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走单骑》:于历史烟火和时代温情,认识厚重多彩的吐鲁番

图片
图片
图片
      提到吐鲁番,很多人会自然而然联想到葡萄沟、火焰山、哈密瓜,还有热情的歌舞,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
  然而,在追完了《万里走单骑》第三季新近播出的两期节目后,不少观众表示被刷新了认知。“原来,吐鲁番有这么多迷人的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向我们诉说着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辉煌历史,让我们站在东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品读中华文化的开放包容之美”,有观众惊叹道。
图片
  两期节目中,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带领“万里少年团”成员先后探访了坎儿井、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千佛洞、吐峪沟等遗产地。从深入了解至今仍在活用的地下水利工程奇迹,探索“火洲绿意”的奥秘所在,到将目光对准丝绸之路上的一颗颗璀璨明珠,带着好奇与敬畏之心,拾取前人留下的吉光片羽……《万里走单骑》用生动可感的形式触摸“文化润疆”的历史脉动,并走进民风淳朴的维吾尔族家庭,于人间真情和幸福日常中,体验独属于吐鲁番的色彩与温度。
  节目播出后,新疆地区众多专家学者给予高度评价,点赞节目立足新疆本土优秀文化,结合现代视角和年轻语态,通过多层次、立体化的表达,呈现了展示新疆历史沿革、展现中华文化底蕴、展露时代人文风尚的中国故事,这不仅是主流媒体践行“文化润疆”媒体责任的有力体现,也为吐鲁番学如何从“冷门绝学”变“大众显学”提供了鲜活样板。
图片
擦亮丝路印记
解码“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基因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何以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最新两期《万里走单骑》溯源文化根脉,立体且生动地阐释了“一带一路”先天独具的历史信任。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节目所聚焦的吐鲁番,作为丝绸之路上的要冲,历来是各民族繁衍生息的家园、各种文化交融碰撞的枢纽。“万里少年团”以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为载体,擦亮在漫长而辽阔的时空场域里的丝路印记,不仅是对话过去,更是在解码“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基因,引领更多观众理解当下、展望明天。
  在火焰山下,“万里少年团”骑着骆驼,穿行在大漠之中,试图体验昔日在此来来往往的人们的心境。他们摊开国宝卷轴《丝路山水地图》(复制品),随着这幅长达30.12米的青绿山水手卷逐步展开,仿若走了一趟丝绸之路的大全景。
图片
  从高昌故城到交河故城,雄浑的古城遗址,见证了昔日的丝路繁荣。尽管如今望去,满眼皆是颓垣败壁和荒烟蔓草,但经由专家们的解读,历史清晰如昨。城垛、街巷、庙宇、市井、官署、作坊、民居……纷纷鲜活了起来,观众似乎能够穿越千年,望见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们当年在此旅居、交易、生活。
  行走在昔日丝绸之路上,“万里少年团”还通过壁画、文书等实物,触摸彼时的人间烟火。珍贵纸本文物“石染典过所”,捎来一位叫石染典的商人靠十头驴载货往来于丝绸之路的信息;透过洞窟壁画上一种来自波斯地区的联珠纹,观众可以想象西来的虔诚信仰者沿壁作画的样子……
  正是这些遗迹的存在,才让丝绸之路不是人们口耳相传的传说。这些在历史上闪亮的坐标,没有因为时间和风沙的洗礼逐渐黯然,反而在各族人民共同的保护中,绽放出被岁月打磨出的独特光泽,串联起悠悠丝路的千里万里。《万里走单骑》在行走、体验、解读中讲述它们的前世今生,即是在历史与现代的交响中,聆听丝绸之路生生不息的脉动。古代丝绸之路早已证明,文明的交流互鉴最为灿烂——这本身,即是今天中国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逻辑和人文基础。
  正如老单在节目中所说:“丝绸之路的作用,远不止是一个经贸之路,它实际上是一个文化交流之路。它带着我们时代的信息,带着中华传统文化,也带着和各国友好交往的这种愿望,不断走向更广阔的世界。那么这条路今天还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丝绸之路,还在不断地延伸。它不是历史,它是当代,它是未来。”
图片
见证团结之花
徜徉于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
