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行业深度报告:征程万里风正劲,奋楫扬帆破浪行

(报告出品方/作者:信达证券,武浩、曾一赟)

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大储黄金赛道正起步

1.1 能源转型迎来关键节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推进

全球各国落地“双碳”战略规划,能源转型迎来关键节点。气候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焦点, 其中《巴黎协定》确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 幅度控制在 1.5 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 2 摄氏度以内。目前已经有超过 70 个国家宣布加入“双碳”目标实施计划。“双碳”战略目标促进能源加速转型,全球的能 源消费结构将在未来逐步从传统化石能源为主转为以新能源为主。

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推进。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都有较大 程度的提升,随着“双碳”政策的积极推动,新能源占比加速上行。发电量方面,截至 2021 年,我国总发电量为 8.4 万亿千瓦时,其中风电光伏发电占比 11.7%,较 2015 年提升 了 7.8pct。发电装机方面,截至 2021 年底,我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 23.8 亿千瓦,其中风 电光伏装机占比达到 27%,较 2015 年提升了 15pct。风光装机到并网发电具有一定的时间 差,目前的风光累计占比和发电占比相差较大,我们预计未来 2 年发电占比将大幅提升, 因此适配新能源电源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将加速推进。

1.2 储能具有刚性需求,新型储能黄金赛道正起步

储能是解决新能源发展带来的系统问题的“良方”。储能可以解决新能源将带来的两个主要 系统问题:1)发/用电的时间错配。发/用电的时间错配是因为电源发电即发即用,而风电 一般凌晨大发,光伏中午大发,用户侧用电高峰主要集中在上午和晚上,因此发/用电天然 不匹配。而储能可以在发电高峰充电,用电高峰放电,解决时间错配的问题。2)优化电能 质量,保障电网安全。国内对 3GW以上的大容量电力系统允许频率偏差为±0.2Hz,对中小 容量电力系统允许偏差为±0.5Hz。新能源发电受天气影响,短时波动较大,进而影响电网 频率,并且随着新能源容量的提升,电力系统承受的频率波动范围越小,而储能是解决频 率波动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储能在电力系统中具有刚性需求。

新能源建设持续快速推进,储能建设迫在眉睫。新能源发电量滞后新能源装机,目前处于 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提升新能源发电量占比的关键节点。另外新能源建设也在快速推进, 我们预计 2023 年光伏装机有望达到 126GW(YOY+40%),风电装机有望达到 63GW (YOY+12%),2025 年光伏装机有望达到 210GW,21-25 年 CAGR 为 40%,2025 年风电 新增装机有望达到 77GW,21-25 年 CAGR 为 13%。新能源建设持续快速推进背景下,储 能的刚性需求凸显,储能建设迫在眉睫。

抽水蓄能目前为储能主体,但受到地理位置、响应时间限制。从储能结构上来看,全球储 能和我国储能结构都是以抽水蓄能为主,2021 年占比分别为 86.2%/86.3%。抽水蓄能发展 时间较久,产业链也较为成熟,但有一定的劣势:1)受到地理位置限制,抽水蓄能需要考 虑水资源的位置以及建设地点的选取;2)响应时间长,无法满足新能源短时变化的要求。 抽水蓄能将水势能转为机械能再转为电能,机组的启动一般需要时间,爬坡速率为 10-50%。

受益新能源车产业链快速发展,电化学储能为当下最优解。从性能方面看,电化学储能具 有爬坡速率高(100%Pn/min)、启停时间短、可做供需双向调节、调节速率快等优势;从 产业链成熟度看,火电灵活性改造、抽水蓄能产业链最为成熟,电化学产业链受益新能源 车发展,目前较为成熟,而绿氢、核电整体处于发展初期。产业链的发展程度决定行业的 成本,综合性能、产业链情况,我们认为电化学储能为现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的最优解。

新型储能装机快速增长,黄金赛道正起步。全球新型储能市场来看,2021 年累计装机 25.4GW,同比增长 68%。按配储 2 小时测算,对应 21 年储能累计装机量约 50GWh;中 国新型储能市场来看,2021 年累计装机 5.73GW,同比增长 75%。按配储 2 小时测算,对 应 21 年储能累计装机量约 10GWh。21 年风光累计装机 635GW,我国储能占风光装机比 为 0.9%,渗透率较低,黄金赛道正起步,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1.3 大储是我国主要储能类型,主要应用在电源侧、电网侧

储能应用场景可以分为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其中,电源侧储能(占比 41%)作用为 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辅助服务、大容量能源服务,储能接入位置为储能+常规机组、风光 储、风储、光储;电网侧储能(占比 35%)作用为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辅助服务、输电 基础设施服务、大容量能源服务、配电基础设施服务,储能接入位置为独立储能、变电站; 用户侧储能(占比 24%)作用为用户侧能源管理服务、配电基础设施服务,储能接入位置 为工商业、产业园、EV 充电站、港口岸电等。 大储是功率/能量较大的储能,应用场景主要是电源侧和电网侧。根据国标《电化学储能电 站设计规范》,大型储能电站定义为功率 30MW 且能量 30MWh 及以上的储能电站。今年以 来,随着各地集中式共享储能和风光储等一体化项目的迅猛发展,市场对大型储能电站的 规模也有一个更高的预期,以近日湖北省能源局发布的 2021 年平价新能源项目为例,文件 规定集中共享储能电站的规模不低于 50MW/100MWh。结合近期各地储能的建设规模,本 文中的大型储能电站指能量 100MWh 及以上的储能电站。从应用场景来看,大储主要应用 于电源侧和电网侧,少部分工商业储能功率规模也逐步上升,因此我们主要讨论电源侧、 电网侧和工商业储能三种。

二、国内大储整体经济性承压,独立储能有望走出商业模式

储能行业的发展由市场和政策两方面推动,主体由储能投资方和政策制定方决定。政策制 定方考虑能源转型以及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积极推动储能市场的发展,而储能投资方最 关心的是储能的经济收益,目前我国大型储能的应用场景主要为风光配储、调频等辅助服 务、独立共享储能、工商业储能。下面我们将测算以上储能类型的经济性。

2.1 风光配储:政策强配压力下的新能源成本项

全国新能源消纳压力整体得到改善。“十二五”初期,全国新能源消纳压力较大,整体弃风 弃光率较高,其中弃风率 2016 年达到 19%,随后我国重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解决新能源 消纳能力,弃风弃光率得到明显改善。

