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尽春生,感谢有你!11张照片讲述华山医院的2022

金虎辞旧岁,玉兔迎新春。近日,“寒尽春生,一路同行——2022年度华山医院年终总结暨员工答谢会”在花园大厅举行,与往年的“表彰”不同,今年的主题是“答谢”,通过一张张温暖又充满回忆的照片,医院领导班子讲述了2022年那些难忘的瞬间,致敬每一位员工的坚守、理解、支持和包容。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聆听故事!
主题词:答谢
毛颖院长
图片
点击视频,观看毛颖院长的新春寄语
2022年,极不平凡、意义非凡。
上半年,我们一起经历了史诗般的“大上海保卫战”。面对疫情形势的一天一变、面对上级指令的随时更新,我们一直在用“自身努力的确定性,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从3月14号到20号,我们用满打满算一个礼拜的时间,转型了宝山院区做新冠的临时收治点,后来又升级为定点医院。
从3月29号到4月5号,我们又用一周时间,从无到有建设、运营了临港方舱医院,后来又部分转型为亚定点医院。
我们还用多院区协同,确保患者的基本医疗服务,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永恒,那就是:华山就是那家在漫漫长夜里的“星火商店”,始终亮着灯,为人间止痛。每一位华山人都在投身抗疫,涓滴之力汇聚成滚滚暖流,点点微光铺就了满天星河!
下半年,我们认真学习了党的二十大,在大会报告的字里行间,去寻找医院发展的着力点、突破点。我们还“短平快”地庆祝了建院115周年,更好凝聚共识、看清方向、鼓舞士气,为医院发展创造出更好的内外部环境。
2022年,还有一个大家印象深刻的工作,就是眼下正在经历或者说承担的新冠感染重症救治。这段时期给我们回望初心、升华认识的契机,从而让我们今后对这份职业之重,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我们一直坚持去做一些难的事情、去做对患者真正有益的事情,不求虚名、不务虚功。这是我们的改革向度,也将是不变的初衷。要切实把群众的“所急、所需、所盼”做成我们的“所系、所担、所办”。
面对世事艰难,总有人毫不妥协,付出勇气和劳作,一边迎击风浪,一边拥抱凡常。歌词里面说:“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今天我们就要致敬每一个平凡的华山英雄!
主题词:曙光
马昕副院长
图片
点击视频,观看马昕副院长的讲述
这张照片是在临港方舱,华山医院的医护人员迎着黎明晨曦,送别最后一批出院患者,当时心情是非常激动的。
临港方舱4月5号正式运行,4月1号我们就进去了。春寒料峭,非常寒冷,大家都很忐忑,那么大的一个仓库,还没用过,水电煤卫都是新装的。收病人那天晚上大家都没睡,回想起来,不知道很多人会不会眼泪出来,陈澍老师拿着喇叭对大家吼,说这是大上海保卫战,保卫家乡人民、保卫我们自己。
这一年,华山人步履不停。在临港,数万人的大进大出与医疗运转,克服万难,我们做到了秩序井然。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骄阳似火的海南岛,零下30度的新疆,天府之国的成都,都有华山人坚毅不拔的身影。2022年年底,防控策略不断调整优化,发热患者和重症患者大幅激增,急诊一度连脚都插不进去,这几天再看,已经大为改观,大家拧成一股绳,坚持到底,平稳度过了这轮疫情的海啸。
抗疫路漫漫,无数令人动容的瞬间,为我们华山的红十字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请大家再加把劲,曙光就在前头,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是胜利。
主题词:温度
靳建平副院长
图片
点击视频,观看靳建平副院长的讲述
这是一张有“温度”的照片。
去年12月22日上午,我来到21楼病房召开了“新十条”后的第四次会议。窗外温度在零下,但与会者平均体温超过正常值。除我之外的七个人,全是女将,大多带病上岗。会议选在通风的走廊护士台进行,即便隔着距离、戴着口罩,仍能感觉大家的疲惫和虚弱,让人心疼。其实那天我自己的体温也已升到了38度以上。
当时老年科病房住着120多位患者,99%以上都是80岁以上的老人。一有风吹草动,他们都是绝对的高危人群。
果然,两天后,科室出现首例阳性患者,病毒迅速传播。与此同时,患者源源不断从急诊涌来。
在可想而知、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面前,没有选择,唯有迎难而上。科室团结一致,在人员急缺情况下甚至又增设了一层病房收治急诊病人。截至目前,已有超过70位老人顺利出院。
这张照片,其实是整个华山精神谱系的缩影。或许我们还会面临第二波感染高峰,但我们在此次战疫中收获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团队战斗力,已成为我们最大的底气和力量源泉。
主题词:青春
耿道颖副院长
图片
点击视频,观看耿道颖副院长的讲述
当一栋封控的居民楼住着42名医学博士,会怎么样?
