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新篇 开新局|2023年,常州市科协工作这样干

3月3日
常州市科协第十二届委员会
第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
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任洪兴作工作报告
报告提出
扎实履行“四服务”职能
全力推进“六大工程”
为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常州答卷
作出科协积极的贡献
带您了解
常州市科协的2023年工作安排
↓↓↓
2023年
常州市科协工作这样干
2023年全市科协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工作会议和省科协十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深入推进“532”发展战略,瞄定“打造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和阔步迈入GDP万亿之城”的目标,扎实履行“四服务”职能,全力推进“六大工程”,进一步增强“人一之我十之”的使命感、“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关键时刻见真章”的紧迫感,为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常州答卷作出科协积极的贡献。
一、实施“凝心铸魂”工程
着力提升思想政治引领能力
01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落实《市科协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方案》,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决扛起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更加坚定不移为推动常州现代化建设贡献科协力量。组织开展“学习贯彻二十大 踔厉奋发建新功”主题活动,通过“书记领学”“专题研学”“实干践学”等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市科协党组成员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1次以上,撰写调研报告不少于1篇。举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辅导报告会,举办爱国奋斗奉献精神教育培训班。在常州科普网、“龙城科普”微信公众号开设学习专栏,宣传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先进典型。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召开分析研判会,举办专题培训和专题党课,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水平。
02
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牢固树立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融合发展的理念,持续探索党务与业务深度融合的项目化、品牌化、实效化的实践路径,形成党务业务“一盘棋”。以“科创中国”试点建设为抓手,以服务“532”发展战略和“两湖”创新区建设为目标,实施《探索“三融”新模式 推动服务“强精优”》党建重点项目,坚持党建与“科创常州”融合,做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坚持党建与“智汇常州”融合,做精人才强市建设服务;坚持党建与“科普常州”融合,做优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服务,推动机关党建与试点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03
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通过立体化推进、分众化宣传,推动科学家精神进学校、进院所、进企业,不断厚植创新文化沃土。全年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道德讲堂”等主题活动5场次。深化“江苏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变基地为“讲堂”,开展沉浸式学习、情感式感悟、体验式研学。继续实施“科学家故事采集”工程,重点打造本土科学家——华罗庚大IP,做深做实品牌内涵。积极推动“常州籍院士”小故事活化利用,注重时代化表达、数字化呈现,结合抖音视频推动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深入人心。发挥“常州市年度科技人物”等典型模范作用,围绕思想讲故事,立足精神做文章。
04
抓实党风廉政建设
严格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细化延伸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目标,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左右协调、上下联动的责任网。加强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努力做好“后半篇文章”,推动整改常态化长效化。配合派驻纪检监察组围绕“科创中国”“科创江苏”项目资金的使用实施好全程“全周期管理”。开展廉政风险隐患排查,召开廉政专题报告会和廉政集体谈话会,落实《市科协党员干部外出学习培训考察谈话制度》,深化正风肃纪,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不断强化“党徽、国徽、会徽”意识。
二、实施“科创常州”工程
着力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
01
强化会地合作
