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公益与事业一脉相承,让更多人通过教育成为更好的自己

图片
编者按:
2022年,《中国益公司》项目继续推出高端访谈栏目——《致善》,以“商业向善,责任有为”为主题,走进企业,通过对话、纪实的方式记录企业的社会责任闪光瞬间;也将邀请行业内专家对公益慈善、乡村振兴、碳达峰等政策进行解读,为企业履责给出专业实用的建议。
《中国益公司》与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助理副总裁、北京新东方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学文先生的对话,是为《2022·致善》第十三篇。近年来,新东方一面推进自身业务的转型调整,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产品和服务;一面继续在公益道路上探索前行,为推动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寻找解题思路。通过“烛光行动”,新东方帮助乡村教师提升教学技能,并由此帮助到更多到乡村孩子,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和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
图片
以下为对话实录:
中国益公司:去年11月,新东方捐赠十余万套课桌椅的事件刷屏了,很多人通过这件事增加了对新东方的好感。当时为什么想到去做这个事情?
王学文:捐赠课桌椅,最开始是我们地方学校自发的公益行动。当时,因为业务调整,我们很多校区产生了闲置的课桌椅,这些课桌椅多数是崭新的,成都学校的校长觉得把它们当废品卖掉很可惜,所以就联系到了新东方公益基金会,问有没有需要课桌椅的乡村学校,我们就帮他们对接了几所学校,学生们用上新桌椅以后非常开心。
俞敏洪老师得知这个事情后,呼吁有闲置课桌椅的分校都行动起来,于是,越来越多的地方学校参与到课桌椅捐赠的队伍之中,最后总共捐了将近20万套。
其实做这件事情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策划,而是源自于在身体力行的乡村公益实践中,培养出的较强的“公益意识”或者“公益热情”,愿意为需要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中国益公司:新东方的公益重点关注哪些领域?有何特色?
王学文:其实,公益一直以来都是新东方的一张名片,也是我们成立近30年来始终坚定投入的事业。
我们的公益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首先,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汶川地震、新冠疫情、河南洪水、泸定地震等事件发生后,我们都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不过,从总体来看,我们的多数公益行动还是紧紧围绕教育这条主线开展的,希望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帮助更多人通过教育获得改变自己生活的机会。
其次,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对教育公益的长期探索中,我们不断根据乡村师生需求,寻找更好的教育公益解决方案。从捐建校舍、资助乡村学生、培训乡村老师,到后来借助科技扩大公益支教的范围,我们一直在探索更加有效的公益模式,并逐渐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公益道路,不仅给予教育欠发达地区上亿元的物质援助,帮助改善当地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从精神上给予学生动力和希望。
再次,秉持长期性、可持续性和有效性原则,多个公益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切实提升了受助地区的教学质量,引领无数学生走上自我奋斗、改变命运的道路。我们的多个公益项目已经连续开展了十几年,如乡村教师培训公益项目“烛光行动——新东方教师社会责任行”已经连续开展了15年。和共青团中央共同发起的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到今年也已经开展15年了,新东方每年出资500万元,在全国高校中寻找自强榜样,在大学生中树立了一批自立自强的典型。
另外,正如刚刚提到的,在俞敏洪老师的带动下,我们逐渐形成了“人人参与公益”的企业文化,比如“烛光行动——新东方教师社会责任行”活动,每次发布志愿者招募邮件后,名额都会迅速被抢光,要知道老师们是要放弃暑期的高课酬,来参与这项公益活动的,而且有的老师连续参与十年以上。我们的另一个精准帮扶公益项目“我的大朋友——新东方乡村儿童一对一助学计划”,第一期招募500位志愿者,第二期招募300位志愿者,也很快就全部招募完成了。志愿者的踊跃参与,志愿者文化的自发扩散,赋予了新东方公益独特的温度和生命力。
中国益公司:现在西部农村地区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着眼于这些问题,新东方开展了哪些重点公益项目?带来哪些变化?