新能源消纳压力呈现区域分化的态势。具体分区域看,华北、西北、东北地区风光资源充 足,是大型集中式风光项目的主要建设地区。由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中心数据,2021 年弃 风弃光现象主要集中在这三个地区,其中华北、西北、东北弃风率分别为 1.9%、5.8%、 0.9%,弃光率分别为 6.2%、5.2%、2.9%。

风光配储比例区域分化,范围一般为 10-20%。全国来看,风光项目配储基本成为硬性指标, 配储比例一般为新能源项目装机规模的 10%-20%;分地区看,东北、华北、华中、西北部 分地区配储比例较高,内蒙地区光伏配储比例要求 20-30%。新能源消纳压力越大,新能源 装机推进速度越快,配储比例越高,比如山东枣庄是山东省唯一所属区市全部纳入整县屋 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的市,配储比例高达 15-30%。 政策压力叠加新能源占比增加,配储比例有望提升。新能源项目有较强的政策强配压力, 我国重视新能源消纳情况,对于新能源发电消纳责任权重完成不佳的省份将通报批评。根 据国家能源局关于 2021 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完成情况的通报,部分地区如新疆、 甘肃等省份因消纳未完成指标而在通报中被批评。新能源装机不断提升,新能源功率波动 平滑难度增大,因此未来新能源装机不断提升,配储比例也向大容量化发展。政策压力叠 加新能源装机提升,各个省份的新能源配储比例有望提升。

风光配储收益来自于提升消纳率,增加发电并网收入。于新能源项目投资方而言,风光强 配储能收益主要来自于提高消纳率,相当于提高利用小时数,多数地区风光消纳率为 90% 以上,因此配储的消纳率提升幅度不高。

我们分别对风电/光伏项目分别做不配储能/配储能的经济性测算。 风电及配储核心假设如下: 1、装机规模为 200MW,年利用小时数为 2300 小时; 2、风电单位投资为 5.7 元/W,自有资金比例为 30%; 3、上网电价为 0.37 元/kWh; 4、储能单位投资为 1.75 元/Wh,电池更换周期为 10 年。 光伏及配储核心假设如下: 1、装机规模为 50MW,年利用小时数为 1300 小时; 2、光伏单位投资为 4.4 元/W,自有资金比例为 30%。 3、上网电价为 0.37 元/kWh; 4、储能单位投资为 1.75 元/Wh,电池更换周期为 10 年。 风光配储是风光项目的成本项,拉低整体内部收益率约 1pct。风光配储的收益模式单一, 且上网电价相对较低,配储没有经济性。不配置储能的风电项目内部收益率为 9.5%,光伏 项目为 6.2%;自建配置 10%的储能的情况下,风电项目内部收益率降低 1.3pct,光伏项目 降低 1.4pct。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储能成本需要下降至 0.75 元/Wh 以下才能为风光项目带 来收益。

经济性驱动风光配储项目压低成本,储能性能大打折扣。对于新能源项目投资方,经济性 最大化是将储能项目成本降至最低,从储能与电力市场跟踪的 2022 年 10 月份的储能项目 来看,新能源配储的中标价格相比其他的企业较低,新能源配储项目加权平均报价为 1.43 元/Wh,而独立储能和用户侧储能加权平均报价分别为 1.88 元/Wh 和 2.07 元/Wh。新能源 配储控制成本,采购的设备、电芯相较其他场景储能更差,因此储能性能大打折扣,根据 《新能源配储能运行情况调研报告》数据,在高成本压力下,部分项目选择了性能较差、 投资成本较低的储能产品,增加了安全隐患。2022 年 1-8 月,全国电化学储能项目非计划 停机达到 329 次。

共享储能成为新能源配储的折中方案。共享储能是由第三方投资者建大型独立储能项目, 新能源项目投资方可以通过租赁独立储能的部分容量来满足政策强配要求,每年付独立储能一定的租赁费。对于新能源项目投资方来说,容量租赁费用每年支付,减少了初始投资 巨大的现金流压力;对于共享储能投资方来说,独立储能电站的收益模式更多,投资回报 率更高。因此租赁共享储能的模式成为新能源项目满足政策强配要求的趋势。

新能源租赁共享储能成本压力下降,共享储能需求有望快速提升。我们对新能源租赁共享 储能的内部收益率测算,风电光伏项目参数不变,租赁费用假设为 300 元/KW*年。在配储 比例为 10%的情况下,风电项目 IRR 下降 0.1pct(自建储能下降 1.2pct),光伏项目 IRR 下 降 0.9pct(自建储能下降 1.1pct),风光项目成本压力减少。风电装机规模较大,投资额较 大,共享储能有效减少初始投资造成的现金流压力和成本压力,因此收益提升明显,共享 储能需求有望快速上升。

2.2 工商业储能:峰谷价差敏感性高,关注相关政策落地

工商业储能的收益模式为峰谷价差套利和增加光伏自用比例。工商业储能和海外户储的收 益模式类似,分为: 1)通过增加光伏自用比例省电费。如果工商业企业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话,配置储能可 以将原本用于并网的电储存自用,增加光伏发电自用比例; 2)峰谷价差套利。谷时电价较低,储能充电;峰时电价较高,储能放电。峰谷价差越大, 收益越好。我国政策推进扩大峰谷价差,部分省份如广东、浙江、内蒙古、河北等推行尖 峰电价,进一步扩大峰谷价差。

各省的工商业峰谷价差不同,工商业储能经济效益差异较大。各个省份的电价不同,北京、 广东、湖北、江苏、浙江等地峰谷价差较大,超过 0.74 元/kWh,其中北京的峰谷价差超过 1 元/kWh,因此以上地区的工商业储能的峰谷价差收益较大。云南、广西等地的峰谷价差 较低,经济性一般较差。

