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指标告诉你,什么行业值得投

图片
晚上好,我是简七编辑部的卫星~
如果可以回到三年前,投资一个行业的话,你会选择哪个呢?
估计不少小伙伴会脱口而出「新能源车」~
看看股价走势,新能源车的指数翻了个倍,五倍股、十倍股也层出不穷。
那么,站在现在的时点上:
哪个行业有希望成为下一个高速成长的赛道呢?
我手中的行业基金,有没有希望大涨呢?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行业的投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01 行业的「天花板」
和公司以及经济一样,行业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在不同的行业周期,企业的发展和成长速度当然也会不一样。
时势造英雄,成长期的行业,也往往更容易出现大牛股。
那什么样的行业算是成长期呢?
我们可以参考「渗透率」这个指标,也就是看看现在已经被服务到的用户,占所有潜在用户的比例。
拿手机行业来说——
十多年前,手机的功能有限,厂商们就在外形上下足了功夫:
摩托罗拉的翻盖手机风靡一时,诺基亚、三星的滑盖手机又抢占了市场,后来,主打商务人群的黑莓全键盘手机让人耳目一新。
等到IPhone的出现,一个主键+大屏幕的极简设计统一了智能手机的审美,丰富的应用程序让手机不只是打电话的道具,智能手机逐渐开始抢占非智能机的市场。
2011年,智能手机的渗透率不到20%,也就是说,每生产10台手机,有2台是智能机,而现在,这个数据是100%,非智能手机基本绝迹了。
图片
伴随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大涨(2010年为3亿部,2020年为13亿部),行业内的公司自然也会有不错的发展机会,比如我们熟悉的苹果、小米等企业。
可以说,渗透率是衡量新兴产业成长性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决定了市场空间的「天花板」有多高。
根据整理,渗透率大致可以将各个行业划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
图片
那每个阶段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哪个阶段最适合投资呢?
我们一步步来看——
02 导入期:关注商业模式
导入期阶段的产品往往还不成熟,顶多在圈内「小有名气」。
用户大多是具有探索精神、愿意尝试新事物的人士,产品能不能走向大众还不好说。
比如第一代iPhone在07年上市,当时只在科技圈比较火。
直到2010年iPhone4的发行,在软件上增加了Facetime视讯、硬件升级了视网膜屏幕、摄像头像素等「划时代」功能,迅速出圈,全年出货量同比增长了90%。
所以这时候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商业模式
如果商业模式不可行、背后只是个伪需求,那么也没什么投资的必要了。
倘若需求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可以进一步分析行业的产业链。
从新兴产业的发展看,初期产业链上游的龙头公司赚钱效应是最显著的,比如苹果上游供应商歌尔股份,在2009-2010年股价一路上涨:
图片
由于龙头公司的盈利、营收增速翻倍式增长,市场也愿意给它们「高估值」,从歌尔股份的估值来看,同期的市盈率一度高达100倍。
03 成长期:注重市场规模
成长期指产业趋势最为强劲的时期,行业不但在增长,并且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
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市场规模指标,看产品潜在的销售空间有多大。
拿智能手机来说,iPhone销量火爆后,国产玩家加速布局。2011年后,小米、魅族、OPPO纷纷推出千元机,华为对标苹果,向高中低不同消费能力的人群,提供了差异化的选择。
另外,虽然对新兴产业来说,由于产品销量大幅增长,渗透率加速提升,是从「小众」走向「大众」的过程;
但对于龙头公司来说,由于竞争对手的进入、技术与产品迭代的难度上升、销售价格的下滑,已经度过了业绩增速最快的阶段,盈利增速普遍从100%下降到50%左右的区间,业绩的稳定性也开始「颠簸」,会时不时出现低于预期的情况。
成长期阶段的果链(苹果产业链)企业的股价涨幅中枢在50%(位于20%-70%区间),市盈率从100倍下降到50倍。
04 成熟期:找到竞争优势
成熟期开始,行业增速会持续下滑。
比如智能手机出货量从2013年明显下降,单个季度甚至出现个位数低增速。
这个阶段,市场的增量蛋糕没那么大了,大家的竞争转变为「存量博弈」。
接下来,不同公司会面临三种发展可能——
第一种可能性,是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走向衰退。
比如黑莓引以为傲的全键盘,面对智能手机的触摸屏毫无还手之力,前两年宣布停产。
第二种呢,是找到了第二增长曲线。
像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企业和海外大客户的消费电子产品深度绑定,在智能手机降速之际,下游的 TWS 耳机、可穿戴设备、VR 眼镜等创新可继续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需求,公司可以在新的领域继续成为「成长股」。
第三种呢,是公司护城河比较强,进入稳定发展的局面。
业绩的扩张更多来自于市场份额的提升,从高增长的「成长股」迈向经营稳健的「蓝筹股」。
比如苹果在2013年智能手机增速下滑后,依然能保持10%的营收增速以及20%的净利率水平,股价涨了10倍。
*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
等到行业渗透率进一步接近「天花板」,进入衰退期,投资价值就比较有限了。
05 总结
最后,我们可以汇总一下各个阶段的特点——
图片
下一步,就是按图索骥,往图里填东西。
-商业模式是怎样的?
-市场规模有多大?
-护城河足够宽广吗?
-竞争格局是否允许保持足够的利润率?
比如,我们可以分析当前的新能源汽车行业——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大约为35%,每卖出3台车,就有1台是新能源车,处在成长期快速发展的阶段
从今年已经披露的业绩看,由于上游成本在涨价,中游的电池厂、下游的车企利润出现了不及市场预期的情况,股价的波动也非常剧烈。
有的龙头公司开展拓展业务边界,寻求多元化发展,比如宁德时代、比亚迪都有将业务向上游延伸的想法,在全球买锂矿,增强供应链的稳定性
未来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产品价格会逐渐下跌,行业整体盈利增速会比之前放缓,但龙头企业如果能拓展业务边界,寻求多元化发展的话,仍然能取得一定回报。
当然,一篇文章的篇幅,没法展开说明所有细节。
比如评估商业模式是否切实可行,如何判断护城河是否牢靠,不同行业的关键指标等等...
如果你想进一步系统学习行业分析的思路,我想推荐你《行业研究方法论》训练营,帮你建立一套系统化的分析框架,挑选出更赚钱的行业
第一期《行研方法论训练营》将于12月26日全面上线,上线当天我们为大家邀请到了「很帅的投资客」主理人&《行研方法论训练营》主创-肖璟老师作客简七读财,准备了一场「行研方法论」专题试听直播,将详细分享「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分享超有用的行研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