王学文: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西部农村学校的校舍和硬件资源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现在农村教育的需求已经从“有学上”变成了“上好学”,这就对农村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我们在和农村青年教师交流的时候,经常听到他们反映,想把学生教好,但找不到很好的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不好,老师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就较低,时间长了,就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很多老师迫切希望提升,但缺少培训机会和资源。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们就打算从“教师培训”这个环节切入,让我们有经验的老师给乡村老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当下的困难,进而激发他们自我提升的动力和信心。
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烛光行动——新东方教师社会责任行”和双师课堂项目。前者通过面对面、有针对性的培训,给予乡村教师精准有效的教学指导和精神激励;后者则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对乡村教师的陪伴式帮扶,并扩大帮扶的范围,希望通过线上与线下双管齐下,更好地帮助乡村教师成长。
“烛光行动——新东方教师社会责任行”自2008年启动,至今已经连续开展了15年。2020年疫情暴发之前,我们都是采用线下培训的方式,我们的老师奔赴祖国四面八方,和乡村老师面对面,分享前沿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帮助他们解答教学和发展中的困惑,用特色的励志教育、快乐课堂和专业的切片式知识点讲解,赢得了当地老师的高度认可,并充分调动了乡村老师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深受乡村老师的欢迎。
培训结束后,很多老师和乡村教师也会继续保持联系,通过远程交流的方式,将培训课堂延续下去,持续激励和陪伴乡村教师。15年间,累计有500多名新东方教师志愿者,走进全国100多个地区,对4万余名乡村教师开展了教学培训,许多乡村老师因此而走上自我成长的道路。
另外,在公益实践中,我们发现,借助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开展的双师课堂,不仅能够以低成本将优质教育资源高效输送到更多地区,同时也可以实现对乡村教师的长期教学帮扶,并通过教师之间的“传帮带”,影响更多的乡村教师,激发当地教育的自生力量。所以,从2017年起,新东方开始面向偏远地区的高中试点双师课堂,2018年起联合情系远山公益基金会,进一步扩展双师课堂的覆盖范围,用科技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截至2022年6月,新东方支持的小学双师英语课堂累计覆盖了全国1102所乡村学校,带动近3000位乡村教师,影响了近1.4万乡村学生。高中双师课堂项目累计覆盖22个省,144所学校,累计超5000名乡村教师参与,逾18万名学生从中受益。
此后,我们依托上述公益平台,不断为乡村输更加多元化的教育资源。为解决乡村学生素质教育资源匮乏、眼界受限的问题,近年来,“烛光行动——新东方教师社会责任行”逐步增加家庭教育、美育、编程教育等乡村紧缺课程。今年9月,我们联合北京情系远山公益基金会发起“远山博学课”公益项目,由俞敏洪老师邀请科学、文化、艺术等各领域的知名人士,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为乡村中小学生带来丰富全面的博学课程,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探索兴趣爱好,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
目前远山博学课已经上了七次课了,分别由俞敏洪、凯叔、陶勇、田浩江、彭凯平、高敏、王一讲授,随着课程的开展,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入进来,到现在已经有224所中小学、20余万学生同步听课。课程不光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乡村老师也从中收获了教育方法和授课素材,他们通过组织学生写观后感、组织讨论会的方式,把课程延伸了下去,启发孩子们自主思考,发现自己的更多潜能。第一堂博学课后,有位孩子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要勇敢,要善良,要像星星一样努力发光。不到20个字,让当地和远程老师们都无比动容。
中国益公司:新东方在做公益时遇到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王学文:最大的困难是找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弄清楚他们真正需要什么,再去匹配合适的资源。公益不仅要一腔热血,更要“帮到点子上”。比如有乡村校长反映,经常收到各方捐赠的书包,学生人均好几个,但适合阅读的书籍却很少;有学校获捐的乐器堆了一屋子,但开不了音乐课,因为没有音乐老师,这些问题其实很普遍。
针对如何“找对人”的问题,我们的办法是和地方政府或社会公益组织合作。地方政府更了解基层情况,能够高效地筛选帮扶对象,社会公益组织则与乡村师生联系紧密,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而且有他们做背书,也更容易取得乡村学校的信任。
那么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首先,必须要走进乡村,去观察,去倾听。近年来基金会的同事常跟随俞老师去偏远地区的乡村调研,每次去都能了解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些是有普遍性的,比如乡村学校普遍缺少专职音、体、美、心理教师,有些是很具体的,比如学校教室里没有暖气,每种情况都有对应的解决方案。另外,我们多年来通过开展公益,和很多乡村校长、老师建立了良好的交流机制,能及时获知他们的最新需求。
在公益项目具体落地实施过程中,还面临质量和效率不能兼得的问题。我们目前的思路是把项目做精做细,小范围跑通后,再进行大规模推广、优化。比如我们的双师课堂项目,2017年先在河北广宗县、贵州毕节市、贵州黔西南州等地的高中开启试点教学,看到效果后,第二年联合情系远山公益基金会扩展了更多高中,同时启动了小学英语双师项目,又陆续开发了适用不同教材的课程产品,根据学生水平进行分层教学等等,运营越来越精细,效果也越来越好。
中国益公司:新东方如何理解自身的企业社会责任,有怎样的愿景和初心?