我们测算工商业储能的内部收益率为 5.3%。模型核心假设如下: 1、储能装机规模为 1MWh;每年运行 330 天;电池更换周期为 8 年 2、储能单位投资为 1.75 元/Wh,自有资金比例为 30%; 3、峰、谷、平时电价为 1.03、0.62、0.28 元/kWh,峰谷价差幅度为 61%。 工商业储能对峰谷价差的敏感性极高,扩大峰谷价差可以有效刺激工商业储能积极性。我 们测算了工商业储能对单位装机投资和峰谷价差的敏感性,得到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1) 单位装机成本下降 0.02 元/Wh,IRR 提升约 0.5pct;2)峰谷价差提升 5pct,IRR 提升约 4.1pct。峰谷价差的提升对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提升非常显著。峰谷价差由各省份分时电价 政策决定,因此工商业储能的建设积极性与政策导向相关度高,我们认为随着各省分时电 价机制的完善(比如尖峰电价的实行),峰谷价差的拉大,工商业储能有望快速增长。

“隔墙售电”有望促成用户侧共享储能模式,推动工商业储能规模发展。“隔墙售电”即分 布式发电项目就近交易,“隔墙售电”允许分布式能源项目通过配电网直接将电力销售给周 边的用户侧,这个过程少了电网参与,减少了中间成本。2021 年年底以来,“隔墙售电” 作为高频词汇多次出现在国家重要政策文件中。分布式电源“隔墙售电”模式对于用户侧 来说,临近工商业或工业园区可以认为是一个整体,利于储能的大型化降本;对于投资方 来说,大型化用户侧储能有望拓展商业模式,从而提升经济性;对于电网来说,大型储能 有可能成为可以调用的灵活性资源。我们认为未来随着“隔墙售电”政策不断完善,逐步 落地,工商业储能有望规模发展。

2.3 调频储能:经济性不稳定,先发者受益

根据《绿色和平:中国电力系统灵活性的多元提升路径研究》,调频分为一次调频、二次调 频和三次调频。当电网受到负荷冲击或新能源波动冲击时,电频波动较大超出电网安全范 围,这时需要调频辅助帮助电网频率稳定。调频资源可以分为三种:一次、二次、三次控 制备用,分别对应一次、二次、三次调频。 1)一次备用容量是在干扰发生 5 秒内启用,其作用是稳定电网频率,启动时间为 30 秒。 一次调频一般通过发电机组得调速系统进行响应; 2)二次控制备用是在首次功率变化后 30 秒内召集备用提供商,平衡控制区域,使电网频 率回到标称值,取代一次备用,启动时间为 5 分钟。二次调频通过自发发电控制系统 (AGC)进行调节; 3)三次控制备用是在干扰发生 15 分钟后手动启用,不完全取代二次控制备用,启动时间 为 15 分钟。三次调频针对变化缓慢,有规律的负荷,协调各发电厂之间的负荷经济分配。

电化学储能在二次调频具有性能优势,调频储能需求广阔。传统火电自动发电控制(AGC) 指令跟踪性能差,存在调频精度低、反向调节、响应时间长、调节速率低等问题。而电化 学储能具有调节速率快、调节精度高、响应时间短、可双向调节等优点,能完全满足二次 调频在时间尺度内的功率变化需求,二次调频效果显著优于水电机组、天然气机组、燃煤 机组。根据《电池储能技术应用》,持续充/放电时间为 15 分钟的储能系统,其调频效率约 为水电机组的 1.4 倍,燃气机组的 2.2 倍,燃煤机组的 24 倍。并且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的 提升,新能源的波动对电力系统影响增大,电网频率变化的容忍度越低,电网频率变化越 频繁,因此我们认为电化学储能调频需求较大。

调频储能的收益主要来自容量补偿和里程补偿。根据《独立新型储能电站价格形成机制及成本疏导优化方法》,1)容量补偿根据储能调频容量定额补偿,计算方式为:R 容量补偿 = AGC 容量 *容量补偿价格。2)里程补偿按照储能实际调用里程以市场化竞价的方式补偿, 计算方式为:R 里程补偿 = M1 调频市场总服务费系数 * MF 调频里程 *K 调频性能指标 * P 调频市场出清价格。其中 M1 一般为 0-2 之间,初期选 1;K 值是调频性能的综合指标,可 以分拆为 K1 调节速率、K2 调节精度、K3 响应时间三个指标。各省的 K 与 K1、K2、K3 的 计算方式不一,其中一种计算方式为:K1=本台机组实测速率/控制区域内所有 AGC 机组的 平均调节速率;K2=1-发电单元响应延迟时间/5min;K3=1-发电单元调节误差/发电单元调 节允许误差。K 值越大,性能越好,里程补偿越高。根据南方电网规则,K1 最高为 5,K2、 K3 最高为 1,因此综合指标 K 值最大为 3。 火电机组联合储能可以大幅提升 K 值,获取更高的里程补偿。火电调频的主要短板是调节 速率,主要优势是工艺成熟,调节容量高和成本低,而电化学储能性能优势明显,因此两 者结合可以让火电调频的性能大大提升,从而获得更高的里程补偿。以广东的实际电站安 装储能前后的性能指标来看,安装储能后调节速率提升至 4.95(+4.09),响应速度提升至 0.98(+0.16),调节精度提升至 0.97(+0.6),整体 K值提升至 2.96(+2.23),提升效果明 显。

政策决定容量补偿,市场格局决定里程补偿。容量补偿的核心是容量补偿价格,而容量补 偿价格一般由政策决定,各省的容量补偿政策力度不一,其中福建的容量补偿为省内 960 元/MW,广东为中标容量*3.56 元/MW,因此容量补偿收益政策扰动较大。里程补偿的核心 在于里程出清价格和K值,里程出清价格由调频市场需求以及参与企业决定,K值的数值由 机组在整个调频市场的相对位置决定,调频机组的性能较市场其他机组越好,K值越大。因 此里程补偿基本由市场格局决定。调频储能的收益模式整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目前 来看政策、新进入者的扰动将较大程度影响调频储能收益率。

我们测算得到调频储能的收益率有望达到 8.2%。模型核心假设如下: 1、储能装机规模为 150MW/300MWh;每年运行 290 天;运营时间为 10 年。 2、调频储能性能要求较高,储能单位投资为 2.3 元/Wh,自有资金比例为 30%。 3、收益有容量补偿和调频里程补偿,容量补偿价格为 960 元/MW*月,调频里程出清价格 为 9 元/MW,调频周期为 5 分钟/次,K 值假设为 1.5。

