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北大女生对话上野千鹤子被骂惨!上野千鹤子是谁?为什么大家都在谈论她

这几天,“北大宿舍聊天x上野千鹤子”登上热搜。起因是B站一名Up主发布一则视频,内容是三名北大同宿舍的毕业女生与上野千鹤子谈论女性主义。
三名北大女生与日本75岁奶奶上野千鹤子的隔空连线,被网友怼上了热搜:“尽是蠢问题!”
图片
三名北大毕业生均已婚,而上野千鹤子未婚未育。于是,她们抛给上野千鹤子的第一个问题便是:“(你不结婚)是因为被男性伤害过吗,还是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
面对这个不甚礼貌的提问,上野千鹤子笑眯眯地回答:“我对婚姻不感兴趣,男人我还是喜欢的”“所谓自由就是有选项”“关键是不能糊弄自己”。
这段围绕婚育关系展开的女性主义探讨,无意引发了一轮网络热议:女性该追求怎样的自由?
而处于风暴中心的上野千鹤子,也再次成为媒体焦点。
图片
上野千鹤子近几年在国内的现象级火爆与人们对于女性议题的关注紧密相连,尤其伴随着社会转型阶段出现的有关性别、性、婚姻以及女性等新问题,让人们开始寻找新的观点与见解。而对此方面有着丰富研究的上野千鹤子便以其自身魅力和对女性权益不遗余力的讨论和斗争而受到广泛关注与推崇。
因此,上野的著作也成为近年国内出版市场最红火的产品,也恰恰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版社与北大毕业女士蔡全嘻嘻等人合作的采访视频才会引起如此大的关注与争议。
2019年,一段东京大学新生入学仪式讲话刷屏网络。
女教授直指日本存在的性别歧视问题,瞬间轰动媒体,圈粉无数。
图片
东京大学入学仪式上野千鹤子致辞视频截图
“从步入大学的那一刻起,性别歧视已在暗处悄然萌动。如果走上社会,摆在明面上的性别歧视更是横行霸道。很遗憾,东京大学也不例外。”
发表这段硬核演讲的,便是上野千鹤子。
1993年,上野千鹤子被邀请成为东京大学讲座副教授,是东京大学文学院聘用的第三位女教授。
视频在国内走红之后,上野千鹤子关于女性主义的著作被大量翻译引进,直至现在都稳居某当网站社科榜前三。
越来越多的中国读者开始关注她推崇的女性主义,以及她个人的传奇经历。
图片
故事的开始,她并没有想过要成为什么先驱或斗士。
1948年,上野千鹤子出生于日本富山县中新川郡上市町一个基督教徒家庭,父亲是医生,母亲是全职主妇,家境优渥。
她是家里的小女儿,上有大哥二哥。
父母对哥哥弟弟都是严加管教,唯有对她,放在手心里爱惜。
图片
上野千鹤子和母亲
搁好多家庭,这种待遇很多人羡慕还来不及,但上野千鹤子却比很多人早熟,再长大一些年岁,她突然意识到,这种管教并不是爱。“我父亲对我的教育,是宠物一般的“。
父母膝下除了她之外,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在上野千鹤子的童年记忆里,父亲对哥哥和弟弟都较为严厉,唯独对自己格外宠溺。
但到高中择校时,上野千鹤子忽然意识到,父亲的爱是“双标”的。
彼时,她的哥哥和弟弟在考试升学等方面都被父亲提出了明确要求,唯独对她什么限制都没有。
后来,父亲把她送入了石川县立金泽二水高中——它前身原是旧式高等女校。在当地,这并不是最好的高中,但“口碑”极佳:“要娶媳妇,就去二水高中。”
至此,上野千鹤子开始明白,父亲对自己的宠爱与支持,更关乎家庭,而非自立和社会职业。
她出生那会儿,正值日本婴儿潮世代,社会很抗拒女性婚后工作和接受大学教育,生于传统家庭的上野千鹤子,自然也只是受到了在很多人眼里“正常”的教育。作为女孩,学历太高,出走大城市,都是不被鼓励,甚至不被允许的事儿。
所谓,意识到改变的可能,往往比改变本身更重要。上野千鹤子意识到了这种“性别的鸿沟”,这也让上野千鹤子和母亲的关系受到了极大挑战,隔阂来源于两人对这样的情况的处理方式。
图片
年轻时的上野千鹤子
母亲生长在这样传统的环境下,虽然心有怨言,却无力改变。
上野千鹤子就是这样看着自己的妈妈,明白如果自己没有主观能动性,很难获得幸福。心里虽然这么想,但那时的上野并没有和母亲沟通,这也造成了她最大的遗憾。
40 岁那年,上野千鹤子的母亲因为癌症去世,而那时上野千鹤子早已在女性主义领域深耕并且逐步获得认可。
所以她在视频里说,特别希望摆脱亲子关系的束缚,放父母自由,也让子女自由。
1967年,上野千鹤子考入京都大学文学部哲学专业,成功“出逃”家乡,远离父母,开始对人生新一轮的探索。
