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为何成了教育工作者的心病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舆论常常能掀起惊涛骇浪;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教育舆论也常常翻江倒海

多年来,应试教育成为众矢之的,舆论的持续发酵非但没有让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阴霾,反而在校长实名推荐昙花一现、学科竞赛走捷径、爱好特长能加分、各种证书可优先推荐升学等插曲中,让家长和孩子不断走弯路、绕圈子,越来越精疲力竭。

教育下一代是个良心活,如果迫于舆论的压力老师不敢批评学生、校长不敢联系家长,班里出现调皮捣蛋孩子其他家长就集体发公开信要求熊孩子转班……结果,老师不批评孩子了,校长不联系家长了,熊孩子被迫转学了,如此就皆大欢喜了吗?你会发现,你的教育担忧非但没有随着教育舆论的恣意妄为而扬眉吐气,反而变得更加苦不堪言

多年前,教育还没有因为“有识之士”的振臂高呼与国际接轨,也没有整天唱素质教育的高调,但老师们都很朴实,学生都很真诚,家长也都很轻松。孩子争气考出高分,就会继续升学;孩子不努力考不够分,那就成为劳动力,自然分层,各得其所。自从“一考定终身”被反复批判,考试这件事就从学生一个人的事变成家长的事、家庭的事甚至家族的事;自从“素质教育”被教育舆论追捧,校长实名推荐猫腻丛生、各类加分你方唱罢我登场、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也顺理成章成为压垮青少年成长的最后一根稻草。

网络图

教育舆论是舆论,教育本身是个技术活。很多大言不惭大谈教育的“意见领袖”,其本身可能并不是教育专家,而是“捣糨糊专家”。教育舆论势不可挡,已让真正的教育人陷入两难:老师不敢惩戒孩子,因为搞不好家长就到有关部门投诉体罚孩子;学校进行教育创新小心翼翼,生怕被扣上“违反政策”的大帽子;就连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一项新政策,也要主动提前放风试试舆论风向,就怕成为众矢之的,好心办坏事。

“怕”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心病:班主任常常陷入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任务”,完不成怕挨批评受处分;任课老师布置作业要“三思而后行”,怕被家长投诉加重课业负担……一位老师曾坦言:最初,谁不是一腔热情,满腹激情走上讲台的?随着日积月累的各种要求,学生的各式各样、千奇百怪,家长的不理解、不配合,初心一点一点磨灭了,只剩下疲惫、敷衍和无奈。

网络图

疲惫、敷衍和无奈,难道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的哀怨和宿命吗?非也,这样的“初心沦丧”受伤害最大的,一定是祖国的花朵们。园丁被教育舆论肆意虐待,失去了好脸色,花草们又哪有和煦的阳光雨露!

网络图

近期出现了衡水二中学生网曝学校“随意体罚、打骂学生”、江西铅山失踪学生胡某宇缢亡等超强教育舆论风波,我们不应该跟着舆论走,而应该以权威调查结论以正视听

策划:陈军 方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