调频储能内部收益率对 K 值、里程价格敏感性极高,先发者受益,但市场演绎下易步入 “红海”。 我们的 K 值设为 1.5,实际上在调频储能初期,由于原来的调频机组多为火电, 电化学储能调频根据性能的相对优势,K值较大,因此收益较高。高收益促进市场新进入者 增加,而新进入者一方面压低了调频历程价格,另一方面提高了整体性能中枢,K值随之下 降,比如上述广东某火储调频中 K 值提升至 2.96 位于行业前列,但广东火储调频项目的性 能的相对位置会随着其他调频储能的大量建设而下降,即 K 值下降。调频里程价格与 K 值 双降将使调频储能收益大幅下降,但已经上马的项目不会停止运行,最后整体市场将从高 收益转为低收益“红海”。一般来说,新市场的开启进入者较少,电化学储能或火储联调性 能相对位置较高,先发者补偿收入较多,收益较高。

调频市场规则构建仍不完善,关注相关政策落地。经济性测算及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调频 市场不稳定,市场规则需要进一步完善。广东作为最早开展调频市场的省份,全年里程补 偿市场经历“过山车”式曲线,2019-2020 年月均补偿增幅接近翻倍,随后 2021 年广东将 K 值计算方式改为 K 值开根号,弱化性能影响,抑制调频过热市场,2022 年综合性能指标 K值将开三次方,进一步弱化性能影响。我们认为K值在经济性核算中影响较大,电化学储 能或火储联调具有较好的性能指标,导致初期项目收益较高,从而新进入企业不断增多, 市场调频资源溢出,弱化 K 值影响主要是为了防止市场无序扩张。目前市场规则仍在构建 之中,关注性能指标计算方式、市场出清规则以及其他收益方面的政策出台。

调频市场处于初期,新市场逐步开启。储能调频市场的传统优势区域为广东、山西、京津 唐、蒙西等地,而 2021 年仅在广东有新增投运调频储能项目出现,更多项目是在新的省份 建设。据储能与电力市场统计,2021 年,新增项目(规划、建设、投运)涵盖广东、江苏、 浙江、福建等 15 个省市,涉及近 40 个项目。调频市场正逐步开启,新市场初期进入企业 一般不多,电化学储能的 K 值以及出清价格相对较高,因此收益较高。新市场逐步开启, 调频市场前景广阔。

2.4 独立储能:收益模式多元化,投资积极性增加

政策不断加码独立储能,商业模式正在走出。整体方向上,相关政策不断促进独立储能走 出商业模式,比如提出新能源项目可以租赁独立储能容量,促进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 易,发挥调峰调频等功能。从趋势来看,完善电力市场制度,促进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 现货交易是政策关注重点。另外,各省不断尝试增加独立储能的收益渠道,比如山西能监 办印发了《山西电力一次调频市场交易实施细则(试行)》表示从 2022 年 7 月 1 日起,正 式开启电力一次调频市场,独立储能电站可将部分容量与风光企业签约,剩余部分还可以 独立身份参与一次调频市场,有效增加独立储能的利用率。

独立储能上接电源下接电网,收益模式丰富。独立储能由投资方投资运营,建设规模一般 较大,收益模式较为丰富:1)独立储能可以将部分容量租赁给新能源侧,使新能源项目满 足政策配储要求;2)独立储能可以配合电网侧的调峰调频调度,获取补偿收益;3)独立 储能可以与传统机组配合,即火储联调,增加传统机组调频性能,获取辅助服务收益;4) 独立储能可以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套利,并在部分省份可以获得容量电价补偿收益。 目前独立储能已实行的收益模式为:容量租赁+电力现货市场+容量电价补偿;或容量租赁 +调峰辅助服务;或容量租赁+调频服务。部分省份独立储能项目盈利模型已基本建立,山 东独立储能电站的商业模式较为明确,收益来源主要为容量租赁费用、电力现货市场、容 量电价补偿等;宁夏独立储能电站的盈利模式以“储能容量租赁+调峰辅助服务”收入为主; 山西提出独立储能电站可将部分容量与风光企业签约,剩余部分可通过市场竞价的形式为 系统提供一次调频辅助服务。

我们测算得到独立储能的收益率为 6.7%。模型核心假设如下: 1、储能装机规模为 200MW/400MWh;每年运行 330 天;运营时间为 15 年。 2、独立储能性能要求较高,储能单位投资为 2.00 元/Wh,自有资金比例为 30%。 3、收益有容量租赁和调峰服务。 容量补偿价格各省不一,其中河南为 260 元/KW·年,山东省租赁费用为 350 元/kW·年,湖 南项目可研测算假设为 470 元/KW·年。我们中性假设为 330 元/KW·年,容量租赁比例为 80%。 储能调峰服务价格一般情况下 0.2-0.6 元/KWH,宁夏储能试点可以达到 0.8 元/kwh。我们 假设调峰服务补偿为 0.5 元/kWh,每年调峰次数为 300 次。

独立储能内部收益率对单位装机投资、容量租赁价格、调峰服务价格敏感性较高。我们测 算得到,单位装机投资下降 0.1 元/Wh,内部收益率增加约 4pct;调峰服务价格上升 0.05 元/kWh,IRR 提升约 4pct;容量租赁价格提升 30 元/KW*年,IRR 提升约 3pct。我们认为 目前独立储能已有收益,且对部分调峰服务价格以及容量租赁价格较高的省份,独立储能 收益率比我们测算结果更高。另外,独立储能在电力系统的地位日益提升,政策对收益模 式正不断探索及完善,独立储能的收益率未来边际向好。

独立储能投资积极性显著提升,独立储能整体大型化发展。装机量来看:2021 年新增规划 与在建大型储能项目大幅上升,10MW 以上项目中国新增投运装机规模仅为 1.9GW,而新 增在建与规划的装机规模达到 23.2GW;50MW 以上项目,新增投运项目总装机 0.8GW, 而新增在建/规划项目总装机为 20.3GW;100MW 以上项目,新增投运为 0.74GW,新增在 建与规划项目为 15.8GW;并且大型储能装机再上台阶,2021 年规划在建 500MW 以上项 目 5 个,合计 5.6GW。项目个数来看:10MW 以下项目占比减少,2021 年新增投运为 276 个,而规划仅为 186 个。10MW 以上项目新增规划项目达到 304 个。

