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鸟去哪里?

每年的4月1日
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国际爱鸟日
翱翔长空的飞鸟是自由的象征
它们是追寻梦想的使者,是灵动的精灵
在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中
处处可见中国人对鸟的爱
《诗经》里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李白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盂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同为众生,皆有共感
当我们观鸟时,何尝不是在看自己
中国有很多适合观鸟的地方
今天,地理君就带大家了解
四个经典的观鸟胜地
鸭绿江口
东亚鸟类迁徙大站
图片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20年2月
春季鸭绿江口的滨海湿地,数以万计的大滨鹬和斑尾塍(chéng)鹬(yù)飞来这里,形成壮观的鸟浪。摄影/刘晓阳
每年3月8日左右,斑尾塍鹬陆续到达鸭绿江口,并在4月上旬达到春季迁徙的种群数量高峰。
在鸭绿江口停留的斑尾塍鹬有两个亚种——B亚种(L.l.baueri)在新西兰越冬,春季迁徙至鸭绿江口停歇,然后向东北方向飞至遥远的北美洲阿拉斯加以及加拿大育空地区繁育后代;另外一个M亚种(L.l.menzbieri)亚种在澳大利亚北部越冬,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繁殖,春秋迁徙在鸭绿江口停歇。
图片
斑尾塍鹬B亚种(L.l.baueri)
迁飞时间及路线示意图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20年2月
地图编辑/陈云
相比之下,在新西兰越冬的斑尾塍鹬B亚种旅途更为艰辛。从位于南半球的越冬地至中国辽宁鸭绿江口的飞行距离约有10300公里,在7—8天的时间里,它们需要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持续扇动翅膀飞行,依靠分解脂肪作为飞行能量,快接近目的地时,如果有必要的话甚至要分解肌肉。
这是一次挑战死亡的减肥,到达鸭绿江口时,每只鸟的体重会减少约一半。所以,斑尾塍鹬被称为已知鸟类中连续不间断飞行的冠军
图片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20年2月
位于黄海北部的鸭绿江口多为泥质滩涂,这里生活着光滑河蓝蛤等多种软体动物,它们是鸻鹬类重要的食物。斑尾塍鹬会在这里大约停留一个月左右时间,待储存足够的脂肪,换上繁殖羽,重新变得容光焕发。如果没有鸭绿江口,很难想象这些斑尾塍鹬能够完成迁徙的漫漫长路。摄影/白清泉
除了斑尾塍鹬,春季的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还有数万只大滨鹬栖息。但在东亚—澳大利亚鸟类迁飞区中,原本还有另一处重要的候鸟栖息地——位于韩国西海岸的新万金湿地。但在2006年,随着新万金海堤的合围,这片栖息地被围垦后逐步建成工农业用地,不复存在。大滨鹬的种群数量遭受重创,短短几年间便下降了约9万只。
万幸的是,在失去了新万金之后,迁飞的大滨鹬和其他候鸟尚能在鸭绿江口和辽河口栖息停留。如今,中国的鸭绿江口和辽河口湿地成为大滨鹬最重要的迁徙停歇地,两个湿地都在辽宁省。根据多年的统计结果,每年3—4月,约有20万只水鸟,包括大滨鹬、斑尾塍鹬、大杓鹬、白腰杓鹬、黑腹滨鹬、灰斑等鸟种在鸭绿江口沿海滩涂停歇和补充能量。
 |中国国家地理 微信视频号
2023年4月2日14:30,来中国国家地理微信视频号直播间,和地理君一起,看落霞与万鸟齐飞吧!点击下方卡片,预约直播,我们不见不散 ↓ ↓ ↓
鄱阳湖
东亚最重要的候鸟栖息地
图片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23年2月    
绘图/张海泉
鄱阳湖是我国乃至东亚最大的候鸟越冬地,每年能容纳100多种候鸟,种群超过70万只,同时这里还有一些留鸟栖息。这些鸟类食性各异、偏好的生境也各不相同,而冬季鄱阳湖复合的生境能满足它们多样化的选择。
各种鸭类在水面活动、寻找各种水生植物的种子,白鹤挖掘沉水植物的根茎为食,黑翅长脚鹬偏好泥滩中的底栖无脊椎动物,东方白鹳擅长在浅水捕鱼,而灰雁喜食洲滩上苔草的叶片……在这里,它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位。
图片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23年2月
白鹭常在湖边的树林中筑巢,进入繁殖季时,它们的颈部下方和背部会长出飘逸的丝状繁殖羽,常能看到它们站在树枝上张开繁殖羽、抖动着身体起舞。摄影/李丽珠
鄱阳湖为何能吸引数十万只候鸟前来越冬?
