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生态环境|美丽河湖,绘就人水和谐秀美新北

绿树丛生、鹭鸟成群、鱼翔浅底,初春走进新龙生态林,69岁的老常州人黄荣生感叹:记忆里的江南水乡,又回来了。
图片
此番美景背后,是久久为功奋力打好碧水保卫战。翻阅新近发布的常州市新北区水环境质量成绩单,全区8个国省考断面连续五年达标率100%,优Ⅲ比例100%,其中国考断面优Ⅱ比例100%;协同治理陆域水域污染,299个交办排污口的监测溯源等相关工作全部完成,143条黑臭水体全面消除。
常州新北,因水而兴,缘水而美。在日前召开的全区水环境治理工作推进会上,常州市新北区区长石旭涌表态掷地有声: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既要打造标杆示范,更要补齐“短板”,高质量推进河湖综合治理,推动美丽河湖向幸福河湖迭代升级,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环境。
1
迎难而上,系统施策“责任治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生态环境部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水陆统筹、以水定岸,明确了总体要求、排查溯源、分类整治、监督管理、支撑保障五个方面的相关要求。
1月29日,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视频会议召开,要求太湖流域各地坚持系统化治理,抓住截污控源关键,全力推动水质持续改善、生态持续好转。
2月2日,全国首部全行政区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常州市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经由常州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5月1日起施行。
图片
强化责任治水态势,2月17日,新北区召开全区水环境治理工作推进会。国省考断面尚未能够稳定达标,劣Ⅴ类支流支浜整治仍有反复,河道沿线基础设施薄弱、污水管网存在破损、截污设施缺乏运维,部分板块农业面源污染严重……上下一致直面问题,凝心聚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力争在实现国省考断面稳定达标、支流支浜消劣圆满完成、农污设施建设进展靠前、重大水环境隐患清零等4个关键目标上取得突破。
2
固本清源,擦亮美丽河湖生态底色
悠悠碧水,浓浓绿荫;天蓝水清,万物葱茏。新孟河新北段,北起长江夹江,南与京杭大运河交汇,是重要的“引江济太”清水通道。近年来,伴随沿岸工业企业密布、人口聚集,污水排放量呈逐年增加,雨污混接、污水直排、支浜黑臭等问题日益突出。
图片
统筹部署,多管齐下,新孟河治水攻坚战正在打响。部门同频,形成强大合力。水利、农业、住建、市政、生态环境等多部门联动,切断源头污染,开展工业减排及“危污乱散低”专项治理,配套建设污水管网,实现雨污分流;新建多处泵站、引水闸,打通新孟河沿线水循环通道。干支同治,打通河网水系。新开河道24.57公里、拓浚河道62.66公里,打通新孟河“主动脉”;全线53个入河排口完成规范化整治并建立系统档案,日减排污水0.36万吨。累计投入6000余万元,新建多个引排水站,对沿线22条支流支浜“精准施策”,让新孟河有颜值有气质。
水岸同修,实现人水和谐。全面清理流域违法排污企业,减排废水21万吨/年,新建污水管网80公里,修复改造污水管网68公里,西源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结合沿岸绿化及景观工程,建立绿色生态屏障,打造“通江达太”水清岸绿风景线。建管同步,保障长制久清。构建“官方河长”+“民间河长”工作体系,无人机航拍、陆上巡查、水面保洁、全民参与,河道、支流支浜实现常态监测机制全覆盖。积极探索“水管家”综合治理模式,投建养运管一体化,共同发力全域水环境治理。
城水相依,人水相亲。主河支流“一盘棋”,通过一系列河道整治措施,新孟河水质稳定保持Ⅲ类水并持续向好,流域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得到恢复,成为新北区一张亮丽的水生态名片。
3
治管结合,水环境质量稳中向优
十里横河西起新孟河、东至德胜河,全长9200米,穿过罗溪镇镇区,宛如一条长丝带,其间碧春湖生态湿地,恰似丝带上的一颗明珠。
图片
这里岸坡为砂性土壤,抗冲刷能力较差,水流和暴雨冲淋引起的河岸坍塌水土流失,加之常年引水带来的泥沙,使得十里横河淤塞较为严重,水环境一度逐年下降。
治理迫在眉睫,十里横河全面开展清淤、岸坡整治、沿岸覆绿等整治工程,增强河道引排能力,提升河网水环境。
支流支浜消劣整治是打好碧水保卫战的关键一环,新北区成立支流支浜消劣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印发《新北区支流支浜消劣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一河一策”,通过采取控源截污、清淤活水、水系沟通、生态修复、长效管护等措施从源头上把控入河水质,计划今年全面完成一级支流支浜消劣整治任务。
治管结合,重点区域水环境“一张图”闭环监管。加大长江保护修复力度,完成化工园区中区、西区的雨水“明沟化”改造工程。加强水利、生态环境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常态化水质巡查、监测机制,强化沿江排涝泵站运行管理,确保入江水质安全。推进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加大重点河道排污口溯源排查力度,完成10条主要河道的排污口溯源排查。
4
水清岸绿,生态空间物种多样
1月,首次发现小鸦鹃来“打卡”;2月,首次观测到二级保护动物黑翅鸢……翻阅长江观鸟记录,令人不禁感慨“人退鱼鸟归”的转折悄然而至。
长江常州段岸线总长度25.8公里,全部位于常州高新区,曾是江苏沿江城市中长江岸线最短、功能布局最全、化工企业最密集、“化工围江”特征最明显的区域之一。
破解“化工围江”,关闭腾退全流程闭环。系统推进“停、拆、绿、提、转”五大行动,实施滨江新材料产业园“腾笼换鸟”“砸笼换绿”等计划,对标对表、挂图作战,以日保周、以周保月,奋力破解“化工围江”。在全省率先发布《化工企业安全关闭基本要求》《化工企业安全关闭现场监督管理服务规范》两项地方标准,形成了化工企业关闭腾退全流程闭环的经验做法。在2019年园区84家化工生产企业的基础上,现已关停搬转化工企业48家,占比达57%。实现沿江1公里范围内31家低质低效化工企业全部“清零”。
图片
保护生物多样性,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水生态空间。从荒田滩涂到繁华新港,从江心小岛到宜居家园,全力打造“四纵四横”多点生态体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完成沿江300米范围内生态复绿和景观湿地系统建设,累计种植乔灌木5万余棵,新增绿地超3000亩。
三级防控筑牢安全屏障。化工园区作为环境风险企业的主要聚集区,既是突发水污染事件高发区,也是各类敏感水体的重要环境风险来源。常州针对园区企业污染物来源及其特性,构建企业、园区、周边河流三级环境风险防控体系,以厂区为基本边界,以公共基建、厂区废水为防控目标,做到提前分级、精细分类,实现清污分流、降污排污的功能目标,全面提升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防控能力,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转变。
对于沿江的变化,常州高新区“守岛人”石厚林感慨颇深。“小时候,我们都住在岛上,白天在长江边游泳摸虾,晚上听着江水声入睡。我们的绿岛,如今又回来了!”
水岸共治,让美丽河湖映照幸福生活。如今,新北区正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北答卷。
信息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