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何以入选“2022年度四川改革典型案例”?

封面新闻记者 姜予恩
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全省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丰硕的经验和成果,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改革典型案例。在四川省委改革办评选出的“2022年度四川改革典型案例”中,泸州市“探索开展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入选。近日,封面新闻记者走进泸州市应急管理局,听泸州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光伟讲述泸州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故事。
封面新闻:2019年泸州市拉开了应急管理改革帷幕,请您谈谈目前已取得了哪些显著的成效?
王光伟: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泸州市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持续建立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不断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力应对了“9·16”泸县6.0级地震、“8·19”超20年一遇长江洪峰过境等47轮自然灾害,最大程度降低了灾害损失;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双下降”,坚决遏制了重特大事故,全市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泸州应急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获首届“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一是应急体系更加完善。泸州市应急管理局组建以来,先后整合了7个部门的14项职能职责,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应急管理机构,实行专班实体化运行,构建了一套自上而下、指挥顺畅的应急管理体系。
二是职能职责更加明晰。在全省率先建立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及党政领导安全生产职责清单,配套制定工作协助人和履职台账制度;建立了市级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清单,将200余项安全职责逐项落实到58个责任部门;率先制定实施《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实施办法》,配套制定巡查督查、提醒督促等10项制度清单;在全市17个重点行业领域5400余家企业推行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构建全员、全过程、全岗位责任闭环体系,安全生产党政领导责任、行业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
三是统筹优势更加明显。通过深化改革,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形成了上下协同、军地协同、社会协同、区域协同、部门协同“五个协同”联动机制,探索建立了监测预警、会商研判、快速响应、协同处置、末端反馈等监测预警处置工作机制,理顺应急管理统与分、防与救的关系,最大程度凝聚了各方力量,“防抗救”一体化工作合力明显增强。
封面新闻:泸州开展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入选“2022年度四川改革典型案例”,请您分享一下泸州应急管理改革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亮点。
王光伟:安全生产方面,泸州市狠抓源头强基础治根本,城市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标本兼治强基础。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累计排查整治安全隐患7.87万余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加强城市燃气管网、特种设备、消防等安全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消除了一批安全隐患。二是科学施策控风险。大力推动企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建设,改革以来引导8处资源条件较差、灾害重、工艺落后的煤矿关闭退出,生产矿井100%实现机械化开采,2处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建成投产。非煤矿山三级及以上标准化达标率为100%,被应急部选定为全国六个危险化学品“双重预防机制”试点市之一,重大危险源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全覆盖。三是依法治安固根基。全力推进应急执法改革,打通了基层应急执法“最后一米”。强化新《安全生产法》宣传贯彻,推行“清单式”执法、“互联网+执法”,推动“行刑”衔接。2022年,全市安全生产领域监督检查6.52万家次,累计发现事故隐患3.8万余项,立案查处2300余起,处罚款6000余万元,走在全省前列。
应急管理方面,泸州市始终坚持极端思维、极限思维,打好主动战。一是“智慧应急”更灵敏。建强应急管理综合信息平台,融合20个部门36个系统2.9亿余条数据信息,形成了资源共享、监测预警、辅助决策和调度指挥“一张网”,实现远程调度指挥“看得见、喊得应、调得动”。二是“尖刀队伍”更强壮。以应急救援能力提升三年行动为抓手,狠抓队伍建设,形成以国家综合消防救援队、政府综合应急救援队为主力,专业队、专家队、企业队等为支撑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274支。强化“一主两辅”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建成29个消防救援站、126支乡镇(街道)应急队、1486支村(社区)应急分队。狠抓装备保障,建成市综合应急救援基地,组建全国第一支消防机器人大队,配备超轻型卫星站、主战消防车等先进装备,配齐以水灭火为主的森林灭火装备,切实提升救援队伍战斗力。狠抓能力建设,面向“全灾种、大应急”,常态化开展综合应急实战演练,推动应急救援队伍向“一专多能、一队多职”转变。三是“应急支撑”更有力。强化预案支撑,构建以《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核心,部门预案、基层预案、企业预案、重大活动预案为基础的“1+N”应急预案体系。强化灾害风险防范支撑,高质量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建设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建成“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7个、规范性避难场所69个,可同时容纳200余万人紧急避难避险。强化宣教支撑,精心组织“安全生产月”、安全宣传“五进”等活动,切实提升群众安全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不断筑牢应急管理人民防线。
封面新闻:下一步,泸州将如何创新举措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高水平安全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王光伟:泸州市将紧紧围绕以高水平安全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一条主线”,聚焦安全保障发展能力更足、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能力更强、应急品牌形象更亮“三大目标”,深入推进安全责任落地、本质安全提升、重大风险防范、执法效能提升、多元共治引领“五大工程”,持续提升统筹指挥、监测预警、智慧应急、防灾减灾、基层应急、战备保障“六大能力”,坚决筑牢安全发展坚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