三、国内大储未来增长可期,明年或为高增启动元年

3.1 利好政策频出,刺激大储增长

各地区新增装机规模高增时点不一。2020 年广东新增装机 292.3MW,同比增长 124%,青 海省新增装机 244.8MW,同比增长 393%,江苏新增装机 200.6MW,同比增长 87%; 2021 年山东新增装机 589.8MW,同比增长 492%,内蒙古新增装机 209.5MW,进入全国 新增装机规模前五,江苏保持高速增长,新增装机 376MW,同比增长 87%。

具有实际效益的政策落地是刺激储能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梳理各个省份相关政策, 可以看出各省的装机快速增长的时间节点,有相关具有实际效益的政策落地。2019 年,青 岛首次推出共享储能商业模式,并在年中为共享储能市场化交易提供规范,共享储能的商 业模式的推出丰富了储能收益,降低了发电企业的储能建设成本,提高经济效益;2019 年, 江苏发布政策规定储能调峰的价格,规范储能调峰收益模式;2020 年,山东、内蒙也发布 相关政策利好储能的收益,比如山东省规定调峰价格,优先调用储能,内蒙规定储能项目 优先参与报价。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相应省份的储能新增装机有望在 1 年之后有较大幅 度的规模提升。

各省跟进政策增加储能收益,明年大储需求有望迎来快速增长。前两年推出的共享储能商 业模式具有成效,各省也不断完善、增加收益来源。 1)山东省政策覆盖全面,有效提高大储各场景收益。独立储能方面,2021 年出台的《关 于开展储能示范应用的实施意见》储能参与辅助服务、租赁给新能源场站、奖励优先发 电量计划的组合政策,2022 年出台《关于促进我省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健康发展的若干 措施》,指出容量补偿方面,补偿费用暂按电力市场规则中独立储能月度可用容量补偿 标准的 2 倍执行,容量租赁方面,示范项目容量可在全省范围内租赁使用。工商业储能 方面,山东省出台《关于完善居民分时电价政策的通知》、关于征求《关于电力现货市 场分时输配电价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进一步拉大峰谷价差, 提升工商业储能收益。 2)山西政策建设一次调频市场。山西省出台《山西电力一次调频市场交易实施细则(试 行)》,指出发电侧并网主体以及新型储能都可作为市场主体,提供一次调频辅助服务。 报价范围为 5.0-10.0 元/MW,报价最小单位为 0.1 元/MW。调频辅助服务市场我们上文 分析得到市场初期,收益率较高,我们认为山西政策有望带来未来两年储能的快速发展。 3)江苏储能政策持续发力,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利好新能源配储。江苏今年 10 月份出 台《江苏省电力需求响应实施细则(修订征求意见稿)》,提出谷时段可再生能源消纳补 贴为 5 元/千瓦,平时段补贴为 8 元/千瓦。新能源消纳补贴的增加,提高了新能源配储 或租赁共享储能的收益,有利于疏导政策强配储能的成本压力,提振发电企业建设储能 积极性。 4)河北省增大峰谷价差,工商业储能需求有望提升。近期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河北南 网工商业及其他用户分时电价政策的通知》设立夏冬季尖峰电价时间,并且峰谷价差幅 度从 50%提升至 70%,有效提升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 山东、青海、江苏等省份储能商业模式探索稳步进行,其他省份有望跟进。2022 年各省份 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建设、完善储能商业模式,提升储能经济性,我们认为在这些政策推动 下明年的储能新增装机有望大幅提升。

2022 年项目规模增速已见端倪,我们预计年底至明年项目将逐步落地。根据储能与电力市 场统计,2022 年 1-10 月已启动的独立储能项目总计 231 个,总规模 34GW/70GWh(包括 宣布启动而未开始招标的项目 48.35GWh),其中已进入 EPC 和设备招标和正在建设的项 目分别为 17.05GWh、4.43GWh,合计 21.48GWh。除独立储能之外,2022 年已经完成招 投标的央企集采也大幅度提升,截至 2022 年 10 月左右,央企集采规模合计 15.2GWh,其 中中核汇能集采规模最大(6.1GWh)。我们预计以上已经进入招标和正在建设的独立储能 项目在年底至明年有望逐步落地。

下半年储能项目进度提速,储能景气逐步上行。从今年的开工建设项目来看,整体呈现每 月逐步上行的趋势,5 月份储能设备/EPC 合计完成招标 573MW,10 月完成 1748MW,是 5 月的三倍左右,储能行业的景气逐步上行。从项目结构来看,独立储能和新能源储能项目 规模最大,独立储能成为项目应用场景趋势,每月项目规模都占半数以上。 明年储能装机有望超预期增长。从 CNESA 的 2022 年初的预期来看,乐观情况下 2023 年 新增装机达到 5.5GW,按配储 2 小时计算,为 11GWh。我们认为目前独立储能项目已招标 和建设的项目已经远超这个数值,加上新能源配储、工商业储能的装机,明年大储装机大 概率超预期增长。另外,近期各省逐步落地各个理顺储能商业模式,提升储能经济性的政 策,我们对明年的新增装机规模较为乐观。

3.2 成本处于下行通道,储能经济性有望提升

电池环节是储能系统的核心,成本下降空间最大。从设备来看,储能电站的成本结构中占 比最大的为电池环节(电芯+PACK+BMS),合计占比约60%,EPC集成商(除电芯以外, 其他环节自己生产)在建设储能电站中占比约 20%。储能经济性提升的主要措施为降低成 本,电池环节作为成本占比最大的环节,降本路线清晰,降本空间最大。

近年碳酸锂价格大幅上行,电池成本高企。近年下游电动车需求快速增长,碳酸锂供给不 足,使碳酸锂价格大幅上行,近期碳酸锂价格超 56 万元/吨。碳酸锂是正极材料的主要成本, 正极材料成本随碳酸锂价格上行而高涨,目前是电芯的主要成本,占比超过 50%。展望明 年,碳酸锂价格处于周期高点,若碳酸锂价格回落,电池成本有望进入下行通道,进而降 低储能系统成本。

明年碳酸锂价格有望下降,独立储能 IRR 有望提升至 10.2%。明年来看,随着各锂矿企业 扩产,新能源产销增速放缓,碳酸锂价格有望下行。我们按照 55 万元/吨的碳酸锂价格测算 电芯为 0.918 元/Wh,储能 EPC 价格为 2.04 元/Wh。碳酸锂价格每下降 5 万元/吨,电芯价 格下降 0.029 元/Wh,储能 IRR 提升 1.1pct。在不考虑其他成本下降的情况下,若碳酸锂价 格明年下降至 40 万元/吨,独立储能系统成本降至 1.91 元/Wh,对应 IRR 为 10.2%,相比 2 元/Wh 的 EPC 系统成本提升 3.4pct。