由于泥沙沉积不均匀,鄱阳湖的湖盆中自然形成了一些洼地。在夏季的丰水期,它们隐没在广阔的湖面以下。到了秋冬季节,当湖水逐渐向北退入长江之后,这些洼地便如一个个浅碟,为鄱阳湖“盛”下了有限的存水,类似大海退潮后,礁岩潮间带的凹陷中蓄积着海水的潮汐池。鄱阳湖中这些枯水期的“碟形湖”(也被称为“子湖”)的位置是大体固定的,总体数量在100个左右。
尽管大部分碟形湖的面积都不大,水也不算深,但它们却是一种复合型的湿地生态系统,能为候鸟提供多样化的生境和食物来源。从湖心向湖岸,湖水逐渐变浅,生境类型大致沿着“开阔水面—浅水沼泽—泥滩—草滩”的顺序渐次排开,形成一个“同心圆”结构。各种候鸟的食性与取食习惯千差万别,鄱阳湖区域越冬的候鸟大致可以分为“食水中植物种子组”、“食鱼组”、“食块茎组”、“食底栖生物组”和“食草组”,彼此都有各自偏好的生境和生态位,而无论哪一类,都能在小小的碟形湖及其周边找到适合自己的食物和栖息环境。
图片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23年2月
2022年冬,鄱阳湖畔都昌县著名的千眼桥水域湖水逐渐退去,裸露出的湖床布满龟裂的痕迹(摄影/王宁)。在2022年夏天,长江流域的严重干旱曾让鄱阳湖的水域面积在短短40天内缩减了69%,裸露的湖床变成了草原。人们担心干旱导致的秋冬季枯水期提前会让候鸟的越冬受到影响。不过从目前来看,在这个越冬季,鄱阳湖区域的候鸟种群整体比较稳定,它们在残存的适宜生境间不断转移,或是前往人为控制着水位的碟形湖和农田、鱼塘等人类居住区寻找食物,对于偶发的气候波动,候鸟仍有应对的策略。
河南黄河湿地
冬季候鸟乐园
图片
三门峡河洛湿地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老家河南特辑
位于我国中部候鸟迁徙路线上,每年有 360 余万只候鸟“过境”河南。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域的黄河中游湿地,恰好也处在我国候鸟迁徙的中线咽喉部位。每年春秋两季候鸟群都会沿着固定的路线往返于繁殖地和避寒(暑)地之间。在不同的地域,根据候鸟出现的时间,可以将候鸟分为夏候鸟、冬候鸟、旅鸟、漂鸟,来黄河湿地避寒的多为冬候鸟。
黄河两岸地貌、地形复杂,河流宽阔,滩涂广袤,大中型水库较多,为多种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蕴藏了丰富的物种资源。同时,大面积的水域和滩涂为候鸟提供了充裕的空间和食物,每年秋冬季节都会有大量候鸟在此栖息。
秋冬季节经过河南省的大批候鸟,大多数集中在五个区域停歇,分别是郑州黄河湿地、洛阳黄河湿地、三门峡库区、南阳丹江口、信阳董寨国家鸟类自然保护区等,大部分都在黄河沿线。
图片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老家河南特辑
每年的入冬以后到次年初春,黄河边的三门峡市总会迎来美丽的客人——白天鹅。在三门峡白天鹅湿地公园广阔明澈、碧波荡漾的湖面上,成千上万只白天鹅游弋其间,或嬉戏玩耍,或闭目休息,忽而又列阵鸣叫着从上空飘然而过,千姿百态,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幅动人的景观。摄影/刘清晖
三门峡是拍鸟人最爱去的地方。每年10月份到次年3月份,前来三门峡越冬的白天鹅在一万只以上,而在这期间来拍天鹅的人也是络绎不绝。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每年冬天,美丽的白天鹅都会从遥远的西伯利亚来三门峡的黄河湿地栖息越冬。大天鹅理想的栖息环境温度在15℃以下,环境温度接近0℃时,天鹅的数量会达到高峰。
在我国境内,大天鹅越冬的湿地远不止河南三门峡这一处,在黄河两岸有与三门峡市相接的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的湖泊湿地,向东有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荣成的沿海浅滩,它们都是大天鹅非常重要的越冬地。但从全国大天鹅的数量来说,三门峡地区占到了全国越冬大天鹅的2/3以上。
图片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老家河南特辑
黑鹳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濒危鸟类,是一种大型涉禽。2016—2017年孟津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观察到84只,是保护区有记录以来数量最多的一次,而黑鹳在全球的数量还不到3000只
