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COP15-2】西双版纳的绿色生态印迹(下篇)

如果说西双版纳四季不变的绿色和悦耳的鸟叫虫鸣沁人心脾,那隐藏在林海中的奇花异树则会让你发出“绝美、惊艳”的赞叹。被称为野生动植物繁衍天堂的西双版纳,就是一个令人向往和探究的神奇地方。

伴随着霜风,沐浴着冬韵,跟随勐腊县勐仑镇大卡村委会大卡新寨村民小组的护林员郎海,进入了他管护的密林中,去寻找他说的“生态奇迹”——寄生花。

一来到寄生花所在的林地,郎海就在花间忙他的头等大事。他说,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人员告诉他,寄生花在自然状态下,很难自然授粉成功结果,所以他和植物园研究人员学习,并尝试着抓住寄生花两个月短暂的开花期进行人为授粉,虽然目前还没有结出种子,成功种活寄生花的先例,但只有坚持付出,才能看到希望。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朱仁斌 摄

寄生花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东南亚热带雨林的典型特征植物之一,曾被认为已在西双版纳境内灭绝。因为寄生花在崖爬藤属的植物根部寄生,大部分时间隐藏于土壤中,所以踪迹难觅,只有在营养积累到足够繁殖时,才会开出绚丽硕大的花朵,花期也仅有两周左右,普通人很难一睹它的芳容。在野外能看到这样上百朵连片开花的寄生花,对于植物爱好者而言实属“奇遇”,对科学家研究这类稀有物种和“热带雨林综合生态系统”构建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环境教育中心副主任 赵江波:“寄生花挺神秘的,因为它一年大概只在10月到12月开花。寄生花在中国的记录消失了差不多30年,大卡新寨的寄生花种群,很可能是整个西双版纳最大的。我们和郎海说,让他把这里保护起来,然后为自然爱好者提供有偿服务,一是保护寄生花的资源,二是能支持社区发展类似于鸟塘的模式。”

作为林业部门聘请的村级生态护林员,郎海管护着1349亩的国有林,定时爬山巡护是他的工作,更是他的爱好,寄生花的陆续开放让他忙碌得更是开心。

勐腊县勐仑镇大卡村委会大卡新寨村民小组护林员 郎海:“寄生花很早以前在大山里就有了,但是我们不知道。现在会有游客从深圳、海南各地过来拍摄寄生花,一拍就是两三个小时。”

西双版纳森林覆盖率达81.34%,居全省第一,动植物种类分别占全国的1/4和1/6,是名副其实的“动植物王国”和“物种基因库”,是我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生活在这个绿色的世界里,无论是短暂停留的游客还是当地安居乐业的百姓,提及生态环境保护话题时,都会显露出由衷的赞叹和欣喜。

北京植物爱好者 曲兰兰:“这次主要带宝宝过来玩,赶巧了,之前寄生花只在图片上看过,没有在现场感受过这种震撼,可以说是一个意外惊喜,因为它是一个群落,一大片。雨林里的环境和寄生花结合在一起的感觉很震撼,特别喜欢西双版纳。”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立足优势挖掘特色,汇集政府部门、科研单位、企业等各方力量,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不遗余力推动绿色低碳与经济效益双促进,让更多的群众吃上了“绿色饭”“旅游饭”。郎海介绍说,由于政府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动植物资源保护和生态富民产业不断推进,绿水青山正逐步转变为山区村寨群众的“绿色提款机”。

郎海说,“现在山里的野猪、麂子、猴子、鸟类越来越多,我打算建一个‘鸟塘’和‘花塘’,把它们好好保护起来,做出样板,希望我们以后村民跟我一样,爱护这些动物、植物,通过保护生态提高我们寨子的经济收入。”

【记者手记】

长期以来,西双版纳州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探索“全民共保共享、公众公益参与、跨州跨境跨流域保护”的新路径。利用良好的自然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民族村寨“绿色生态旅游”,使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以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让“崇尚生态文明、支持生态保护、参与生态建设、信仰生态文化”成为各族群众的自觉行动。以“鸟塘经济”带动“绿色收入”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这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示范,为西双版纳州绿色低碳与经济效益双促进闯出了一条新路。

本台记者  欧美华  胡攀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