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深网》作者 马关夏
6月20日,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第四范式正式发布了企业级AI软硬一体集成系统——SageOne。第四范式介绍,SageOne通过“软件定义计算”软硬一体技术构建了闭环企业AI系统,贯通硬件基础设施、AI核心引擎、AI平台和AI业务应用的全价值链条,全面支撑企业AI"1+N "业务场景应用需求。
第四范式本次发布了SageOne Advanced、SageOne Standard和SageOne WorkStation三大系列共7款产品,覆盖大中小企业中开发、投产和验证等全部场景应用。第四范式介绍,SageOne软硬一体集成系统具备低门槛、低TCO、高性能、高效率和规模化应用等特点,可以助力各行业企业解决“1”核心应用的极致业务效果和“N”规模化应用落地效率的难题。
第四范式创始人戴文渊在发布会结束后,接受腾讯《深网》等专访时表示,SageOne对于B端客户来说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本身是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客户站在业务视角,要的是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这里面包含算法、算力、方法论等方方面面,算力也不远远只有芯片,不仅仅解决芯片的问题,我们还解决网络的问题,解决存储的问题,解决所有的问题,客户要的是包括软件、硬件在内的整体最优设计。”戴文渊表示。
2017年,无论投资人还是创业者,整个AI行业更关注技术问题,而到了2018年,投资人和创业者都更喜欢强调AI的应用落地。在戴文渊看来,2019年更关注AI在各个行业里创造的价值。
戴文渊认为,去年下半年到今年,AI行业已经进入到了去伪存真的阶段。“未来一两年,浮于表层的东西会越来越少,今年也有很多公司消亡,最后留下的确确实实创造了价值。”戴文渊说。
以下是采访实录(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略有调整):
问:SageOne对于客户来说最大的价值在哪?
戴文渊:对于客户的价值在于什么,其实是一个整体解决方案。可能过去很多的客户对于AI的认知是片面的,可能有一个算法科学家会站在算法的角度给客户去讲算法,有一个芯片的公司会站在芯片的角度给客户讲加速,再有一个平台的客户会讲大数据,对于客户来说,比方说我今天要搞人工智能的,发现买了几百个GPU服务器不会用,其实是一个问题,同样如果只有算法,也是不行的。对于客户来说,客户站在业务视角,要的是有没有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这里面包含算法、算力、方法论,方方面面,算力也不远远只有芯片,不仅仅解决芯片的问题,我们解决网络的问题,解决存储的问题,解决所有的问题,客户要的是这个方法向下所有的,包括软件,包括硬件的整体最优的设计。
如果它不是C端的整体的体系,如果要客户自己去找到网络的提供商,最好的芯片提供商,芯片分很多,它要找到最好的存储的提供商,他要找各种各样开源的组件拼接,很多环节,而且还需要达到一个整体的最优,实际上很多的软件并不是开源提供的,可能要自己自主研发。这个整体的能力,如果交由一个客户完成,它的代价是巨大的,即便是我们在过去积累了十几年的经验,再加上创业四年多的时间,现在七百多人左右做到今天,我们自己的投入都是巨大的,每家客户投入像我们这么大,基本上很难有哪个客户独立完成。无论是时间的代价,还是金钱的代价,还有管理,都很难。所以我们今天希望是一次性完整的给客户一个架构,企业转型的解决方案,让他用最高效、最低成本的方式来完成企业的转型。
记者:第四范式和客户企业合作过程中怎么了解到他们的痛点,怎么样去帮助他们?
戴文渊:企业的痛点不是我们发现的,是企业告诉我们的,但是我们需要做的一件事情是各个行业的企业都有同样的痛点,叫做融合AI,我们需要做的是,就像今天谈到的,我们今天他的是行业共同的东西,我们并没有深入到具体的行业,我们对各行各业的客户也是一样的,如果谈每一个行业,可能对我们来说精力是不够的,但是谈一个行业通用的方法论给到每个企业,每个企业再结合这个方法论再去思考自己的转型,然后再落地我们的平台方法论,这个时候会发现我们的方法论是有非常重要的,同样的方法论,可以给到餐饮行业,给到医疗行业,给到金融行业是一样的。行业内部的痛点,是来自于哪里,其实是客户自己。
问:第四范式一直想做平台,提高AI工具的自动化程度。一些大的互联网巨头也想做平台,两家公司对比是怎样的?
