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号 驶过春运

图片
从左至右:5634次列车,青年乘务员准备接车,对机车进行保养。何思林/摄D8106次列车,青年乘务员与旅客们合影留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围围/摄C153次列车,青年乘务员邀旅客品尝地方传统美食。宋 全/摄7466次列车,青年志愿者周学党帮老乡们抬菜筐上火车。国铁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团委供图K1523次列车,青年乘务员王志鑫在站台帮扶旅客。张萌飞/摄
编者按
2023年春运以来,铁路各级团组织根据春运总体安排和节前节后重点客流特点,创建开行“共青团号”列车70趟,其中临客列车15趟,一批批团员青年和青年志愿者自愿报名,走上“共青团号”,担任乘务工作,经过业务部门严格培训后持证上岗。他们在车上提供读书角、送祝福春联、送文艺汇演、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文明乘车宣传等特色服务,为春运增添了一抹亮色。
——————————
开往乡村振兴的列车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围围
2月13日10:35,D8106缓缓驶出昆明站,一群放弃休息的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志愿者开始忙碌。他们的目的地是小湾东站——一个坐落在云南大理南涧彝族自治县小湾东镇澜沧江畔的车站。
这是全国唯一一个“乡村振兴火车站”。受地形地貌限制,车站采用半隧半桥方式设计建设,一半建在新华隧道里,一半建在澜沧江特大桥上,于2021年11月6日正式投入使用。
“小湾东站开通以来,我们特设‘共青团号’列车,由青年团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开展‘车上+车下’服务,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接力’。”昆铁局团委书记赵则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道。
驰骋的“共青团号”列车上,昆明客运段团委负责人李苑拿起话筒说道:“欢迎乘坐昆明客运段担当的‘共青团号’列车,旅途中我们的青年志愿者们将竭诚为大家服务。”
和一般列车乘务员的服务不同,这群青年志愿者身穿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捧着手鼓,以一场民族风情的现场演出开启了服务。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小湾东站开通后,老乡们从此告别了群山阻隔出行不便的困境,山里的农产品可以运出去卖个好价格,前来小湾东的人越来越多。小湾东镇大金龙酒店负责人蔡世忠深有感触,“火车通了后,来我这里住宿的外乡人越来越多,有来拍照的,有来钓鱼的。”
结束了车上的志愿服务,抵达小湾东站,车下的志愿服务又开始了。
昆铁“共青团号”青年志愿者来到位于小湾东镇岔江村乌骨鸡专业合作社,了解合作社生产情况。
养殖场地位于澜沧江畔的半山腰,地势陡峭。山坡上,一座座鸡舍零星分散在高高的野草丛中。合作社负责人李春华向记者回忆:“起初这些乌骨鸡由村民单独养殖,产量不高,志愿者们来了后,帮我们出点子,让村民们自愿加入合作社,自己拿鸡苗回家养,由合作社统一制定养殖标准,养殖场地、喂养程序等都按标验收,确保村民自家养的鸡能够达到标准,扩大生产的同时还能帮村民提高收入。”
