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陈仲强教授:守护第二条生命线,国内已达到脊柱微创日间手术标准

“随着脊柱外科微创技术和研发水平的提高,中国已经达到了脊柱日间手术的标准,治疗时间已大大缩短。”1月18日,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和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联合推出的健康患教科普特别直播第三场“健康脊柱,撑起生命的重量”中,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骨科部主任陈仲强教授表示,在治疗之外,患者平时需要养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做好预防保护才是最重要的。
图片
椎间盘退变是脊柱退行性变化
常见的始发因素
陈仲强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脊柱疾病所困扰。其中,以腰腿痛为主的症状群,临床中常见的诱发因素为脊柱退行性疾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以及脊柱的骨折、外伤、炎症、畸形等。另外,盆腔炎症或后腹膜病变等脊柱之外的原因,也会产生类似的症状。
“临床报告显示,没有症状的正常人群在接受核磁共振检查时,有1/4左右的人群随着年龄增长都会看到类似的椎间盘病变,这种情况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占比则超过一半。” 陈仲强提到,脊柱的退行性改变,常见的始发因素通常来自椎间盘退变,椎间盘韧性、坚固性的下降,容易引起骨质增生、韧带肥厚等继发性改变,而这些反过来又会导致椎管狭窄,压迫神经结构。
在陈仲强看来,70%~80%的椎间盘突出患者,通过卧床休息、药物的对症处理、理疗牵引等保守治疗方式,就能够缓解症状,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如果出现腰背疼痛久治不缓解或者严重影响休息睡眠、长期处于强迫体位,甚至发生肌肉萎缩、力量下降、大小便控制不好等症状,这时就非常有必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创伤小、恢复快,我国已达到脊柱微创日间手术标准
陈仲强在直播中表示,临床上以腰背痛为主诉的患者,年龄跨度很大,好发于50~70岁年龄段。主要症状包括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下肢麻木、行走不便等。随着老年患者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骨质疏松、椎管狭窄、躯干失平衡等临床表现也越来越突出,因此,精准的微创治疗成为腰椎病患者的迫切需求。
 ✦ 
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方式经历了从保守治疗到开放手术治疗、椎间盘镜下切除再到椎间孔镜下切除等发展历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作为最新的一种微创治疗方式,适用于早期单纯的腰椎间盘病变或单纯的血管狭窄,最大的好处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复发率大约在10%~20%左右,多数病人能够得到缓解,且脊柱发生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概率大大降低,总体上来讲是非常安全的。”陈仲强说。
 ✦ 
“与国外同步,得益于骨质疏松椎体成形术等微创技术的进步,我国也已经达到了日间手术的标准。部分患者当天做完颈椎、腰椎手术后,观察稳定就可以回家正常活动了。”陈仲强强调,日间手术的普及,也要求社区和医院能够在医疗保障方面建立良好的对接,若在极个别情况下产生一些并发症,需要迅速处理,因此,我国在医疗照护体系方面还有待完善。
 ✦ 
陈仲强进一步强调,若患者出现广泛复杂的椎管狭窄病变,如进展至椎体不稳定、关节突增生肥大、韧带肥厚等多个阶段,症状较为严重时,就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总之,需要根据患者脊柱的病变,在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这也是脊柱退变性疾病个体化阶梯治疗的基本原则。
来源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编辑 | 公共关系部 白云龙
责编 | 公共关系部 王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