王学文:成立近30年,教育一直是我们最重要的基因和使命。而教育事业的特殊性在于,它本身就带有公益属性——帮助人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教育企业的性质和目标,就决定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是蕴含在我们的事业发展之中的,我们的社会责任理念,是和经营理念一脉相承的,即:以承担力所能及的社会责任为己任,立足教育,追求社会综合价值最大化,进而达到“教育让人生更美好”的责任愿景。
中国益公司:如何看待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新东方最重要的社会价值是什么?
王学文:我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而且二者是相互促进的。我们的社会责任首先蕴含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之中,学生在新东方获得了成长,知识水平在提高,眼界在开阔,信心在增加,志向更远大,同时我们也获得了业务的增长和经营上的成功,为国家贡献了税收和就业机会,为社会进步培养了人才。而事业的成就也为我们开展更大的公益事业提供了支持,实现了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我们最重要的社会价值,也就是我们一直坚持的使命:为提升学生终身竞争力,塑造学生公民素质,赋予学生全球眼光而努力。我们将继续提升教育服务水平,帮助更多年轻人实现人生理想,完成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担当。同时,我们会坚定地投入各项公益事业,努力为农村和山区的孩子做点事情,让他们的人生有更多可能性。
企业社会责任案例
“90后”藏族教师昂格是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称文镇寄宿中心小学的英语老师。
玉树州位于青海省南部,属于藏族聚居区。由于藏族学生以藏语为母语,以汉语为第二语言,以英语为第三语言,英语学习难度较大且不被重视,英语师资缺口大,且教学水平远远不及发达地区。
小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缘,让昂格喜欢上了英语。但苦于没有接受过完整的英语教育,他仅考上了一所专科学校,学习英语专业。2017年,昂格毕业后本想回老家玉树州称多县尕朵乡的村小当英语老师,帮助孩子们从小打好英语基础,但无奈全乡的小学均未开设英语课,昂格被安排教数学和语文,填补师资空缺。
梦想的种子被封藏在心里,两年之后,终于有机会破土而出。2019年3月,新东方支持的“双师课堂”公益项目落地称多县称文镇寄宿中心小学。昂格在朋友圈看到这所学校招聘英语老师的信息,立刻毛遂自荐,奔赴140公里之外,成为学校的第一位英语老师。
“双师课堂”是新东方联合情系远山公益基金会开展的公益项目,通过互联网将优质教育资源高效输送到农村、乡镇学校,从而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双师”即两位老师——远程老师和现场老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远程老师由北京的优秀教师担任,负责教研支持和直播授课;现场老师由学校教师担任,负责辅助教学、课后辅导、教学反馈。两位老师相互配合,完成备课、授课、课后练习、教学反馈,形成完整的教学闭环。
经过一番筹备后,2019年3月,人教版英语双师课堂正式开课。从此,英语课成为最受学生期待的课程之一,老师经常在屏幕前蹦蹦跳跳,鼓励站起来抢答,课上可以做游戏、看动画课件,玩着笑着竟然就把单词记住了。
昂格努力配合远端老师开展好英语教学,三到六年级的英语教学,他一个人全部盯下来,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也不觉得累。他在课堂上“偷师”了很多教学方法,学会了如何调动课堂气氛,怎么讲单词让学生想忘都忘不掉。为了帮学生巩固学习内容,昂格每周给每个年级额外加了3到4节英语课,由他独立上课。他边学边练,像拔节的竹子一样快速成长。
孩子们则用优秀的成绩,回报着他的辛劳。2020年7月,昂格带了一学年的学生毕业了,英语成绩在全县24个班中名列前茅。2021年3月,昂格调任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清水河镇中心寄宿制学校担任英语教师,在更加偏远的学校,他继续借助双师课堂,和新东方老师一起,把英语课上得有声有色。
凭借优异的工作表现,昂格被评选为2021年度玉树州优秀乡村教师。近日,昂格又荣获全国“2022年美丽青年乡村教师”荣誉,全国仅100人获选,他也是青海省唯一一名获该项荣誉的教师。
好的老师和课程正在通过“一块屏幕”走进越来越多的乡村学校。截至2022年6月,新东方支持的双师课堂已累计覆盖全国千余所乡村学校,带动近万名乡村教师,近20万名学生从中受益。新东方老师和乡村教师们隔空相助,互相陪伴,共同守望着乡村教育的未来。
版权声明: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