  百余年来,丰富的新疆考古发现,探索了中华文明起源的新疆篇章,实证了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的有效治理,持续铸牢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万里走单骑》着力从大众耳熟能详的文化元素入手,充分挖掘和运用新疆各民族交往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努力讲清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重要成员。
  两期节目中,一个个极具代表性和感染力的实证,让观众穿过历史的征尘,感受丝路上的儒风汉雨,文脉与共。
图片
  在高昌故城,“万里少年团”重走玄奘“西天取经”之路,听专家讲玄奘和高昌王之间迎接、讲经、结拜、重礼送行的动人故事;一块复制于阿斯塔那墓出土文物的宝相花月饼,让“万里少年团”有幸品尝到了1400年前的唐代同款美味;一份童趣盎然的“唐代小学生作业”,记载了高昌学子当年抄写《论语·郑氏注》时的情景……
  今天,吐鲁番地区生活着维吾尔族、汉族、回族、哈萨克族、蒙古族、锡伯族等27个民族。和千百年前一样,各族人民在这里共同繁衍生息,安居乐业。他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度、共创、共话热气腾腾的日子。
  节目镜头下,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暖意无处不在:在坎儿井民俗乐园里,热情的维吾尔族老乡为远道而来的客人们送上新鲜的瓜果;在原种场,村民们以最高礼仪迎接“万里少年团”,无论是丰盛的当地美食,还是淳朴的待客之道,都让人感受到了当地百姓生活的平和滋润;在库木塔格沙漠,数以千计身穿维吾尔族传统服装的人们汇聚成人海,“万里少年团”围聚在那孜库姆方阵中,感受着来自麦西来普的热情和快乐……大家一起吃饭、一起畅谈、一起跳舞、一起唱歌的场景,勾勒着相亲相爱的美好生活图鉴。
图片
讲好世遗故事
让中国式表达的“冷门绝学”光耀世界
  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即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目前研究这种汇流现象和汇流规律的地区,最好的、最有条件的恐怕就是敦煌和新疆”,而在新疆,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当属吐鲁番。
  吐鲁番学与敦煌学堪称“丝路双璧”,都属于典型的“冷门绝学”。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它们的话语权都被西方学者所掌握。自1983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以来,经过40年的发展,敦煌学已成显学,吐鲁番学虽也获得了长足发展,但相关研究和大众传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万里走单骑》充分发挥人气文化节目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以两期的篇幅,对散落在那片热土之上的历史遗产进行了立体而鲜活的展示,广泛涉及石窟、寺庙、墓葬等不同遗址,以及壁画、手卷、写本等不同文物,尽管无法穷尽吐鲁番的全部“宝藏”,但节目足以让每位观众心生向往,想要亲自去感受那份瑰丽与厚重。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万里走单骑》还精心刻画了一组组可爱、可敬的人物:表示“喜欢坎儿井水就跟喜欢爱人一样”的原坎儿井掏捞队员,经年累月攀爬上石窟修复壁画的“为时间打补丁”的文保人,还有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家庭……尤其是当新疆歌手艾热站在广袤的戈壁滩上高歌《千里万里》时,观众无法不为之感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深情地热爱着、奋斗着、幸福着……“万里少年团”用致敬美好生活的歌舞表达,希望使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感受吐鲁番的活力,感受到这里不断蒸蒸日上的生活热情。
图片
  《万里走单骑》新疆站的播出,特别获得了新疆年轻人的欢迎和点赞。短视频博主阿依图娜称“节目给我带来了很多的灵感和启发,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够取新意、添创意,在宣传新疆本土优秀文化的道路上更好地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自媒体工作者郝好感慨道:“新疆有宽广的地域、丰富的物产,通过节目,也看到了我们淳朴的民情,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通过我们的视频,让我们的新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全国青联委员、新疆政协委员、新疆青联常委文化艺术体育界别秘书长王洋同样备感激动,表示“《万里走单骑》厚植家国情怀,既让我们感受我们的前辈的伟大,也让我们觉得,生活在这片热土上,应该把我们的祖国、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