“我们都是乌骨鸡客户,除了昆铁定向采购,我们个人还会单独购买,我老婆坐月子时就买了好几只。”志愿者任星火说。如今,乌骨鸡养殖成了小湾东镇老乡们致富的道路之一。
坐落于小湾东镇新民村的泡核桃加工厂是昆明局集团公司2022年对新民村的重点帮扶项目。
小湾东镇盛产泡核桃,核桃品质优良,是当地老乡的主要经济作物。随着动车开通,“共青团号”上的青年志愿者不仅在车上开展“山货出村助农行动”,还来村里帮着村民一起采摘。
新民村党支部书记查少斌介绍:“以前,老乡们的核桃主要是外面的商贩进来买,或者是自己背到街上卖,有时候商贩不来,新鲜摘下来的核桃品质就会受到影响。大家都渴望有一个核桃加工厂,能够在家门口就烘干核桃、出售核桃。”
在了解到老乡诉求后,昆明局集团公司决定援建新民村核桃加工厂,昆铁青年驻村干部杨德广带着“共青团号”志愿者一道帮助当地完成了核桃加工厂的建设投产。
杨德广介绍,核桃加工厂投入使用后,老乡们的核桃销售有了稳定的渠道,还为村民们提供了就业机会。2022年,泡核桃加工厂收获颇丰,合计销售96.4万元。除此之外,泡核桃加工厂还可以加工核桃油等,扣除各项成本,泡核桃加工厂2022年为村集体经济贡献12万余元收入。
昆明客运段中老铁路列车长赵莹静这次来小湾东镇,还有一个特别的安排。“腊月二十九,我们的志愿者带着窗花对联、学习用品、肉、米油等年货来过一次,提前备了一顿年夜饭过春节。”不到一个月,赵莹静再次来小湾东镇,是要为杨财琦过生日。
去年8月,赵莹静作为昆铁“共青团号”青年志愿者到小湾东镇进行爱心帮扶时,认识了杨财琦。
12岁的杨财琦父母双亡,跟着奶奶生活,靠孤儿补助和低保维持生计。得知杨财琦的情况,赵莹静决定“结对子”,“我也没有弟弟,就认了财琦做弟弟。”
2月13日傍晚,赵莹静带着早早准备的蛋糕,和志愿者驱车一小时的山路,来到杨财琦家。吃完蛋糕后,赵莹静拉着杨财琦询问,并认真检查他的作业。临走时,还一再叮嘱。
赵莹静说:“除了物质上的帮助外,我觉得财琦还需要精神上的关爱与支持,让他自信地成长。”
“这趟乡村振兴‘共青团号’列车开通以来,形成了‘车上+车下’志愿入村助农助学模式。通过撬动铁路资源投入,扩大车、站、村、地项目衔接,助力80余万山区群众出行,在84个村入村助农,孵化合作社助力村民增收1726.6万元,1207名村民和大学生到铁路就业,还打造了‘千年彝寨,云上小湾’旅游品牌。”赵则表示。
公益“慢火车”上的“快”青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围围
“平时休息日没有什么事,我就会报名参加‘共青团号’公益慢火车的志愿服务。”2月15日,2023年春运最后一天,昆明至元谋西的7466次“共青团号”列车上,国铁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青年志愿者周学党一边巡查车厢情况一边和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对话。
10分钟前,周学党和志愿者一起载歌载舞,为乘客带来了文艺表演。没做任何休息,勤快的他又开始巡查车厢,查看乘客是否需要什么帮助。
周学党是中老铁路高铁动车组的一名列车长,帅气、干练的他,语速飞快,却是个心细的男人。
“这个绳子得再系紧点,否则不稳当。”在6号车厢,一位50多岁的大妈正收拾背篓准备下车,周学党停下脚步提醒,并动手帮着系好绳带。
7466次“慢火车”真的很慢,单程运行245公里,“复兴号”1小时29分就能跑下来,“慢火车”却需要5小时14分,沿途停靠6个客运站和7个乘降所,票价最高30.5元,最低4元。
前来坐车的除了提着菜篮、背着背篓要去集市卖菜的菜农,还有拎着大包小包探亲的村民、外出务工者和求学青年……
“票价几十年都没有变过。”周学党介绍,“在这个快时代,这些‘慢火车’把一个个小村落串起来,成为乡亲们走出大山的便民车,甚至是有些村子唯一的出行工具。”