3.3 政策面与基本面共振,国内大储前景广阔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储能具有刚性需求。政策面,各省跟进山东、青岛等地的示范作用, 不断完善发展储能商业模式,对储能项目进行补贴,疏导储能成本压力。基本面,新能源 装机不断推进,储能装机需求大幅上行,规模发展关键节点已现。短期来看,成本压力有 望随碳酸锂价格下行而减缓,储能电站经济性有望提升。国内大储空间广阔,下面我们对 国内大储进行测算。

集中式新能源带来的储能新增装机

我们测算 2023 年集中式风光装机有望带动储能新增装机 9.55GW/17.19GWh,2025 年有 望达到 34.38GW/68.76GWh。新能源建设是能源转型关键,也是未来能源建设主旋律,风 电光伏项目稳步推进,我们预计 1)2023 年年光伏新增装机为 126GW,2025 年为 210GW, 2021-2025 年 CAGR 为 40%,其中分布式光伏占比为 55%左右;2)2023 年风电新增装机 为 62.6GW,2025 年为 77.4GW,2021-2025 年 CAGR 为 13%。新能源新增装机将带来新 能源自建储能或共享储能的建设,我们测算得到 2023 年集中式风光装机带动新能源配储+ 共享储能新增装机 9.55GW/17.19GWh,2025 年有望达到 34.38GW/68.76GWh。

分布式光伏建设带动用户侧储能新增装机

我们测算 2023 年分布式光伏装机有望带动用户侧储能新增装机 2.77GW/5.54GWh,2025 年有望达到 15.02GW/30.03GWh。用户侧储能主要场景包括工商业、产业园等,我们认为 分布式光伏是带动用户侧装机的重要推动力,2021-2025 年分布式光伏 CAGR 为 41%。目 前用户侧储能较分布式光伏的渗透率较低,我们认为未来“隔墙售电”、拉大峰谷价差、电 力市场化等利好用户侧储能经济性的政策逐步落地,用户侧储能渗透率有望提升。假设用 户侧储能的配储时长为 2 小时。我们测算得到 2023 年分布式光伏装机有望带动用户侧储能 新增装机 2.77GW/5.54GWh,2025 年有望达到 15.02GW/30.03GWh。

光伏日间波动增加带来电网侧辅助服务市场

我们测算 2023 年光伏日间波动增大带动电网侧辅助服务储能新增装机 1.65GW/4.12GWh, 2025 年有望达到 4.34GW/10.86GWh。光伏累计装机的增加将带动光伏日间处理波动的增 加,我们按照浙江省的数据参考新能源累计装机占比 20.32%的情况下,日间波动为新能源 装机量的 36%,电网需要维持电压、电频稳定,因此可以认为辅助服务的出力为波动功率。 调频市场参与主体较多,如火电机组、水电机组,其中电化学机组的渗透率较低。我们认 为新能源波动间隔短,从性能上来看,电化学储能较为适合平抑新能源处理波动,未来渗 透率有望上升。我们测算得到 2023 年光伏日间波动增大带动电网侧辅助服务储能新增装机 1.65GW/4.12GWh,2025 年有望达到 4.34GW/10.86GWh。 综合来看,我国储能前景广阔,“十四五”期间保持高速增长。我们测算得到我国 2023 年 储 能 新 增 装 机 为 13.97GW/26.85GWh, 同 比 增 长 123.3%,2025 年 新 增 装 机 为 53.73GW/109.64GWh,21-25 年 CAGR 为 119%。

四、海外大储政策+市场化推进,全球储能市场扬帆起航

4.1 海外新能源发展步伐领先,海外大储市场主要为欧美

欧洲美国新能源发展步伐较快,美国储能发展领先。全球各国来看,世界各国能源转型进 度不一,储能发展也各有差异。2021 年新型储能装机中,美国、中国、韩国是装机 TOP3 的国家,新增装机分别为3.4GW、1.8GW、0.5GW;2021年世界各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 中,美国、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占比分别为 21%、43%、37%、26%,而中国占比仅 为 12%,处于较低水平。虽然中国的新增装机已经位于世界前列,但是能源转型进程仍处 于后位。

新能源发展长路漫漫,风光装机有望加速增长。由于对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认识不够充 分,欧洲 2020 年之前的风光发电装机规划不能满足温室气体下降 55%的目标,新的目标的 提出表明 2030 年的电量规划为 93-100TWh/年,规划增量为原来计划的 69%。 新能源占比提升,储能时长上扬,目前处于短时储能的发展阶段。60%的风光发电占比是 储能配置的关键节点:60%以下,基本上小时级的储能可以满足需求;60%以上,需要有 更长时的储能作为电网调节的资源。从世界各国的风电光伏发电占比来看,基本还处于短 时储能需求阶段,但未来配储市场有望逐步提升。

美国、中国和欧洲电网建设较为发达,也是大储的主要市场。电网建设主要用于电荷运输, 与国土面积和用电量相关,我们以单位面积用电量来衡量电网建设需求(局限性在于面积 需要为有效居住面积),单位面积用电量越小,跨地区电量运输需求越大,相应的电网建设 需求越大。欧洲(欧洲电网互联,因此作为一个主体统计)、美国和中国的单位面积用电量 最小,用电密度低,电网建设需求大,电网建设也较为发达。从 2021 年累计装机来看,中 国、美国的累计装机最大,分别为 6.36GW、5.73GW,并且电网侧储能占比较大,分别为 34%、35%,欧洲主体之一英国电网侧储能占比 45%,电源侧辅助服务储能占比 48%。

4.2 美国大储市场政策推动,欧洲大储商业模式完善

4.2.1 美国:政策持续发力,大储市场如火如荼

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补贴政策持续发力,驱动大储市场发展。美国的储能补贴政策已经 实行了 10 年以上,早在 2011 年加州就开始实施户储补贴政策,而后逐步拓展到电网侧的 补贴。2021 年为 ITC 补贴退坡的关键节点,而美国众议院在 21 年决定将 ITC 补贴延长 10 年,在 2032-2033 年间逐步降低信贷价值。另外,2022 年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法 案中提到 3690 亿美元投资用于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相关。

