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王炸《回来的女儿》:青春期孩子如何交友?

年末,一部叫《回来的女儿》成了王炸,看似一部温暖的家庭剧,实则悬疑重重。反转又反转的剧情让人头皮发麻,一开播豆瓣评分高达8.2分。
故事发生在九十年代的一个小县城谭岭县,失踪十年的女儿突然回来,父亲明明知道是假冒的女儿,却给予亲生父亲般的关爱。而女孩明知这是一场骗局,却也贪恋这一丝温情。
图片
女孩陈佑希从小在福利院长大,她最好的朋友小秀在李承天家做保姆,突然没了音信。佑希为了找到好朋友,逃出福利院。一个阴差阳错的机会,冒充李承天的女儿文文,进了李家。在这过程中,与喜欢小秀的男孩程威结识,由此展开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
剧中佑希与小秀、程威的友谊,也映射出青春期孩子交友的现象。看了这部剧,也让不少父母思考,如何让青春期的孩子收获一份终身难忘的友谊,而不是一份“致命关系”。
01
友情是点缀青春最美丽的花朵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在《熊镇》里写过一句话:你15岁时交过的朋友,以后再也不会有了。青春期的友情会让我们惦念、受用一辈子。
陈佑希和小秀是福利院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两人约定,从福利院出去后,合伙开一家美发店。剧中,小秀对将来的生活充满了憧憬,两人白天一起上班,晚上还能住在一块儿。
图片
为了实现愿望,佑希在与小秀失去联系后,偷偷拿了院长的钱,跑到小秀做保姆的地方,寻找真相。
罗曼罗兰说:有了朋友,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佑希从小秀的同伴关系中找到了一份叫“归属感”的东西,让她在福利院这个地方有一份安全感。
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孩子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同伴关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著名的恒河猴实验就有说明。
英国心理学家哈洛,饲养了一些恒河猴,它们只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没有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实验结果发现,这些只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的猴子,形成了异常的社会行为模式。当它们与同龄猴子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倾向于回避。当它们不得不接近同伴时,则表现出了很强的攻击性。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一段好的友谊具有重要意义,友谊是走过青春期迷茫的武器和铠甲。
梁晓声先生的著作《人世间》中,唐向阳就是万千青少年的典型代表,他出生于优越的知识分子家庭,但是由于家庭变故的巨大落差,他的生活变得一团糟。
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群善良单纯的同龄人,这群人给了他真诚的友谊,让他不再感到孤独和恐惧。并且在这群朋友的支持下,他走过母亲改嫁、父亲病重那段最难熬的时光。
这群人在长大后,还保持着每年初三聚会的传统,唐向阳每次必到。当年小伙伴的接纳和支持,是他至暗人生中的一束光,这辈子他都不会忘记。
尼采说过:朋友成了那个让我们漂浮、让我们整合的救生员。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朋友是能让我们的人生能够整合的必不可少的角色。
朋友对每个年龄段的人来说都是如此重要,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比成人更加重要。
简单地说,这个时期的孩子,他们基于亲密感和相似感的需要,特别希望被某一个像自己一样的人看到和理解,也需要看到和理解另外一个像自己一样的人。
比如说孩子喜欢某样东西,当他看到年龄相近的同伴基本也喜欢,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正常的。反之,孩子喜欢的某样东西,没有同伴喜欢,他就会觉得自己有点异类。这是青春期孩子最重要的心理特征。
米歇尔·伊卡德曾说过:12~15岁的孩子为了能加入同龄人的社交圈,甚至不惜一切代价。
撇开友谊,无法谈青春,友谊是点缀青春最美的花朵。父母要合理利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让同伴的力量相引导孩子正面发展。
02
友谊不是一成不变,接受友谊的淡出
罗兰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太倚重友情,那他从友情所得来的并不是快乐,而是更多的苦恼。
剧中陈佑希看到暴发户王德江手上戴着一块金表,这与小秀寄给她那块一模一样,因此怀疑小秀的失踪与王德江有关。