如今,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津段里芦苇的覆盖度为30%—40%,还有万亩的稻田和万亩的荷塘,每年荷塘轮换种植的时候,都会改成鱼塘、稻田。
洛阳市孟津县会盟镇扣马村北边的鱼塘是黑鹳们主要的觅食地。冬季经常能够看到一群黑鹳在二三百米外的鱼塘上方盘旋,尤其是当地村民经营的鱼塘清塘时,水很浅,里面残留着不少渔民不要的小杂鱼,不仅会吸引黑鹳来这里觅食,白鹭、苍鹭、大白鹭、白琵鹭、东方白鹳、织女银鸥等也会抓住一切机会来此埋头进食。
图片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老家河南特辑
隐者黑鹳:有着鲜亮的外表,却追求隐士的栖居,往往会避开喧嚣的水鸟越冬地。摄影/董东风
云南盈江
中国“活着的鸟类博物馆”
图片
在云南“失踪”百年的花头鹦鹉被发现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8月
花头鹦鹉于2014年在盈江坝区一片不大的树林里被发现,它们与绯胸和灰头鹦鹉混居活动。此前至少150年,没有人在云南看到并记录过花头鹦鹉。这些鹦鹉似乎很喜欢靠近村子,可能是村子附近种有玉米,而玉米是鹦鹉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图中是一对花头鹦鹉。雄鸟头部为玫瑰粉色,喉部黑色延伸成黑色颈环,雌鸟头灰,喉无黑色(摄影/刘璐)。
发源于高黎贡山南麓的大盈江,从数百里原始森林峡谷中穿行而出,流淌到盈江平原,造就了一片江畔湿地,许多鸟儿在这里栖息。沿着大盈江往下走,两岸村落之间有几处竹桥掩映在芦苇荡里。
行走在竹桥上横穿大盈江是一个观鸟的好方式。上百只栗腹文鸟成群地在芦苇荡中觅食嬉戏,时而还会惊起一滩鸭鹭;印缅斑嘴鸭和鸬鹚们排成一队向下游飞去,莺们立于芦苇尖头放声鸣唱。再仔细搜寻的话,还能发现红顶鹛和金眼鹛雀的踪影。江边的农田里,农夫和牛背鹭们和谐地相处着……
图片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8月
灰燕鸻栖息在大盈江畔,它们集群营巢于河边沙滩,通常在地上扒一个浅坑,产卵于其中,卵与沙滩上的岩石十分相似,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化。时常在中午热的时候看见它们“洗沙浴”,在沙滩上刨起沙子,把它们身上的寄生虫抖掉。相对于黄嘴河燕鸥,灰燕鸻数量更多,喜欢上百只群飞。
盈江的平原与河谷地带是猛禽相对集中的活动与越冬之处。抬头仰望天空,常可欣赏到大型猛禽在蓝天白云中飞掠而过的英姿。
在盈江,不仅可以看到常居于此的松雀鹰、凤头鹰、黑冠鹃隼、蛇雕、林雕、凤头蜂鹰、红腿小隼等十余种猛禽,冬季也能看到从北方迁徙而来的金雕、乌雕、草原雕、白肩雕、短趾雕、普通鵟(kuáng)、白尾鹞……种类之多,真是令人咋舌。
图片
一只在中国很珍稀的鸟
抓了一只在中国更难见到的鸟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8月
猛隼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头顶和翅膀全为深色,长相极酷。它们飞行迅速,喜欢吃昆虫、小鸟和蝙蝠,也吃老鼠和蜥蜴(摄影/刘璐)。
盈江一个县就有至少560种鸟,这相当于观鸟发源地英国整个国家的鸟种数,实在是一方观鸟胜地。但希望前来观鸟的人能够爱护这里的环境和这些鸟类精灵们,不要过分地打扰它们,让这些鸟儿能在此自由快乐地生活下去。
图片
一只大盘尾在驱赶双角犀鸟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8月
犀鸟对栖息地的要求特别高,只有在非常健康的森林里才能看见它们。曾几何时,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还能较频繁地看见犀鸟,而如今它们在我国濒临绝迹。盈江是目前中国犀鸟遇见率最高的区域,目前发现生活着双角、冠斑、花冠皱盔三种犀鸟。
人类需要发展,鸟类也需要家园
我们与鸟类同住地球,也应共享自然
一篇微信短文无法详述中国的观鸟胜地
如果你更全面地了解鸟类
就让中国国家地理为你深度解读吧
点击封面图查看、购买杂志电子版
以下8期 每满60减6
中国国家地理 杂志电子版
 限时活动截止至 
 4月3日 24:00
编辑:小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