图片
上野千鹤子
在京都大学念书期间,她恰好赶上了日本1960年代的学生运动浪潮。
起初学生们抗争的目标很明确,“撤销对学生的不正确处分”“停止调高讲课费”等,后来运动变得抽象化,目标不再清晰,再后来,直接升级为了“革命”。
上野千鹤子也怀着寻求解放的热望,加入了“京大全共斗”,与男学生们一起,呼喊着,涌上街头,游行、示威,向警察丢石头。
图片
这场学生运动有没有换来学生期待的公平,很难说,却成为了上野千鹤子女性主义研究的起点——“运动其实不分男女,但我最后还是亲身体会到性别的鸿沟有多巨大,女人有多吃亏”。
“他们按照用途给女性分了类。大学斗争的现场还有另一类女性,那就是‘慰安妇’。当时在性方面较为主动的女生都被男人称作‘公共厕所’。很多人一边占女战友的便宜,一边在背后嘲笑她们。”
所以,指引上野千鹤子成为女性主义者的,并不是什么高深理论或远大梦想,用她自己的话说,纯属“私愤”——在亲眼目睹身边男同学对女同学的歧视与轻蔑后,“我为私人的怨怼而战”。
念完书的上野千鹤子,又发现她在职场上找不到工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 30 岁。这段受挫的经历,更让她经历了要去传播,影响更多人的决心。
上野踏上了女性主义研究的道路,她游历四方,后来去东京大学任教,65 岁时正式拿到东京大学博士学位。
发表著作时,有人对她说,不要在书名上使用“性别”“女权”这种字样,会导致销量惨淡。
上野千鹤子偏不信也不惧,她上各种媒体节目,把理论变成对话,把经历融于表达,所有的议题都是每天真实发生在每个女性身上的事,性,恋,婚......
30 多本著作,从《厌女》到《始于极限》,如今,她早已是日本女性学的鼻祖式人物。
她硬核,不让分毫,每一个观点都让死水微澜的日本性别研究领域重新激荡起涟漪。
上野千鹤子年轻时的照片,很多人都看过,大卷发大红唇,时尚摩登。她喜欢打扮,不反对恋爱,爱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
图片
上野千鹤子一直是位高产作家,仅独立撰写的著作就多达40余部
“不了解社会性别和女性主义也没关系,只要年轻女性能自由自在地活出自己就行。”
她直言女性主义并不是什么固化的理论,而是多样的,是自我和解的战斗。“女性主义就是女人接受自己,爱自己的思想。”
上野千鹤子在中国再次爆火,与近年女性议题在社会层面不断发酵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女性婚育意愿持续走低、女性职场骚扰和歧视、强调自我牺牲的母职精神等等,而近距离体察东亚女性的上野千鹤子,更能表达她们的心声。
她的书籍《始于极限》、《厌女》等被推崇为女性启蒙的必读书物,被广泛好评。
在《始于极限》和《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中,上野千鹤子都谈及了“毒母”现象:“所有女性一旦成为母亲,就会开始对孩子施压”,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
在普遍“厌女”的社会中,即使亲如母女,也存在性别压迫。
上野千鹤子与母亲的相处就很失衡:母亲习惯于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子女,直至离世,上野千鹤子也未能与之实现和解,反而是在她十几岁的印象里,母亲几乎“无药可救”:“妈妈,就算换一个丈夫,你的不幸也不会消失。”
后来,上野千鹤子才看清,这不完全是母亲差劲——母亲所处的时代女性不被鼓励工作,严重依赖家庭,人生能做的选择极其有限。
对于如何践行女性主义,上野千鹤子并没有明确给出某个标准答案,但在与北大三位女生的互动中,她提到这样的一句话:对于女性来说,有选项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图片
所以,我们如何看待结婚这件事?
女性选择踏入婚姻是为了自己的幸福,选择不结婚,也是为了自己的幸福,这两种选择都应该被尊重,既是遵循自己的内心,也是尊重他人选择。
最后,借用上野千鹤子那句话:真正的女性主义,是追求自由的思想,只要自由自在地活着,怎样都可以。
人生中有选项,有自由,不被定义,对每个人来讲都无比重要。
橙柿互动记者 潘卓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