王德江为了撇I清关系,一口咬定小秀去广州参加选美了,并拿出之前为小秀录的录像。在录像中,佑希看到小秀在为参加选美做准备,并且穿着暴露,与王德江举止亲眤。
看到这些画面的佑希崩溃了,她感觉备受打击,想不通为什么小秀不再想和她一起开美发店,而是要去参加选美,她突然觉得小秀背叛了她们的友谊。
图片
蔡康永曾说过这么一段话:人的每一分钟都在变化,所以要接受别人有变化。某个阶段你最好的朋友,当完了他该当的朋友,就去当别人的朋友了,接受人生的变化是最好的态度。
张爱玲曾经有一个好朋友叫炎樱,两个性格不一样,却通过性格互补,成就了一段亲密的友情。两人互相对照,互相映衬,彼此依靠,一起度过了最纯真的青春岁月。
之后随着经历和地位的变化,两人渐渐疏离,最后断交。其实炎樱曾给张爱玲写过好几封信,在一封信的开头说: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使得你不再理我。
有研究显示:友谊也存在七年之痒,每隔一段时间,一半以上的同性亲密友谊会消失。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案例,一个女孩和同学在初中三年是很好的朋友,可是到了高中以后,两人矛盾越来越多,很难继续成为好朋友,她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一个高赞回答这样说: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时时刻刻都在变。每个人都在成长,所以什么感情都会随时间变化,只不过变化程度大小不同而已,有过一段美好的回忆就很好。
不管多好的的友情,时间久了,彼此经历不同的人生,彼此的成长速度不一样,渐渐有了不同的观念,产生情感上的疏离,甚至分道扬镳,都是再自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人生不同阶段就该有一批之前不同的朋友。
有个著名作家说:人生就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快乐结伙而行;一旦进入草丛密布和荆棘挡路的森林,情形就会变成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
03
友谊的小船,该翻还得翻
路遥的《平凡世界》里写道:在维特式骚动不安的年龄里,任何一个微小的情感,都可能在一个少年里掀起狂风巨浪。
佑希来到谭岭县找小秀,认识了喜欢小秀的程威,他是一个小混混,佑希与他不打不相识。在交往过程中,两人逐渐成为好朋友。
程威很讲义气,为了帮佑希,他设法给被父母关进精神病院的佑希送去激光笔,通过激光笔写出字形告诉佑希逃出去的办法。
李承天想通过假绑架儿子,敲诈王重江一笔钱,程威配合李承天演戏,向王重江索要赎金。在被精明的王重江发现真相后,为了保护佑希,程威捅了王重江一刀。
图片
讲“哥们儿”义气的人,大多不成熟,对事情没有准确合理地判断,对他们来说,只要是朋友,就有求必应,不分是非对错,不计一切后果,“哥们儿”义气不是真正的友谊。
李玫瑾曾说过一个案例,一个本来挺好的孩子交了一个很讲义气的朋友,懵懵懂懂跟着去打架,什么都没干,就是骂了被打的孩子两句,出事后连带被赔了八万块钱。
孩子的妈妈找到李玫瑾哭诉孩子太傻的时候,李玫瑾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事要怪家长,没有告诉孩子当结交了不好的朋友时,如何保护好自己。
青春期的孩子个性十足,渴望被别人看得起,被人瞩目,常常以“义”为名,行“不义”之事,为朋友两肋插刀,多出现在青春期。
并且孩子间常常有拉帮结派现象,如果拒绝了,孩子可能就会被孤立、欺凌。因此,父母要教会孩子把义气用对地方,成为帮手,而不是成为“帮凶”,避免友谊成为“致命关系”。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在著作《乌合之众》写道: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理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孩子会“义气用事”,正是因为处在朋友形成的小群体中,他很容易受到群体情绪的渲染,对事情没有正确的判断,很容易成为“帮凶”。
因此,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孩子广泛交友而不搞小圈子,结交到不好的朋友,友谊的小船可以说翻就翻。
有位儿童心理研究员说过:同伴的友谊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到了一定年龄段,甚至会超过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
朋友的层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未来 ,但是在孩子还不足以区分朋友的好坏时,父母就要担起责任,教会孩子打造真诚的“朋友圈”。
苏霍姆林斯基说:友谊是培养道德高尚的学校,谁在青少年的初期没有学会真正交朋友,谁就体会不到人生的全部幸福。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