照片里的居民楼叫华中大厦,在一个老小区,65%都是老人。2022年3月,小区开始封闭管理。我们的博士生很快就组建了一支志愿者服务队,他们排摸了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列了一张特殊人群名单,他们当起“团长”,一户户分发配送,帮邻居们解决生活问题;他们负责居民楼的核酸检测协助和总体调度,还和医院沟通,帮哮喘、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配药送药。
当时,有华山医院科主任看到了,就在朋友圈评论说:在这栋大厦住的学子在变,但华山学子的情怀始终没变。
2022年底,疫情防控进入了新的阶段。最艰难的时刻,我们的规培学员和医学生们跟着老师、前辈们并肩作战,在急诊、发热门诊、ICU、病房,全心全意履行医生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一家医院最美、最生动的风景,也一定是你们。谢谢你们,华山学子!华山的荣光,来自于你们,也属于你们!
主题词:较劲
夏云副院长
图片
点击视频,观看夏云副院长的讲述
这张照片是华山后保人在夜间巡视时拍下的。
2022年疫情暴发,一度使医院病房综合楼改扩建工程进度遇到了严峻阻碍。为了尽快抓回进度,基建部门科学统筹各方力量,克服高温天气困难连续作业,多方努力,确保这一百年大计的项目按既定进度完工。至今,项目结构、机电安装、幕墙、弱电、医用气体、消防、绿化全部完成,电梯、装饰装修和净化工程均进入收尾阶段。
闭环期间,一天内紧急调动各方社会资源,筹集了近2000张行军床、3000套被褥,紧急安装淋浴设施;第一时间调配资源解决各院区职工三餐;紧急搭建临时急诊用房,完成急诊负压系统、液氧站、氧气管道、重症病房等硬件改造:后保人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
除了建设,“平安”也是重中之重,无论平时,还是节假日、极端气候,都有各条线后保人在每个角落默默守护。
回顾这一年,感谢他们的速度和力度,让医院建设发展、安全生产的“压舱石”越筑越牢!
主题词:同心
高继明副书记
图片
点击视频,观看高继明副书记的讲述
这是一张按满红手印的请战书,读完让人瞬间泪目。
我们把时针拨回到2022年4月初,当时,华山医院的多支医疗队正坚守在上海各条前线,上海也处于疫情防控最吃劲的阶段。让我们尤为感动的是:突然之间,我们有了更多的同行者!
来自江苏、浙江、甘肃、云南、内蒙古、湖南、河南、贵州、河北、江西、陕西、山东等十余个省市的300多位正在华山医院各个学科进修的“华山人”写下一封封像这样的抗疫请战书和一条条请战的微信,通过各种方式递交医院,表达与上海同道同心抗疫的决心。“只要组织需要,我们招之能来,来之能战!”
上海决战,同袍毫不犹豫、披甲前行。收到这一封封弥足珍贵的请战书,我们华山同仁极为感动。
此时此刻,回首抗疫之路,我们和全国同道勠力同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正是这种精神,让我们赢得了一次次胜利并会赢得抗疫的最终胜利。
主题词:奔跑
徐文东副院长
图片
点击视频,观看徐文东副院长的讲述
照片中是华山医院信息中心的吴真同志,他在2022年上马比赛中,成为华山医院跑得最快的人。正如我们全年信息化工作一样,不断突破,速度更快,耐久力更强。
去年三月,上海疫情暴发,华山人多点作战。起初,宝山院区率先转为定点收治医院,团队仅用48小时便完成了信息化改造,之后,我们又打造了华山有史以来最多床位院区——临港方舱。
从24小时完工“移动运营端转化+方舱网络部署”,到48小时交付,6000人顺利入院,创造了历史。
江浙合作医院领导纷纷向马昕副院长询问系统,克隆回去使用。上海市卫健委打来电话,请我们支援市级方舱指挥舱和收治码两大板块建设,华山经验在全市及各地都得到了推广。
这一年,互联网医院丝毫未松懈,新一代AI神经外科亚专科病历正式上线,电子病历五级评审通过,宝山院区系统顺利对接、虹桥院区医嘱和护理系统迭代升级。
引领华山高质量发展,站得更高、跑得更快、行得更稳,是我们始终的追求!