各州远期规划明确储能发展趋势。BNEF不完全统计,美国有 9 个州出台储能装机的远期规 划,其中加州 2024 年储能装机规划 1.8GW,纽约 2030 年储能装机规划 3GW,新泽西 2030 年规划 2GW,如果以 3 小时配储时长预测(目前大致为 2 小时,但未来配储市场会不 断增加),则分别对应 5.4GWh、9GWh、6GWh。其他州也有不同时间节点的相应规划, 美国各州推动储能行业发展的趋势较为明确。

美国储能结构主要以电网侧公用储能为主。整体来看,2021 年-2022H1 美国大储装机分别 为 10.85GWh、5.92GWh;结构上看,电网侧公用大储装机占大数规模,2021 年电网侧储 能占比为 88%,2022 年 H1 占比为 85%;分季度看,2021Q4 电网侧储能装机 4.3GWh, 是目前历史最高装机季度,2022 年 Q1/Q2 装机分别为 2.4GWh/2.6GWh。 多数公用储能电站用于调频服务。2020 年,公用储能电站的应用场景结构中(储能电站可 以用于多场景),调频大储占比 59%,爬坡与旋转备用占比为 39%,现货套利占比 37%, 调峰储能占比为 15%。

4.2.2 欧洲:完善的商业模式,推动大储市场化发展

欧洲电网侧储能主要集中在英国、意大利、德国。根据 BNEF 数据,欧洲电网侧储能预计 稳步发展,从2021年底的3GW/4GWh增至33GW/95GWh。分国家来看,英国、意大利、德国是电网侧储能的主要装机国家。

英国政策主要注重技术迭代、商业模式、市场构建与创新。英国的政策不同于美国的直接 经济补贴(或 ITC 补贴)推动,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推进储能行业发展:1、推进储能 电池技术迭代。英国政府 2017 年推出法拉第挑战计划,划拨 2.46 亿英镑推动电池技术发 展。2、构建市场规则以及理顺储能的电力系统地位。2016 年英国 ofgen明确储能的资产类 别、规划制度,2020 年推出“十项关键计划”,完善储能的监管机制以及完善市场规则。3、 市场构建以及创新。2015 年英国国家电网推出新的调频储能服务市场,2017 年之前调频储 能由于容量电价签署时间长,导致使用时间短,因此 2017 年英国相关机构调整了储能的拍 卖降级因素,让储能市场更加健康有序。

英国的商业模式成熟,收入来源广泛。总体来说,英国储能的商业模式较为多样,市场构 建较为成熟,总体市场分为频率响应、备用、套利:1)频率响应又分为增强型频率响应、 固定频率响应、动态遏制、需求侧响应、快速储备容量 5 种收益来源;2)备用储能分为用 户备用功率、短期运行容量、容量拍卖市场、输点成本减少、配电成本减少5种收益来源; 3)套利分为发电商自用、发电商弃电减少、价格套利 3 种。我们认为正是由于英国的商业 模式、市场机制完善,大储才能在没有过多政策补贴的情况下得到长足发展。

4.3 全球储能市场空间广阔

中美欧三国政策不断加码,储能经济性有望不断提升,储能发展空间广阔,我们测算得到: 全球 2023 年新增装机为 122.46GWh,2025 年新增装机 327.22GWh,21-25 年复合增速 为 89.5%。 美国:2023 年新增装机预计 38GWh,2025 年预计新增装机为 81.47GWh,21-25 年 复合增速为 66%。 欧洲(主要增量贡献为户储):2023 年新增装机预计 27GWh,2025 年预计新增装机 为 54.3GWh,21-25 年复合增速为 89%。

我们测算逻辑及核心假设如下: 1)近期硅料新增产能释放,供给紧张得到缓解,产业链供给瓶颈打开,我们预计硅料价格 拐点亦将到来,国内地面装机需求或将启动。往 2023 年看,随着产业链成本下降、新技术 突破、集中式起量,中欧需求有望延续高增、美国需求回暖,未来保持较高增长。 2)美国大储是主要储能装机拉动力。从 2022 年 H1 数据来看,今年增速较高,ITC、IRA 政策持续发力,储能补贴力度持续,未来有望维持高增。

3)欧洲主要动力来自户储装机。欧洲各国政府推动天然气储备,并且欧洲天气偏暖,供增 需弱使得欧洲电价大幅回落,户储经济性受到影响。但天然气库存短时间增长没有改变能 源紧缺的根本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报告显示,即使欧洲留存的燃料储备能够度过 这个冬天,2023 年或将再次面临天然气和电力出现创纪录价格的风险。户储目前仍具有一 定经济性,并且在欧洲政策压制用电需求的背景下,自给自足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我们预 计户储未来装机增速较大,大储主要集中在英国、德国等地区,每年新增装机缓步上行。 4)配储时长逐步增加。随着新能源装机占比的提升,新能源发电出力波动性对电网的影响 更大,配储时长需求逐步增加,未来或需要日度/季度的调节资源。目前来看,预计到 2025 年各国的电化学配储时长将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五、看好储能产业链的集成商以及电池环节

5.1 储能产业链集中度较高,PCS 环节具有产业链整合趋势

储能上游为电池产业、电气设备产业,下游主要为电力系统参与企业。储能的结构包括电 池 PACK(电芯+PACK)、BMS、EMS、PCS、温控系统。上游原材料主要分为两大块, 分别是电池系统原材料+储能变流器原材料:1)储能电池主要为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具 体可以分为正极、负极、隔膜、结构件;2)储能变流器作为电气设备,原材料为 IGBT、 电感器、变压器等。下游方面主要为发电集团、电网公司、第三方投资者以及工商业等等。

电池是储能的核心,PCS 是储能与电网的枢纽,能量管理系统是储能的“大脑”,温控系统、 消防系统是储能的“保护伞”。储能运作的核心是充放电,电池是其中的核心。电池的充放 电流是直流电,而发电并网需要的电流是交流电,因此充电时需要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 放电时需要将直流电转化成交流电,此时 PCS 起到 AC/DC 转换的作用。电池的充放电状 态,电池温度状态等信息需要实时监控、评估、保护以及均衡控制,此时 BMS 起到监控管 理作用。电池的能量需要调用到家用电器还是并网,光储一体机中光伏发电需要储能储存 或是用于家用电器或是并网,这个调度过程需要有数据采集、监测、管控,EMS 起到控制 的“大脑”的角色。