戴文渊:首先我不觉得我们是工具,如果对比工具,你会发现我们这边多两个功能点,他们那边多两个内容功能点,到底哪个好,这样的对比没有意义,企业要的也不是工具,它要的是企业整体业务转型,我们很多时候设计是有我们的考量,客户站在工具的角度,你这个系统怎么这几个功能点没有,为什么这两个算法没有,我跟他们沟通,咱们要看咱们企业采购的不是一个算法大集合,如果采购算法大集合,应该在这个平台放一万个算法,一百万个算法,但是企业不是为了搜集更多的算法,而是为了实现企业转型,企业转型咱们需要什么,咱们再看什么样的平台能最好的去支撑,他就会理解我们设计成这样是有目的的。所以我其实不是特别觉得这些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因为我们的企业可以看到,最后只选择了第四范式,他们选择了一条路,最简单的往这条路走的过程中发现只有第四范式。
记者:整个AI行业目前处于什么样的阶段?
戴文渊:我们创业的阶段经历的一个过程,我们是2015年开始做人工智能,那个时候还没有阿尔法狗,在那个阶段我们深刻的一个体会,在2015年确实是我们的客户谈论的是更多价值,而不是人工智能多火,这个企业一定需要做AI,现在很多企业可能一开始的接触是觉得这是一个未来的趋势,我们需要和趋势结合,那个时候没有,那个时候更多强调的是不管这个是人工智能还是大数据,还是云计算,给这个企业的价值是什么。其实这一点深深的印在我们公司的基因里,即便后来阿尔法狗出来了,可能有很多时候我们很多的项目,不是我们,就是整个行业的AI并不那么考虑价值,考虑的只是AI,但是我们仍然坚持的是做有价值的AI,我们给自己的定位叫做我们要去研究的不是技术,而是能够带来生产力提升的技术,这是我们时刻提醒自己的,我们不是要去做一个酷炫的AI,但是不能带来价值这不是我们的目标。
如果看阿尔法狗出来以后,整个的热度一下子从不关注到过度关注,通常市场都是这样的,市场通常都不会在一个正常的线,不是过度乐观,就是过度悲观,通常都是这样的。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正常的规律,在过去的三年,经历了一个过度的过热和过度的乐观,这个对于AI的发展,适度的泡沫能够激发很多的人投入到这个领域里边去。到了今天我觉得我们没有在收回来的一个状态,整个行业开始反思,什么样的人工智能是真正的人工智能,什么样的是为了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什么是产生价值的。在这个阶段我们又觉得对我们来说又是一个特别好的机会,我们在过去的四年多时间,一直在讨论的是价值,包括今天我们开发布会也是讨论价值,我们看企业转型需要什么,企业需要怎么往1+N转型,1+N转型需要什么,这是我们的思路,我们觉得非常需要从价值导向法推,这一波的人工智能和前几波有很大的区别,这一波人工智能是在创造价值。过去几年过热的AI又掺杂了很多不那么有价值的东西。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开始进入到去伪存真的过程,对整个行业来说是比较健康的发展。
记者:现在有一个诟病是AI赋能都停留在表层,而没有到核心痛点上。您怎么看?
戴文渊:这是过去几年由于泡沫引起的,AI绝对不是只有表层,十年前就证明了,这绝对不是表层,过去的三四年,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整个市场过热了以后就会产生一个问题,一定都是这样的,O2O的市场,有几年特别火,随便做一个什么,只要上门都可以,就会干不一定靠谱的事情,过去的三四年只要是个潜力还不错的,说做人工智能公司,就可以拿到融资,就可以催生一些公司做的是浮于表层的事情,也可以在市场上存在,就会造成这样的问题。但是实际上去伪存真,过去的三四年创造了极大的价值,比如我们这些客户他们选择我们就是这样,确确实实帮助他们提升了他们的营销的效率,让他们收入提升,让他们的成本下降,整个运营效率提升,风险降低,这些确实做到了。我觉得未来的一两年,您说的浮于表层的东西越来越少,包括资本市场也在看这个问题,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创造了价值。今年也有很多公司消亡,最后留下的确确实实创造了价值。
问:2017年AI行业比较关注技术,2018年关注落地情况,2019年这个行业关注的是什么?
戴文渊:2019年关注AI在各个行业里面创造的价值。过去关注的AI公司本身,又一个大牛出来了,好像写了很多论文,好像拿了好多钱,这个都不是根本,长期存在价值一定不是说简历好看,长期价值是能不能持续给企业产生价值。
问:第四范式在去年12月完成了最近一轮融资,上市是否在考虑当中?
戴文渊:上市在一个路线当中的,公司是跟资本市场有结合的,如果没有融资可能不需要上市,融过资了还是最终上市的,至于科创板是不是,是很灵活的,而且上市不是终点,不是上完市就达到目的了,而是它是一个步骤,我们也在看包括科创板包括A股等等,什么样的板更有利于我们,几个方面,我们要有一个通道,这个绝对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最重要的是这个板块最有利于第四范式将来的发展。我们的股东对我们是长期看好的,我们还是比较灵活的,如果说在未来的几年内我们觉得某一个上市的平台可能比较适合第四范式发展,我们就会往那边走,不上市对我们来说也没什么多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