每年入夏后,车厢里就更热闹了。水果、野生菌大量上市,沿线村民会挑着担子、背着背篓上车,前往镇上销售,有时候还没到站,在车厢里就卖完了。周学党告诉记者:“我特别喜欢慢火车上的烟火气息,每节车厢专门设置了农产品摆放区。”
志愿者张羽彬更是“快”人一步,被同事们誉为“用心金花”,因为除了业务认真细致,还有一项设计专长。他结合各条线路特点,设计了昆铁文创产品,如收纳袋、学习用品等纪念小礼品。
90后的张羽彬2022年暑运调入高铁车队。爱学习的他,把每一次出乘都当作学习的机会,把途中遇到的事和“前辈们”的处理办法,都用小本子记录下来,很快适应了高铁的快节奏、高客流量。今年春运,他已成为动车组的主力军。
结束上一个班次的跑车任务,张羽彬有3天休息时间,他报名参加“共青团号”公益慢火车志愿服务,“每次有奖问答环节,看着抢答成功的乘客,拿着自己设计的文创产品时那开心的笑容,我也觉得很幸福快乐。”
在这趟火车上,像周学党、张羽彬这样的青年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是昆明客运段不同线路和列车的乘务人员,平时只要一有空,就自发到“慢火车”上为老乡们开展助农活动,有时还帮助乘车的孩子补习功课,“这趟车还是沿线求学孩子的通勤车,上下学时间,车厢里都是背着书包的孩子。”
每逢传统节日,这群志愿者会特别装饰车厢,编排文艺活动,给乘车的乡亲带去节日的问候,他们已经与经常乘坐这趟列车到元谋卖菜的老乡们成了“老相识”。
“用一种‘慢’方式,见证‘快’时代下的中国温度。”周学党说:“我们这一代铁路青年赶上了好时代”。
青年“跨界”当起“临时”乘务员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卓琼 通讯员 吴朋珊 汪翰
早春的九江,春寒料峭。在江西九江火车站的5站台,K1523/4次“共青团号”列车即将载着1052名旅客开往广西南宁。人群中,身披红绶带的王志鑫,个子不高,身姿矫健,他时而抬手引导方向,时而俯身帮抬行李,绶带上“共青团号欢迎您”的字样格外亮眼。
从九江到南宁,K1523/4次列车跨越1488公里,横跨赣、湘、桂三省区,是中国铁路南昌局在今年春运加开的运行里程最长、运行时间最长的一趟“共青团号”旅客列车。王志鑫和另外27名鹰潭工务机械段的团员青年是这趟加开列车的“临时”乘务员,这群平日里开大机、挥洋镐、敲螺栓的小年轻,服务起旅客来,暖心又贴心。
“奶奶,7号车厢这边走,我带您过去。”看到一名老人腿脚不便,王志鑫快步上前,一手接过行李,一手搀着老人,将老人送到座位上,并帮忙放置好行李。细心的他,还掏出一张重点旅客的笑脸贴纸贴在这位老人的座位上。这是王志鑫跟列车长学到的服务技巧,这张小小的贴纸,可以帮助乘务员在巡视车厢时更快速地找到重点旅客,关注他们的情况,及时提供帮助。
刚入路不久的王志鑫今年第一次以铁路人的身份参加春运,也是第一次担当列车乘务员。首次春运便值乘“共青团号”品牌列车,让他激动又紧张。列车出发前,他就查阅沿途天气状况、到站信息,学习如何服务重点旅客,早早做足了功课。
为了更精准地服务旅客,这趟列车还成立了临时团支部,将团支部职能与值乘流程、团员义务与岗位职责、作用发挥与优质服务相融合,发挥团支部最大服务效能。南铁团委“青小柠”服务品牌也在K1523/4次“共青团号”列车上持续发光发热。“用心服务、热心提醒、诚心帮扶、暖心微笑”青小柠“四心工作法”成了王志鑫他们暖心服务的标准守则。
为了更好服务旅客,K1523/4次“共青团号”列车在车厢内增设了供小朋友读书的“图书角”、给手机免费充电的手机“加油站”,还提供“爱心专座”“爱心百宝箱”等,让旅客感受到“共青团号”青年品牌不一样的服务。
