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接到电话了吗?”
“什么电话?”
“嘘!小声点!就是那种,能帮你少交房贷的电话!”
“啊?”
……
最近,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公司里、商场里,甚至马路上,人都少了起来,就连平时经常会接到的推销电话,也很少接到。可就在前几天,身边朋友们纷纷反映,接到了自称金融中介的电话,称可以用较低成本的贷款“置换”房贷。
这种好事儿干嘛要“掖着藏着”的?
据深入了解,这个自称金融中介的公司,与我们传统印象中做投资、基金等的金融中介不同,它更多类似民间借贷组织。其所谓的置换房贷的业务,则是用利息相对较低的金融贷、经营贷等借贷方式,来置换掉利率较高的房贷。
虽然这其中有风险,但仍有人铤而走险。据电销人员介绍,很多人听完介绍之后,愿意深入了解甚至选择这种操作,不仅如此,也有购房者主动寻找相应操作渠道。
据介绍,最近三年,大环境影响了不少人的收入及预期,个人提前偿还房贷、减少房贷成本的意愿有所提升。“现在大家主要是要攒钱、还钱,把家庭支出降下来”,以所剩100万元左右房贷为例,按照当前利率水平,以经营贷置换房贷可以少还约20万元利息。
这的确不是一笔小钱。
既然方法简便有效,我们自己不能操作吗?
两年前刚在沈阳购房的网友,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少还房贷”的办法。因为,他的房贷利率在挂钩当下的LPR后,仍高于当下的房贷利率,而传闻年底即将到来的“商转公”,至今也迟迟未到。那么,可否将房贷置换成个人消费性贷款呢?
可以,前提是,你有“过桥”的钱,名下还得有公司。
据了解,无论是个人消费贷、经营贷,还是二次贷款抵押,都需要有一笔“过桥”钱用来偿还贷款,之后,再进行抵押重新贷款。
而经营贷和二次贷款抵押,这种利率较低的方式,则还需要借款人名下有公司,其中,二次抵押要求偿还周期18个月以上。
不仅如此,有些借贷方式已明确了用途不能“流向房地产”,这也是这类金融公司存在的关键作用——帮忙掩盖至今流向,虽然,工作人员会把这个过程介绍得“天衣无缝”,但仔细推敲下来,仍有风险存在。
有法律人士对记者表示,这一违规操作过程中,除了个人面临贷款被收回、征信受影响,银行面临行政处罚外,如果是居民和中介联手造假申请经营贷,还涉嫌骗取贷款;如果串通银行内部职员,银行工作人员则涉嫌违规发放贷款罪,银行内部的系统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说到这,不得不感慨一下“风水轮流转”。想当年,市场上行,一些“炒房客”加杠杆炒房时也曾用过这种方法过度,当时,甚至也有不少刚需购房者,会通过成本更高的消费贷补足首付款。
所以说,人无远虑必有仅有,每一个重大节点前,多评估风险,切勿贸然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