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白城市市长李明伟:打造碳汇白城——一座东北城市的铿锵启航

图片
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白城市市长李明伟应约接受了《中国企业报》记者的采访。因为去年全国两会就采访过他,所以今年我们的话题就很快进入到了白城的生态经济建设。李明伟说:“碳中和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这让我们在生态经济建设方面的努力更加有信心了。”
筑牢“碳汇”之基——生态环境系统性改善背后的铿锵足音
“实现从‘风沙之城’到‘鱼米之乡’的蜕变,重现了河湖互济、草茂粮丰、渔兴牧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景。”谈起过去五年白城的生态变化,李明伟十分感慨,“我们紧扣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系统推进‘水草林湿’治理,通过开展‘造林还湿双百万’、‘三年再造百万林’等活动‘吸碳’,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碳’,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降碳’,白城市生态环境实现了系统性改善。”
这是一份含金量十足的“生态成绩单”:“十三五”期间,白城连通河湖泡塘124个,治理草原228万亩、植树造林175万亩、修复湿地150万亩,荣获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具有相当可观的碳汇潜力。
水是生态之基。去年,白城实施生态补水,多条断流多年河流重现河畅岸绿、水丰草美的秀丽风光,为碳汇赋能助力。
让市民津津乐道的是,生态优先的理念同样融入了城市建设,成功探索了“海绵城市+老城改造”模式,实现了“老城变新城、小区变花园”,荣获全国“优秀海绵城市”和“样板城市”称号,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面貌发生历史性改观。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2019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印发《东北地区西部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将白城定位为能源资源基地,白城大力发展风电、光伏、氢能等新能源,首批15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投入运营,成为东北首个氢燃料电池公交线路示范运营的城市。截至去年,白城新能源装机578万千瓦,占全省62%,还有5000万千瓦有待开发,打造碳汇白城优势明显。
锁定“碳汇”之向——擘画“一城三区”发展的美好愿景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白城市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主线,我们围绕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体系、绿色生态的现代产业体系、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系统完善的发展保障体系,全力打造区域中心城、生态经济先导区、乡村振兴创新区、生态文明示范区‘一城三区’。”李明伟为我们描绘了白城“十四五”的发展愿景。
“对标中等城市标准,着力把白城建设成为东北地区西部生态经济带重要的中心城市”,李明伟介绍说,将按照绿色低碳的理念打造中心城,打造城市水系,构建生态廊道,推进绿化、美化、亮化一体升级,彰显生态之美。
经过“十三五”的发展,白城新能源规模化、基地式开发领跑全省全国。去年,农产品加工、能源两大产业占工业比重超过60%。李明伟说,构建生态经济先导区,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用全产业链思维打造绿色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全面向绿色发展转型。
白城市是吉林省唯一纳入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地级市,构建乡村振兴创新区,是在实现区域整体脱贫之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紧扣农业农村现代化,用改革创新举措活化资源要素,打造乡村振兴的‘白城样板’,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闻得到花香、听得到鸟叫、记得住乡愁。”李明伟说。
构建生态文明示范区,加快建设美丽白城,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李明伟说,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特别是要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创建碳中和示范城市。力争到2025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全面提升。
攻坚“碳汇”之路——布局“北方碳谷”建设的“四梁八柱”
记者注意到,白城市“十四五”规划中对碳排放工作有着浓墨重彩的描述。李明伟对此也做了深入解读:“把就地转化消纳作为主攻方向,着力降低用电成本,推进百万吨级氢田、数据灾备中心、零碳工业示范园区等重点工程,打造北方氢谷、云谷、碳谷,创建全国氢能示范城市,建设国家级高载能高技术基地,探索清洁能源优势充分释放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而白城的减碳工作不仅体现在规划上,也体现在行动中。李明伟说:“今年我们就将实施项目集中攻坚,争创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规划选址零碳工业示范园区,争取白城工业园区设立省级化工园区,加快大安清洁能源省级化工产业园建设,支持通榆打造全省新能源产业示范园,带动县域经济在全省争先晋位。”
据了解,“长白氢能走廊”新能源制氢、分布式制氢加氢一体化等项目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力争“十四五”制氢量达到10万吨,2035年达到百万吨。
——大力挖掘碳汇潜力。启动引嫩入白扩建、河湖连通达标工程,推进蛟流河治理,实施大美草原保护、鹤乡湿地修复工程,建设姜家甸全省规模最大羊草种子基地。
——推动减污降碳协同。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碳排放达峰行动部署,实施燃煤污染治理、“散乱污”综合整治工程,推进水污染防治、水体专项治理、水质提升工程,抓好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农村污染治理攻坚。
——强化依法严管。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统筹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落实河湖长制、林草长制,筑牢更加稳固的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提升“碳汇”之力——构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产业体系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探索具有白城特色的“两山”转化路径,打造碳汇白城就是最生动的实践。
李明伟介绍,“生态经济建设是个大话题,许多产业都与之息息相关”,增强碳汇能力,离不开产业支撑。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白城将打造农产品加工、新能源及氢能、装备制造三大百亿级乃至千亿级产业,培育旅游、物流等多个超十亿级产业。
首先是发展绿色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广绿色生产模式。加强测土配方施肥、高效机械化作业等绿色生产技术应用,化肥农药保持“零增长”。推行畜禽粪污还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启动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建设绿色食品原料基地350万亩。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农业产业强镇,打造一批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
第二是突出清洁能源。承接好全省“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围绕打造国家级消纳基地、外送基地、制氢基地,今年新增清洁能源装机300万千瓦以上。积极探索新能源轻度并网、储能应用等模式,建设绿电产业示范园区,力争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低用电成本优势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构建绿色化工、绿色铸造、绿色冶金等产业生态。创建全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引领全省氢能交通建设,全力抢占未来氢能产业制高点。围绕新能源产业上、中、下游三个环节,以风电、光伏、氢能制备、储能、动力电池等装备为重点,引进行业龙头,整合现有企业,加快实现新能源装备本地化、产业集群化。据悉,正在建设的远景能源通榆智能风机装备制造项目,总投资2.5亿元,形成年产风电整机100万千瓦以上的能力,预计今年3月底一期项目主体完工。
第三是培育生态旅游。推动全域旅游,提升商贸物流,促进消费升级。启动青山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城四家子城址保护与开发等项目,加快建设红色文化产业园区,创建嫩江湾国家5A景区,举办草原湿地文化旅游节,深度融入吉林西部河湖草原湿地旅游大环线,推动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相得益彰。特别是谋划沿新开河建设百里生态绿色长廊,同步打造集设施农业、观光采摘、休闲垂钓、精品民宿多形态的“一河两岸”、城市近郊乡村产业示范带,让绿色生活方式融入百姓生活。
另外,白城正在筹建吉林西部生态研究院、白城碳汇交易中心,将推动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