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欧阳明高院士为“刀片电池”站台 安全性优势明显

电池的“针刺实验”是来模拟电池“热失控”的一种实验,这也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产品开发、性能检验重要的手段。而这一测试也比较难通过,目前并不是国家强制测验。

3月29日,在比亚迪“刀片电池”发布会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评价其“安全性优势明显,体积比能量密度高,同时电池成本也会有所下降。”

“刀片电池在针刺实验中表现非常优异,长条电池的散热面积很大,针刺短路的回路比较长,产热能力下降,因此对电池热失控的影响更小。”欧阳明高肯定了刀片电池的安全性优势。

对电动汽车电池的安全衡量一般称为“电池热失控”。当电池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会引发电池内部一系列反应,温度急剧升高会引发电池爆炸等事故。

电池的“针刺实验”是来模拟电池“热失控”的一种实验,这也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产品开发、性能检验重要的手段。而这一测试也比较难通过,目前并不是国家强制测验。

在发布会现场播放的“针刺实验”视频中,比亚迪用鸡蛋来直观展现电池内部温度。比亚迪集团副总裁、弗迪电池董事长何龙解释称,“蛋白质凝固点的温度大概是60度,我们用鸡蛋配合针刺测试,让大家更形象地从视觉上看出来不同电池在针刺后表面温度的变化。”

视频中显示,刀片电池针刺后内部短路没有触发其热失控,表面温度在30度左右鸡蛋蛋清和蛋黄还是分离挺好。蛋白质没有发生凝固,刀片电池的表面温度非常稳定。

欧阳明高指出,目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主要有3个方面,包括电池材料和电化学体系的创新;智能制造、智能回收等智慧电池的发展;电池设计和产品工程方面的创新方向。“刀片电池”主要体现在“电池设计和产品工程方面的创新”。

他认为,刀片电池不仅在单体电池安全性很好,电池成组优势也很明显,而其机构导致的电池包体积比能量的优势,“省了很多中间环节,简化结构和工艺,使电池包的成本也会下降。”

事实上,电动汽车的安全性是电动汽车发展最重要的方面,也是消费者选择电动汽车考虑的首要因素,同时,电池也是造成电动汽车安全的最重要原因。

在2019年的8月,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大数据安全监管成果报告》。报告中指出从2019年5月到7月,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共发现了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79起。

其中从动力电池的种类来看86%的事故车辆使用的是三元锂离子电池;7%的事故车辆使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而在已查明着火原因当中的车辆中58%的车辆起火源于电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