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ygon《原子之心》试玩:这是一款非常俄式的怀旧游戏

|本文基于篝火营地与 Polygon 中华地区独家授权协议,转载请征得同意。
《原子之心》在 2018 年宣传片首秀吸引大量关注时,大家最关心的是它的艺术风格。当时还不为人所知的 Mundfish 工作室这种超现实、复古未来风的设计,带来了一出铁幕后的优雅探戈,让观众们有着这样的感觉:毫无特色的长满毛的人形生物与原始机器结合,1950 年代乌托邦碎梦,还有更加抽象、凝胶般的恐怖有机体。这种艺术风格类似更奢华更多彩的《辐射》或者《生化奇兵》,让人有一种不自在的欢快感。大家自然对这个游戏充满了好奇。
图片
现在,距离发售只有数周时间,这部游戏依然有着浓烈的艺术风味。最近,我有幸试玩了《原子之心》开场的数小时流程,也简短地玩到了一些后期的内容。游戏开场是我见过最为盛大华丽的,玩家要跟随指引游览这座惊奇的空中城市。
大约有 40 分钟的流程中,你只能看着眼前艺术团队所构建出的乌托邦和艺术官僚主义影响下的苏联啧啧称奇,之后才能进一步活动。螺旋桨驱动的无人机四处飞舞;微笑的机器人为人们答疑解惑;流线型的飞机机体悬挂在大得离谱的办公区域中央;金碧辉煌的高楼前正在进行阅兵活动。
图片
但我们不是来参加这场阅兵的。游戏的配音 —— 没有采用俄语口音的英语,而是采用了电子游戏中常见的大男子主义美国口音 —— 告诉我们主角是一个代号叫 P-3 的特种部队成员,他被这个社会中类似科技牧师国王的人物迪米特里·谢切诺夫(暂译)招入部队。
谢切诺夫希望用他发明的「神经聚合物」引领世界迈入全新的时代,这个东西能将知识直接注入血液之中,甚至可以将全人类的意识联合在一起组成最大的共产主义神经网络。但是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反叛的机器人已经把研究机构里搅乱成了一锅粥。
图片
《原子之心》无疑是一款有着深度俄式文化的游戏。不仅能从游戏的设定中看出来,其本身也有着一股 90 年代末 2000 年代初 PC 游戏的味道:画面精美,有着系统性的暴力玩法和愤世嫉俗的世界观。大量的采用苏联式意象,还有无处不在的俄国特殊主义和帝国主义,这其实算不上本作的独特之处 —— 许多美国和欧洲工作室都采用过同样的设计,并且不靠 Mundfish 在游戏素材中注入的那种特殊意象以及独特想象力,也能做得有模有样。但本作的确在 2023 年有着特殊的意味。对一些人来说,本作的特色将是很难接受或者支持的。
要分析《原子之心》外表之下隐藏的政治意味还得等到正式评测了。不过这个游戏受《生化奇兵》以及《生化奇兵:无限》甚至是《半衰期 2》的影响非常之深,游戏中不可能不会有相似之处。谢切诺夫上来就是一个安德鲁·雷恩式的角色,而游戏中的苏联美梦在研究机构中实则一场恐怖灾难,已经被人们完全抛弃。
图片
在游戏的早期关卡中,我们的敢死队英雄要面对杀人成性的机器人和发疯的机器,还要和听与他神经相连的手套发出奇怪声音。手套有一些隔空取物的能力和扫描环境的功能,还能注入神经聚合物,给主角 P-3 提供有限的超能力,比如电能冲击波。不过你也要造成一些物理上的伤害,方法是利用一些老派可制造可改装的武器:最初是一把重斧和霰弹枪,到后面就换上了突击步枪和电能手枪。
图片
《原子之心》毫不掩饰自己的高难度。在游戏漫长的新手介绍后,第一场战斗就震撼到了我。弹药稀少,很难躲开近战攻击,甚至是那些破烂的碰撞测试假人都能带来致命威胁。游戏给了我一些潜行的机会,但不是 Arkane 工作室那种高度打磨的沉浸式模拟体验,本作玩起来更像是咬紧牙关一顿暴打,直到获得更好的结果。
图片
Mundfish 很聪明地没有堆怪来难倒玩家,游戏中有许多过程是在探索、解谜和收集制作材料。资源可以在升级站点中使用,这些站点就像是饥渴的橱柜,总是对着 P-3 说一些粗俗下流的双关语,也是最游戏中最离谱的一些台词。
游戏早期你将用许多时间来探索幽闭的地下走廊、实验室和办公室,偶尔会遇到暴走的巨型机器钻地虫。在试玩中,我跳到了后面一个有限的开放世界关卡,在这里可以驾车探索世界。周围是一些漫游的敌人,还有通向更多地下设施的入口。有一座体育场是对战球型触手机器 Boss 的战斗场地,它长得很像《超人总动员》里的巨型机器人,攻击招式是在疯狂攻击后原地不动暴露出弱点散热。
图片
《原子之心》有一些怀旧的感觉,这并不是什么坏事;有着出色艺术风格、设定在狭小走廊中,要谨慎前进的射击游戏曾今无处不在,但现在已经消失殆尽,这类游戏也早已不再流行。本作可能在首发登陆的 Xbox Game Pass 上会有不错的表现,只要玩家们能够接受毛式机器人 —— 以及 Mundfish 能够打磨好游戏(我试玩的 PC 版本还是有明显的 Bug)。
《原子之心》将在 2 月 21 日发售,登陆 PS4,PS5,PC,Xbox One 和 Xbox Series X。
原作者:Oli Welsh 翻译:IbaHs 编辑:熊猫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