“来,一扫即知,‘码’上工作,有需要找工作的吗?”列车从南宁站折返时,车厢里响起了一个洪亮的声音,24岁的杨磊正给旅客分发“青小柠”务工信息卡。广西地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为了方便乘车的务工人员寻找工作,乘务员将列车途经城市的招工信息汇总成一个二维码,旅客只要扫一扫,就能快速了解当地用工需求。
45岁的王贵凤今年第一次跟随老乡从广西南宁前往江西九江务工,原本打算到九江再找工作的她,在“青小柠”务工信息卡的二维码里找到了心仪的工作。“真是没想到,刚才厂子里就给我打了电话,要是我愿意去,出了火车站,就有车子来接。”王贵凤不停地向杨磊他们道谢。离家门、上车门、进厂门,一个小小的二维码为乘车的务工旅客搭建起新的追梦平台。
“叮咚,您有一份新的求助工单。”“请注意,您有一份新的出警协助。”深夜22时15分,K1524次列车从桂林北站开出不久,列车长和随车乘警的手机终端上分别接到了来自铁路12306平台和柳州市公安局110报警中心发来的信息,请求乘务组在列车15号车厢35座寻找一名从柳州上车的女孩。
接到通知时,负责15车乘务工作的夏芬正在打扫车厢卫生,她快速赶到35座,可座位上并没有人。夏芬着急起来,她在人群中几番寻找,最终在厕所里找到了这名离家出走的15岁女孩。为了安抚女孩情绪,夏芬将自己带的水果和泡面分给她,还和她拉起家常,并积极与女孩父亲取得联系。在夏芬的开导下,女孩最终同意在株洲站下车,和父亲一块儿回家。
从江西鱼米之乡到广西八桂大地,这趟列车串起的沿途美景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旅客,从广西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线路工罗文豪因热爱旅游和擅长英语,值乘之际,便当起了列车上的“翻译官”和“旅游推介大使”。首次参与春运值乘任务的00后乘务员何沁怡则拿起画笔,给旅客画像。
“‘共青团号’列车是引领铁路团员青年勇于担当、实干建功、涵育精神的重要载体和独有品牌,列车值乘人员都是从各单位挑选出的业务能力突出的团员青年。”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团委书记王荣飞介绍,2019年至今,南铁青小柠“共青团号”列车已经与旅客相伴5个春运,今年,除K1523/4次青小柠“共青团号”列车外,南昌电务段、鹰潭供电段、南平工务段等单位同样积极投入“青”字号品牌创建,一支支青年队伍佩戴团徽、亮明旗帜、亮出身份,忙碌在春运大潮中。
火车上见证大凉山新变化
通讯员 陆驰 舒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
“呜……”2月8日13时33分,在嘹亮的汽笛声中,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西昌机务段“共青团号”青年班组担当的5634次公益性“慢火车”,满载着大凉山沿线的乘客缓缓驶出了西昌火车站。
15时57分,5634次列车在新凉车站对标停稳后,副司机廖正孝指着外面对司机何风说:“师傅,看,沙马木呷家的红色大门终于在正月里安装好了,红通通的真喜庆呢!”
“大门就是我们上趟拉上来的嘛!” 何风回答。
“木呷大哥还说叫我去他家请我吃坨坨肉呢。”廖正孝回忆。
在二人的谈笑声中,列车准备开车了,师徒二人驾驶着“慢火车”平稳出站。
2月9日7时51分,“共青团号”青年班组司机徐雷和谭城机班值乘5633次“慢火车”平稳停靠在尼波站1道。
站台前面的一户人家里,走出一群穿着彝族盛装的青年男女,准备乘坐“慢火车”出行。
值乘司机徐雷知道,这是班组成员经常去接饮用水那户人家新婚的儿子,准备去新娘家“走人户”去了。
徐雷笑着对副司机谭城说:“看!老乡接亲、回门的时候,都是我们当专职司机,我们开‘慢火车’是不是很有成就感?”