积极对接国家级、省级学会,争创“科创中国”试点建设区域样板,聚焦提升建设效果、扩大辐射带动力,全年至少形成5个科技服务成果、1个优秀典型案例。围绕市委深改工作项目和“532”发展战略工作重点,运用好、宣传好“科创中国”试点成果,推动试点工作走深走实。全年承办省级以上学会研讨会、学术交流会、重大赛事活动等5场次以上,不断深化会地合作成效。探索推进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与常州宏大智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建设“中科国创(常州)数字智慧产业发展研究院”,打造会地企合作新模式。
02
强化项目落地
积极申报“科创中国”“科创江苏”项目,加大扶持力度,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结合。全年培育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协同创新共同体)、科技服务站等创新平台5个。持续推进新北区国家碳纤维复合材料检验检测中心、河海大学华罗庚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完善并继续以项目化方式推动“科创常州”专项行动计划,持续推动“科创常州”从“创品牌”向“求实效”转变。
03
强化平台建设
加强平台的推广和应用,确保我市在“科创中国”数字平台综合排名保持全国“第一方阵”。以各类会展赛为契机,通过宣讲、视频推介和发放手册等多类型相结合的方式宣传“科创中国”平台,新增入驻平台各类组织(企业)100家、入驻专家100名以上。持续放大平台作用,积极用好“问题库”“项目库”“开源库”,促进平台的科技成果转化、需求有效对接,提高服务实效。积极组织企业参与科创中国系列榜单的评选,提升常州的科创影响力。
04
强化助企服务
持续强化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在规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行业和商会新建30家科协组织。持续打造蜂巢能源院士协同创新中心等省会合作品牌化科技服务平台,指导龙骏环保创建院士协同创新中心开展相应工作,推动中心解决企业“卡脖子”技术难题。继续推进“技术经理人入企”等品牌服务,做好“揭榜挂帅”工作。加强创新方法应用培训,组织2场TRIZ创新方法培训,培育创新方法应用人才100名。继续组队参加2023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加强专利信息应用推广,形成科技信息应用成果案例100个。
三、实施“科普常州”工程
着力提升科学素养服务能力
01
完善科普工作机制
认真履行《纲要》办职责,组织召开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制定年度工作要点,不断提升科普工作成效。围绕食品安全周、防灾减灾日、地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联合纲要成员单位开展“一月一主题”科普宣教活动。指导溧阳市积极创建省级科普示范县(市、区)。推进与钟楼梧桐苑社区、殷村开展基层结对共建,引导带动各级科协组织主动融入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构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为阵地,以志愿服务为重要手段的全社会协同科普网络。组织科技志愿者服务能力培训,提升科技志愿服务水平。组织开展优秀科技志愿者认定工作,助力提升科技志愿者数量、平台志愿活动数量、科普中国信息员注册人数等相关指标。
02
加强科普资源供给
加强本土科普人才培养,积极组织参加省优秀科普作品评选、科普公益作品大赛、科普摄影大赛等活动。开展第14届“良春杯”科普作品大赛,推进优秀科普作品出版资助项目,激发我市科普科幻作品创作热情。围绕“全国科技周”和“科普日”打造“华罗庚”科创品牌,争取开展重点科普活动800项以上,进一步为常州市民提供丰富优质的科普资源。
03
创新科普传播方式
用足、用好“科普中国”和“科普江苏”资源,丰富常州市科协“一网两号”科普内容,有效提升“一网两号”关注度和阅读量。发挥“科普大屏”实效,及时更新科普内容,实现“全天候”“无死角”科普传播。打造“炮炮兵”等科普短视频为主的高质量原创科普内容,坚持科普传播由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有效提高科普传播质量和效率。
04
推进科普设施建设
认真落实全域科普工作,深入推进省“基层科普行动计划”,争创5家省级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加快构建以社区科普馆、企业科普馆、流动科普馆为骨干,以各类科普基地为支撑,以基层科普设施为补充的科普场馆网络。支持辖市区打造“一区一特”社区科普馆,稳步推进天宁区科学探索中心联合共建项目。积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支持鼓励每个辖市区选择1-2家大中型企业打造企业科普馆。引导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科教文卫事业单位和学会科普组织,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科普教育基地、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等科普场所广泛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开发开放优质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
05
打造科普活动品牌
进一步细化完善《做好常州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科普服务工作的意见》,以“小切口”讲好“大主题”,推进在常州市直播电商行业成立科协组织,打造全市就业形态劳动者科普品牌。不断丰富科技俱乐部、科学类公益课程、科普教育基地、科普讲座“四张清单”,服务中小学“双减”背景下的科学教育。指导市级科技俱乐部广泛开展培训、交流、推广、项目竞赛活动。结合常州市第三十五届科普宣传周,举办首届“华罗庚”青少年科技节,不断提升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命名市级“十四五”第三批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10所,做优“我们爱科学”青少年科技教育品牌。联合国家级、省级学会开展公益科普活动。继续牵头组织常州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科普游”、“百场科普讲座进基层”等群众性科普活动。积极组队参加省全民科学素质大赛、省农民素质大赛、诗词里的科学大赛、老年人智能手机大赛四项竞赛,做实“惠民科普”品牌。
