后,脱下防护服发现脸上被口罩捂出了痘痘,也留下了护目罩的勒痕,但我想,这正是我们不向病毒妥协的证明。我们要守好病人的安全,平安完成每天的工作,这是我们的重要职责!
我也想对所有患者说:“你们只管保持好心情,积极配合治疗,剩下的交给我们!我们一定担使命、保安康、尽己所能、全力而为,克服重重困难,与您同在,为‘宁’守护!”
“逆风而上,我会坚决站好最后一班岗”
“紧急通知:明日全员核酸需要闭环管理,请通知科室参加核酸检测人员做好闭环准备工作,按照医务部通知完成采样工作。”10月20日晚接到通知后,我匆忙收拾行李准备出发,母亲在耳边千叮咛万嘱咐,嘴上虽说着一些无关紧要的话语,可她的担心和顾虑我全部看在眼里。就这样踏上了我的第五次抗疫征程。也许因为是抗疫“老兵”,这一次并没有像前几次那样紧张,只是期待着疫情早点结束,全市人民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图片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确吉卓玛
起初,志愿者和医护人员兴致高昂,都能轻松完成工作,但是随着气温的下降,时间的延长,平时的工作量在此时变得格外艰巨。现在是11月底,每天早上的气温只有几摄氏度或零下几摄氏度,一次次的手消,使我的手指头根本不听使唤,有很多次手指头都冻僵了、麻木了,那种刺骨的寒冷真的让人难以忍受,但我们都咬牙坚持下来了。
在如此寒冷与艰苦的条件下,工作中一些温暖的故事却时时让我感动。10月31日这天是我25岁的生日,我们点位的志愿者消杀员徐艳凤老师,以及其他志愿者们一起为我过了一次意义非凡的生日,在特殊的环境下让我感受到了特别的爱,这是我最难忘的一次生日!
此外,核酸采样冻手时,社区工作人员及时给我们送来热水,一些热心居民也会给我们送热水、暖宝宝等。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院领导通过线上多次慰问我们,得知因寒冷阻碍工作进展时,立即给我们配备暖宝宝、手套等物资。他们都在尽力解决着我们遇到的问题,齐心协力抗疫,我看到了每一个人都在全力以赴,感恩这些温暖的人!
现在看到每日的疫情通告,心里是五味杂陈,看见感染人数增加时又担心又着急,看见有很多地方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时又欣慰又高兴。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披上白衣铠甲,就得逆风而上!就如我们队长所说:“风起我们逆风而来,风停我们平安归去!”我会坚决站好最后一班岗,在做好自己防护的前提下认真完成核酸采样工作,协调好组内人员,共同渡过这次难关。愿青海必“清”,西宁必“宁”!愿早日战胜疫情,迎来春暖花开!
“每天出舱后,我总喜欢抬头看看夜空”
自今年4月到现在,已有半年多的时间,在抗“疫”一线,我们是采样人员、研判员、院感人员、消杀队员,却唯独没有做父母的女儿,孩子的妈妈,丈夫的妻子……但“疫情不退,战斗不止,心中有光,无畏前行”的信念一直扎根在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心中,只有消灭了病毒,才能没有后顾之忧与家人团聚,将对家人的思念化作动力,为抗击疫情奉献自己的力量。
图片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星霞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让我们的城市蒙上了一层灰色,作为一名有着丰富经验的抗疫“老将”,我与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沈军一起,带队驰援方舱。医疗队要承担研判、查房、评估、给药、消杀、核酸采样等各项工作,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接听上百个电话。收治第一批入舱人员时,很多队员没有经验,作为副队长,我带领队员们一起进舱,熟悉工作流程,掌握工作方法,鼓励队员们消除内心的恐惧,保障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工作步入正轨后,大到舱内患者的救治,小到吃饭喝水的问题,我们都要亲力亲为、协调解决。一天清晨6时许,舱内一名隔离人员突然癫痫发作,患者牙关紧闭,舌头被咬得血肉模糊,整张脸憋得青紫,情况十分危急。在旁边没有撬开患者嘴巴工具的情况下,我紧急徒手塞到患者嘴巴里,为患者清理口腔内的假牙和分泌物,那一刻已经顾不得手指会不会被咬破,会不会有暴露感染的风险,我的心中只有挽救患者生命的信念,在沈军队长的帮助下,患者终于慢慢恢复了意识。
在舱内,我们除了是医务人员,还是为孩子辅导作业的老师、是让患者消除恐惧的心理辅导师、更是给患者提供暖心服务的家人,虽然每天的工作繁杂而辛苦,但我们每一个人都干得格外认真。有一次,我看到舱内一名监督孩子背课文的母亲,就想到了自己的孩子,我强忍着思念的泪水,默默地为她们母子照了一张照片。回到宿舍已是深夜,看到手机上女儿打来的未接通话,所有的情绪终于在那一刻倾泻而出,于是给孩子发了这样一条信息:“宝贝,今年疫情反复,妈妈陪在你和弟弟身边的时间少之又少,但你们很乖巧,妈妈因为有你们而感到骄傲。疫情没有结束,妈妈还不能回家,因为妈妈始终相信不管我们从事什么职业,一定要做一个帮助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每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我们要尽心做好每一件事,爸爸妈妈永远爱你们。”
每天出舱后,我总喜欢抬头看看夜空,不仅是寄托个人思念,也是期盼抗疫的胜利,就像我的名字一样:星星的光虽然微弱,却能照亮黑暗的夜空,最终迎来胜利的霞光。
来源:西宁晚报
监制:刘幸海
责编:冯丽晨
编辑:仲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