大储具有电气设备属性,行业存在先发优势。家庭户储 VS 大储:家庭户储下游直接对接个 人消费者,消费者更加注重品牌、产品力、经济性,户储类似于家电产品,具有较强的消 费属性;大储下游是运营商或发电企业或电网公司,企业更加注重受益、成本、安全性等 问题。大储建设一般以招标形式进行,投标企业需要满足招标的性能、资质等要求。因此, 从大储的商业模式、下游客户来看,与电力设备企业相似,具有电力设备企业的资质壁垒、 技术壁垒、资金壁垒和市场壁垒。我们认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新增环节是大型储能,大储 具有电力设备属性,行业存在先发优势。

电池环节:竞争格局集中,宁德时代龙头优势明显

全球来看,2021 年中国企业宁德时代以接近 25%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其次分别为比亚迪、 韩国三星 SDI、韩国 LGES,以上四家企业储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合计份额接近 70%。中 国来看,宁德龙头优势明显,份额约为 25%,上市公司中亿纬、鹏辉、南都份额紧随其后, 占比约为 4-6%。

PCS 环节:市场集中度高,企业专注差异化市场

我国 PCS 企业的全球市场出货来看,阳光电源出货量稳居第一,约为 2.5GW,占比全球的 19%,科华数据(~11%)、比亚迪(~9%)、古瑞瓦特(~6%)、上能电气(~6%)位列其 后,整体集中度较高,阳光电源为龙头企业。我国 PCS 企业的国内市场出货来看,上能电 气、科华数据分别占比约 26%、22%,合计占比 48%。阳光电源出货量约 177MW,占比 约为 7%。

PCS 环节的竞争格局呈现海内外差异化趋势。阳光电源主打海外市场(主要为美国), 2021 年海外出货占比 90%以上;上能电气主打国内市场,海外出货较少,占比约 16%, 2021 科华数据海内外齐发力,盛弘股份、科华数据海内外齐发力,海外占比都占 60%左右。

集成商环节:具有产业链整合趋势

我国企业的海外市场出货来看,阳光电源行业领先,海外出货约 2.4GWh,比亚迪出货约 1.5GWh,沃太能源出货约 0.5GWh。国内市场出货来看,海博思创出货最高为 0.74GWh 左右,阳光电源出货 0.6GWh 左右。从集成商的参与企业可以看到,PCS、电池环节的企 业逐步参与到集成环节中来,其中 PCS 企业参与集成商较多:比如阳光电源、科士达、科 陆电子、科华数据。 我们认为 PCS 逐步参与集成商企业,整合产业链的原因是:PCS 链接电池系统和电力系统, 具备两种系统的 Know-How,并且 PCS 环节在整个大储系统的成本比例较低(上文中提及 到 PCS 占储能电站成本的 4%左右),因此为了获取更高的价值量,并且利用自身 KnowHow 的优势,PCS 企业更愿意参与到集成商环节中。 电力设备企业布局集成商具有天然优势。电力设备企业下游为国网南网、发电集团,具有 客户基础。大储作为电力系统得新增环节,需要有电力相关技术的积淀,而电力设备企业 具有电力相关“基因”因此我们认为转型较为顺畅,未来有望快速切入,并且具有较大竞 争力。

5.2 独立储能壁垒更高,高压级联有望成为行业趋势

独立储能性能、规模要求更高,产业链价值提升。电网的第一要则是保障电网安全,独立 储能参与电力市场,需要提高量级来满足电网调度的要求,因此是储能应用中最具有大型 化、规模化趋势的场景。独立储能的特点如下:1)相比于户用储能、工业用储能、电源侧 储能,独立大型储能对接电网,性能要求更高。独立储能的造价更高,产业链企业有望获 得溢价。2)独立储能直接对接电网,具有电网设备的行业特点,即接入电压等级越高,受 到监管越严格,相应约束条件越多,因此壁垒越高;3)独立储能一般以招标的形式确认供 应商,招标中看重企业的历史业绩情况,从而企业具有先发优势,而且优势将不断扩大。

中高压级联技术具有性能优势。中高压级联储能系统有望成为未来可行的升级方案,其主 要优势有:1)高单位面积能量密度。同样是液冷温控的情况下高压级联占地面积相比低压 方案节省约 20%;2)高全功率动态响应。中高压级联方案提升响应时间 80%,性能优势 显著;3)电池利用率高。中高压直挂(级联)储能系统产品提升约 15%-20%;4)PCS 效率 更高,提高约 1%。 高压级联方案有望成为行业趋势,独立储能壁垒进一步凸显。独立储能具有大型化、规模 化的趋势,进而演变为高电压减少电能损失,高压级联的性能优势将逐步凸显。我们认为 随着储能行业的发展,高压级联方案有望成为行业趋势,而方案升级将进一步提升独立储 能的壁垒,优化行业格局,头部电池企业以及具有先发优势及电力设备背景的集成商深度 受益。

5.3 海外大储电池环节政策面承压,集成商企业安全边际更高

海外大储电池环节价值量最高,并且储能大型化带动电池环节价值占比上行。大储电池也 是由单个电芯组成,规模化从技术方面并没有太多降本空间,因此储能项目规模越大,电 池占比越高。以美国 2022 年 1200KWh 工商业储能单位成本与 240MWh 大型储能对比,工 商业储能电池比例占比 49%,大型储能占比 60%。

美国 IRA 政策促进电池环节北美化,大储的电池环节政策面承压。美国 IRA 政策将亚洲国 家在电池与电池相关材料加工方面排除在税收减免的标准之外,电池环节利润受到影响。 但我们认为电池环节近几年竞争格局仍较稳定:从新增装机规模来看,预计美国新增装机 规模长期保持在全球新增装机的 25%以上,而从 2021 年的全球电池出货来看,排名前列的 电池企业都为中韩企业(比如宁德、比亚迪、SDI、LG)。因此政策短期对行业的竞争格局 影响不大。 集成商企业政策压力较小,安全边际较高。集成商企业涉及环节多,政策压力较小,仍能 享受税收减免补贴,因此我们认为美国大储市场快速增长,集成商具有更高的安全边际, 将深度受益。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