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个“OK”手势成被告,这些表情包使用有风险

编辑:巩霞 李忆林子 
来源:中国青年报、安徽商报等
离开表情包,你还会聊天么?
无论是微信自带的“小黄脸”,还是网友自制的流行梗图,点击即发,不必多言,一目了然。
但你想没想过,一个随手发送的表情符号也可能令人变身被告,背上百万债务?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6月23日江西法院公众号发布的一个真实案例。
2022年12月22日,郭某某在微信上要求刘某云成为儿子刘某伟借款事务的债务担保人。两天后,刘某云回复了一个“OK”微信表情手势,却为他埋下了隐患。
2023年1月,郭某某以逾期未归还债务为由,将刘家父子一并告上法庭。定南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中刘某云回复原告的“OK”手势表同意,刘某云作为债务担保人的事实成立。最终,刘某云与儿子须共同承担本金159118.4元和利息7907.88元的还款责任。
与“OK”表情包相关的法律纠纷案件并非仅此一例,且各法院的判决不尽相同。“太阳”“大拇指”也是纠纷的“多发地带”。
图片
 01 
表情包的含义谁说了算?传播学专家怎么看?
表情包为什么在网络上广受欢迎?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黄河,曾在光明网发布的文章《网络表情包缘何那么火》中分析了表情包流行的原因。
正所谓“一图抵千言”,叙事功能的拓展是表情包得以流行的关键因素。相比较纯文字交流,直观的图像能够营造兼备现场感与代入感的对话场景,抓住沟通者的注意力,形成情感共鸣。从静态的“小黄脸”,到图文结合式表情与动态表情,表情包的叙事功能实现了不断的超越。
社交媒体持续向“视觉化”方向发展的传播环境,也推动了表情包的流行。作为读图时代的产物,表情包阅读起来更生动直观,减少了受众接收文字信息后进行解码和想象的时间。表情包的传播、分享也更省时省力,自然比文字更容易受到信息消费者的青睐。
表情包的意义是如何产生的?
简单地说,表情包的意义生产是由表情包的生产者与使用者“合作”完成的
《表情包:密码、标签与面具》一文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提到:“表情包的生产与使用,是一对编码与解码关系。表情包中每个元素的选择、不同元素间的组合方式,都是生产者的编码过程。”如若表情包的使用者能够与生产者形成共识,采用相同的解读规则,那么就会削弱表情包的多义性。
上文提到的案件中刘某云所发的“OK”表情,属于社交平台自带的基本表情符。这种表情符是由平台专业生产者提供的,采用的也是某些通用编码规则,因此它们的意义相对网民自主制作的表情包则更加稳定。
表情包为什么可能引起误会和歧义?
中国青年报曾刊文《表情包为何成为年轻人的社交“副语言”》,对这个问题作出解答:
“我们在拥抱表情包时,也不能忽略文字的力量。因为表情包的内容和解码的过程都具有非理性和不确定性,很容易造成双方交流中的误解与偏差。
无论是静态图片还是视频截取,表情包终究只能算一种浅层次和碎片化的表达,是线上人际交往的一种辅助手段,还远远替代不了语言或文字交流中的深刻思想与真情实感。毕竟,人与人交流的真正目的,是更好地实现双方心灵相通。”
 02 
表情包引发纷争不断,该由法律出手吗?
“表情包”成为“呈堂证供”其实不算新鲜事。
江苏高院公众号介绍,经检索裁判文书网,从2018年到2021年,全国以表情符号作为证据的案件,由2018年的8件,增长到2021年的61件。
新京报评论表示,针对网络表情包,还要能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解释机制,出台司法指导,让对表情符号的表意解读有一个统一标准。这样能够更好规范表情符号的使用,让广大网民能够明晰表情符号的使用边界,把表情符号的使用纳入法治轨道,让表情包有“法治脸”。
那么针对表情符号、表情包的意思表示,目前我国有专门的法律规定么?
新京报传媒研究院采访了专门从事网络法、新闻传播法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法学博士樊勇。
他解释称,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事实上,以现有制度也可以解决问题。对待表情符号的意思表示,不能搞一刀切。表情符号和表情包蕴含着信息时代的艺术表达和社会文化。因此,在法律活动中考察表情符号和类似事物,也要尊重艺术表达和解读的多元化
在本案或类似场景下解释表情符号的含义,通常以社会一般人的认知为准。本案使用的“OK”,无论是表情符号、照片、图形还是我国社会生活中的手势,社会一般人的认知都是“同意”,可以推定当事人同意,法院的认定是妥当的。
樊勇认为,除和“OK”类似的、社会共识明显的表情符号外,法院在认定当事人所使用的表情符号的意思表示时,需要综合考量当事人是否属于通常不了解网络新潮文化的群体(保护老年人权益)、个体用网情况、涉案金额等因素。如若金额过大,就要考虑以表情包推定意思表示的形式是否适当。当然,最好还是以文字形式直接表达。
表情包的多元解读得到尊重,不意味着能被“胡用”“滥用”。表情包、表情符号、颜文字,都不是法外之地。它们既然作为一种言论表达,就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在日常使用表情包前,先想想是否涉及损害国家荣誉、侵害民族风俗习惯、宣扬淫秽、以及侵犯肖像权和名誉权的行为,避免跨过法律红线。
“秒回”好友是AI克隆人,你会上头吗?
探店视频,怎样发布才不违法?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