谭城说:“是啊,上趟我们是接新娘回来,这趟是送新娘回家,虽然我入职不久,但是感触还是很深了,觉得老乡把火车当‘婚车’,真是挺有意思的。”
“共青团号”青年班组,其前身为“扶贫先锋号”青年包乘组,班组成员平均年龄28岁。他们把开好“慢火车”、服务沿线乡亲作为自己的使命,他们以守护每一趟值乘的安全为目标,总结研究出“精准对标”“全程抢点”等操纵法,确保了“慢火车”常年正点率达到95%以上,每年为50余万人次彝族乘客提供优质牵引服务,获得了凉攀地区人民群众特别是彝族同胞的好评和点赞。
这些年来,“共青团号”青年班组和沿线很多老乡都很熟悉。他们和老乡像亲人一样。
在站停的时候,班组成员经常热情地和上下车老乡打招呼,沿线的彝族老乡也把他们当成亲人。看见哪家盖起了新房,看着沿线老乡都逐步富裕起来,他们由衷地高兴。在班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班组荣获成都局集团公司2022年度“新时代 成铁榜样”的荣誉称号。
春运期间,这群来自五湖四海的90后年轻人,也一直坚守在岗位上,一如既往地严格执行作业标准和各项安全措施,用切实的行动确保“慢火车”安全正点,为乘客带来更好的乘坐体验。
吕梁大山里的“共青团号”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志中
2月17日,穿梭在吕梁山间的C153次“共青团号”列车上,一派“春意盎然”。22岁的列车长张扬青说,山西人讲究“三六九,往外走”,尽管春运刚刚收尾,但没出正月,列车上依旧人气不减。
C153次列车是太原南至吕梁间公交化开行的复兴号动车组,之所以称之为“共青团号”,是因为该乘务组人员组成以团员青年为主,大多是95后,平均年龄28岁,分别由太原客运段、车辆段、机务段以及铁路公安处乘警队青年联合担当。
2021年,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根据客流实际,在太原南站至吕梁站间“公交化”开行12趟动车,其中就设有两列“共青团号”。
“灰毛驴驴上山灰毛驴驴下,一辈子也没坐过那好车马”。曾广为流传的一首山西民歌,道尽了昔日吕梁山间的出行不易。如今已然大不同,“共青团号”动车驶上了服务老区人民的征途。
“这趟车客流量比较大,当前正是节后返岗返校高峰,大家一定要加强安全提醒。硬座车厢比较拥挤,到站前要提前15分钟提醒旅客,以防客流拥挤影响下车。”在2月17日值乘前集合时,张扬青不断叮嘱大家,确保各项工作到位。
“乘客越多,乘务员越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张扬青介绍,列车巡视是乘务员的主要工作之一,尤其春运人多行李多,为提高效率,一趟巡视乘务员须兼顾安全宣导、帮扶旅客、设备设施检查等6项工作。
吕梁山区曾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近年来,当地开展护工培训,让数万名围着灶台、老公、孩子的“三转婆姨”走出大山,也让“吕梁山护工”这一品牌叫响全国。
今年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复兴号动车开进吕梁山的第一个春节,对于在外务工的“吕梁山护工”来说,这个春节不仅回家的路好走了,外出打工也更便捷。
“过去吕梁一下雪,要么断了路,要么一早摸黑就得出门,到北京已是夜晚。如今复兴号最快一个多小时就能到太原,连上转车去北京,总共不过四五个小时。”春节一过,“吕梁山护工”许艳平就带着姐妹们乘坐“共青团号”,踏上了进京复工的路。
在张扬青看来,“共青团号”的开行,拉近的不只是亲情的距离,更加快了老区人民奔向小康的脚步。越来越多吕梁儿女走出大山,搭乘这趟列车,开启新生活。
据了解,在“共青团号”上,值乘人员时刻佩戴党徽、团徽、共青团号臂章,亮身份践承诺,个个都是通过竞赛选拔出来的业务标兵、服务标兵。
春运期间,参加过红十字急救培训员的乘务员时璐,巡视中发现一位乘客状态有些异常,当即上前关心询问。其间,旅客出现腹痛呕吐、精神恍惚等症状。时璐忙而不乱,一边展开应急处置,一边请同事通过列车广播,从热心乘客中找到专业医生,现场展开救助,最终乘客转危为安。
与此同时,张扬青等还及时与乘客家人取得联系,决定请该乘客提前下车就近就诊,并协调地方车站,对接亲属进站接人,及时保障了乘客健康安全。
据悉,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担当值乘任务的太原客运段还在“共青团号”列车上推出列车智能服务功能介绍,并增设流动岗,帮助旅客快速查询中转换乘路径,为老区人民出行提供更贴心的乘车体验。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