四、实施“智汇常州”工程
着力提升科学决策咨询能力
01
深化学会改革发展
加大对学会党建工作的指导力度,在民主办会、业务职能、重点工作等方面加强党的领导,在学术交流、决策咨询、志愿服务等方面发挥党组织作用。将新一轮学会能力提升计划融入“科创常州”项目,定期召开秘书长培训会、片组交流会,组织开展学习考察活动,全年培育“一流学会”“特色学会”10家。以科技社团等级评估为抓手,联合市民政部门加强日常管理,深化绩效评估结果运用,着力提升学会服务创新发展能力。畅通学会吸纳与退出机制,依规撤销运行不规范学会的团体会员资格。
02
提升人才服务能力
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坚持爱才、育才、引才、用才,建设有温度的“科技工作者之家”。支持青年人才发展,做好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各类中国科协及其他省部级科技奖项候选人推选提名工作。联合市委人才办、市科技局做好首届常州市年度科技人物选树工作,大力宣传在人才强市建设中涌现出的优秀科技人才。举办第七届“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做好常州籍院士的日常联络服务,谋划开展院士、专家常州行活动5场次以上。围绕我市“新能源之都”建设,开展各类学术交流对接活动100场,打造开放创新、融合互动的新生态新机制。推进市级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全年评选30名青托人才。组织全市高层次人才参加健康体检和考察休养。
03
发挥科技智库作用
积极争创省级科技创新智库基地。加强对软课题的过程指导和评价转化,提升《常州自然科学》杂志的质量和吸引力,办好第十七届“常州市优秀自然科学论文”评选活动。积极动员市级学会、高校科协、辖市区科协和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参与建言献策,扩大建议来源,提升建议质量,打造高水平《科技工作者建议》。加强对学术年会、主题论坛、科学沙龙、调研课题等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五、实施“海智常州”工程
着力提升科技人才引育能力
01
健全海智工作机制
加强与省科协国际部和省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中心的联系,积极搭建交流与合作网络,进一步完善引才引智模式。贯彻落实市委人才工作部署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对接人才信息和人才项目指标。吸纳5家单位加入“常州市海智引才联合体”,新聘请6名“海智大使”,充分发挥引才作用,提升引才质量。
02
深化海智基地建设
鼓励支持中以(常州)创新园创建国家级离岸基地,发挥武进国家高新区等8家国家和省级海智基地和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海智国际研发社区”作用,助力我市国际科技合作“一区一名片”建设。优化海智基地服务功能,推动海外人才、技术、项目、产品、企业等全方位与常州对接,全年组织海内外项目路演10场,引进海外合作项目10个。加强与英中人才发展协会、美国硅谷高创会等海外科技社团战略合作,推动海外科技团体的科创资源与常州市创新发展形成更大合力。
03
培育海智活动品牌
聚焦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做优“海智面对面”活动品牌,通过搭建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云对接”“微沙龙”,围绕新能源、智能制造、先进碳材料等举办“海智常州·才聚龙城”活动4场次。积极承办中国科协海智办、国家级学会和省科协重点海智品牌活动,进一步以品牌服务地方集聚海内外高端人才和项目。围绕我市重点产业,持续组织好本地海智基地、科技企业、园区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下海智活动。继续承办第九届苏台青少年科技创意创新大赛,深化我市与台湾青少年科技交流与合作。
六、实施“固本强基”工程
着力提升综合服务保障能力
01
进一步提升组织力
培育和打造常州市“4+1”工作品牌,推动“四长”工作项目化,召开“四长”工作推进会,指导辖市、区科协积极创建“四长”工作室,实现工作阵地和服务职能的有效覆盖。深入开展“4+1”工作质效评估,推动“四长”工作与人才队伍建设、科学普及、学术交流、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进一步激发基层科协组织活力。
02
进一步提升凝聚力
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和选拔任用力度,统筹用好职务职级资源,不断优化机关部门、直属单位人员结构。坚持从严从实管理、关心关爱到位,推动干部职工在事中练、一线磨、同台赛,让每一位干部职工都“眼里有光、肩上有责、心中有数、手上有法、脚下有土”。组织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积极向上争取干部挂职锻炼机会。完善年度和平时考核方案,紧扣“四服务”职能定位,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突出目标导向和结果反馈,引导激励干部队伍担当作为。
03
进一步提升服务力
推动数字化组织赋能,运用互联网手段为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建好用好“科协代表之家”平台,加强市科协十二届常委、委员、代表工作交流。推进市科协委员小组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科协工作的积极性。从委员、代表最关心最关注的事着手,继续开展为委员订报、送生日蛋糕等暖心行动,进一步营造科协组织“家”的温暖。
04
进一步提升保障力
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全面加强对市科协大楼安全隐患的排查,严格排查线路老化、消防设施、用水用电等重点环节,确保不留死角。加强对各类活动的安全组织。加强对“科普游”以及青少年科技教育俱乐部活动的安全教育,压实安全责任。全力做好文档保密、提案办理、办文办会、疫情防控等综合服务保障工作,确保责任层层压实,有效保障市科协各项工作高效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