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嵩松在管产品增聘新人 明星基金经理齐减负?

  中新经纬2月21日电 (薛宇飞)诺安基金近日公告称,蔡嵩松管理的诺安成长混合、诺安和鑫混合增聘新基金经理。这两只产品均为蔡嵩松的代表产品,如今分别安排新人共管,颇有“老带新”的意味。近段时间以来,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在管产品都有类似动作,或增聘新的经理共同管理,或卸任部分产品基金经理职务。
  但从数据看,公募基金市场“一拖多”的现象依然不少。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21日,管理基金数量超过10只的基金经理共有175位,其中,有33位基金经理的管理数量超过15只。
  新人参与共管代表性产品
  诺安成长混合,是诺安基金近几年最知名的产品之一,也是在蔡嵩松手中迅速做大并取得较高收益的产品。诺安成长混合早在2009年就已成立,但此后十年一直默默无闻,2018年年末的规模只有约3.80亿元。2019年2月,该产品新增一位基金经理,即蔡嵩松,与诺安基金时任研究部总监、首席策略师王创练一起管理诺安成长混合。
  蔡嵩松于2017年11月加入诺安基金,诺安成长混合是他加盟公司后管理的第一只基金。2019年3月,他还担任起诺安和鑫混合基金经理职务。也是2019年,受到电子科技行业尤其是半导体行业股价的走强,诺安成长混合的收益与规模都有大幅度提升。当年,该产品的净值增长率为95.44%,年末的资产净值达到约66.97亿元,资产净值是2018年末的17倍还多。
  从2020年5月王创练卸任诺安成长混合基金经理后,该产品一直就由蔡崇松单独管理。2020年,该基金保持住较好的收益,净值增长率达到39.10%,资产净值增长到327.76亿元,跻身百亿级主动权益型基金行业。2021年,诺安成长混合净值增长率为22.50%,资产净值有所下降,降至274.08亿元。
  从2021下半年开始,诺安成长混合的收益显现颓势,而随着半导体行业股价在2022年进入调整期,该产品的收益出现大幅下跌。2022年,诺安成长混合的净值增长率为-40.04%,年末规模降至248.59亿元。
  诺安和鑫混合基金,不管是规模变化还是收益走势,都与诺安成长混合如出一辙。2019年-2021年,诺安和鑫混合的净值增长率分别约为48.9%、39.34%、18.18%,2022年则为-29.77%。基金收益的大幅下跌,让“基民”们损失惨重,蔡崇松在网络上的称谓也从“蔡总”变成了“蔡狗”。
  蔡崇松单独管理诺安成长混合、诺安和鑫混合已经有4年左右,并于今年2月18日分别迎来两位搭档。诺安成长混合新增的基金经理是刘慧影,学历为本科,曾就职于东兴证券,从事行业研究工作,2020年12月加入诺安基金,历任研究员。2022年8月起,刘慧影还与蔡崇松共同管理了诺安优化配置混合。从经历看,刘慧影尚属基金行业新人。
  诺安和鑫混合新增的基金经理是邓心怡,研究生学历,曾任职于中国对外贸易信托有限公司,从事投资研究工作,2020年11月加入诺安基金,历任研究部副总经理,现任研究部总经理。2022年7月起,邓心怡任诺安研究精选基金经理,2022年10月起任诺安平衡证券基金经理。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对外贸易信托有限公司是诺安基金的三家股东之一,持股比例为40%。
  多位知名经理减负进行时
  不止蔡崇松,近期已经有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的在管产品增聘了新基金经理。
  今年1月4日,兴证全球基金公告称,兴全合润混合基金增聘叶峰为基金经理,与该公司副总经理兼基金管理部投资总监谢治宇共同管理。兴全合润混合是谢治宇的代表作,截至2022年年末资产净值高达268.06亿元,不过,该基金去年收益欠佳,净值增长率为-26.93%。1月20日,鹏华基金称,增聘郎超为鹏华匠心精选、鹏华养老产业基金经理,而这两只产品此前均由知名基金经理王宗合管理。
  除了增聘新的基金经理,一些管理产品数量过多的基金经理卸任了部分产品的管理职务。信达澳亚基金冯明远最多时管理了10只基金,在今年1月13日,信澳匠心臻选两年持有由李淑彦、朱然共同管理,冯明远退出。2月3日,冯明远又辞任信澳先进制造基金经理,由齐兴方单独管理。加上去年卸任一只产品基金经理职务,冯明远目前在管产品数量为7只产品,合计规模约256.68亿元。另外,2月3日,前海开源基金曲扬卸任了前海开源医疗健康的基金经理职务,由范洁单独管理。由此,曲扬在管基金数量由9只降至8只。
  上述基金经理基本都是各自公司的顶梁柱,管理规模在公司总规模的占比较大,而随着或卸任部分在管产品基金经理,或在管产品规模下降,他们管理产品的规模在公司的占比有所下降。
  比如,2020年年末,蔡崇松的管理规模约为409.92亿元,占诺安基金总规模的31.25%。到2022年年末,蔡崇松的管理规模降至293.35亿元,占诺安基金总规模的18.92%。2022年年末兴证全球基金的管理规模为5863.19亿元,谢治宇在管基金的规模在其中的占比为11.91%,而2021年年末时这一比例为16.33%。
  “一拖多”现象仍然不少
  在公募基金市场,一位基金经理管理数只甚至十几只基金产品的情况并不少见,这种“一拖多”现象常常引发外界对他们能否有足够精力管理多只基金的担忧。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21日,管理基金数量超过10只的基金经理共有175位,其中,有33位基金经理的管理数量超过15只。易方达基金杨康和华夏基金赵宗庭在管基金数量最多,分别为25只、20只。
  2019年加入易方达的杨康,早期共管理5只产品,但在2022年8月6日一天内,易方达将20只基金交由杨康管理,数量一下子就达到25只,跻身百亿基金经理行列。纵观杨康在管产品的收益看,除了管理时间较长的易方达鑫转增利A、易方达鑫转招利A等几只产品的任期内回报情况较好以外,其他产品的收益表现并不突出。
  赵宗庭管理的产品数量是缓慢增加的,产品类型以被动指数型和国际(QDII)股票型为主,就产品规模看,除了早期管理的几只产品规模较大外,其余的规模都较小。华夏沪深300ETF是赵宗庭管理时间最长的产品,2022年年末的规模接近250亿元,该基金2019年、2020年均取得不错的收益,但2021年、2022年的收益均为负数。赵宗庭2022年接手了6只基金,到目前为止,收益为三正三负。
  对于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数量边界,行业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据多家媒体报道,2019年9月,管理层就对基金经理同时管理多只产品的情况进行了进一步规范,要求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最多管理10只产品,被动型产品的基金经理最多同时管理15只产品,如果新基金申报时“超标”,则会让基金公司进行调整。但至今,类似规定并没有正式文件对外发布。(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薛宇飞:xueyufei@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