主题词:托举
吕飞舟副院长
图片
点击视频,观看吕飞舟副院长的讲述
这张照片的拍摄地点是总院 11 病房,时间是12月30日,紧急开设肺炎病房的时候。
照片里的是四台 high-flow 高流量湿化氧疗仪,这是新冠重症患者治疗的有力武器。当时,四台机器刚筹措好,正好在病房“仁心仁术”四个大字之下,属于妙手偶得。
装备的工作说难挺难,说简单也挺简单。看到这张照片,我和张洁科长交流,仁心是靠仁术支撑的,现代医学意义上“仁术”,往往需要配备一大批“仁器”,所以“仁器”要早到一步。
最近,紧急开设肺炎病房的时候,我们筹措了临床急需的各类医疗设备 600 余台,呼吸机、high-flow等。
听上去很简单,“买买买”就是了,可哪里买、怎么买、买不买得到,质量怎么保证,都是问题。我们有个数据,在大上海保卫战两个多月,医院筹措物资250方、30 吨;接收慰问物资 80方、5吨,总计超过 1万箱。
我想,巍巍华山其实是每一个平凡的职工托举起来的,当我们大家伙各司其职,把工作做到极致,华山就一定能赢得下一场的战斗。
主题词:闪耀
周海平总会计师
图片
点击视频,观看周海平总会计师的讲述
照片拍摄于2022年3月16日凌晨的宝山院区住院收费处。
两个小时前,财务处接到紧急任务,即将转为定点医院。他们毫不犹豫,从四面八方的家中赶来,奋战一夜,将设备、物资、钱款、票据及时转移,将新的收款区域布置妥当。
最前面这位聚精会神整理文件的帅哥,是宝山院区“元老级”住院收费员余及荣,他已经在收款岗位上工作了10年。定点医院期间,他被借调到医务部门,经常在半夜、凌晨接到来电:小到院内会诊咨询、外送标本、患者丢失物品及进舱人员的对接处理;大到纠纷协调、突发事项上报,他事无巨细。他还主动请缨,在方舱中连续工作两周。他足足三个月“不曾离院”,24小时驻守。
他是我们华山医院收款收费人员中普通的一员。照片里的一个瞬间其实是全体同仁抗击疫情的奋进缩影。
危难时刻方显华山担当、抗击疫情锻造华山你我,每一个你和每一个我,组成巍巍华山,感谢你,华山群星中闪耀的每一颗璀璨之星。
主题词:背影
伍蓉副书记
图片
点击视频,观看伍蓉副书记的讲述
这张照片拍摄于血透室,刚刚返岗的护士,缓慢的步伐伴着不断的咳嗽声,坚定从容;右边这张拍摄于急诊室,护士端着补液托盘穿梭在人潮中,寻找、核对被分散到急诊各个角落的输液病人。
看到照片时,我被触动了:她们是母亲?是妻子?是父母眼里的孩子?背后或许也有一家子需要被照护。但是她们选择了为救治更多的患者而默默坚守。
透过“背影”,我同样看到了医护人员身后家庭、同事、科室的理解、支持和鼓励,“背影”后面更是医院强大的“靠山”。吃得好吗?身体状况如何?家里有什么难处吗?我们开通了“员工求助”热线,设置了“能量补给站”,送上“三包”;我们给远在新疆、西藏、海南等地支援的医护人员运送1.1吨生活物资。
你们守护患者,华山也守护着你们。
最近,医院的美食街又热闹了起来,烟火气十足。新食堂就要正式开张了,可以想象大家坐在一起享受美食、举办活动、聊天交流的画面。这就是华山人的小幸福,也是我们一直追求和努力的目标。
主题词:春生
邹和建书记
图片
点击视频,观看邹和建书记的致谢
上海刚刚迎来2023年的第一场雪,俗话说“瑞雪兆丰年,风雨送春归”,回顾极不平凡的2022年,畅想春暖花开的2023年,我们要向每一位辛辛苦苦、任劳任怨、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华山人,向每一个不平凡的你,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在奋斗的年轮里,每一个拼搏的日子都闪闪发光,每一段难忘的记忆都温润人心。
是什么支撑我们一直坚定走向前方?
是对生命的敬佑,让我们有了跨越山海的勇气;是负重中的拼搏,让我们有了可摘星辰的力量;是大家一起拼、一起扛、一起跨越命运的山海,让我们留下了这荡气回肠的一段集体记忆。
我们在建院115年的峥嵘岁月中初心如磐,在国之所需的使命召唤下勇攀高峰,越是艰难越向前,这就是华山人的独特精神气质和坚定职业信仰——医之大者,为国为民。
祝愿大家在2023年里,既能像兔子一样飞奔,又能在奔跑中调整呼吸,更能在“中场休息”时充充电,在工作的激情与生活的热情中找到平衡。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