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 “台子们” 的陈年旧事

传统地名中的“台子”,一般泛指地势高、视野好的高岗。而在沈阳城周边的一些“台子”,却与当年构建烽火台或“边墙”有关,当然了,落脚地点必然会选在高岗之处。
图片
一旦烽火台形成群落了,也会以数字排列,如沈阳的“头台子”、二台子、三台子、四台子、五台子……这跟当年杨振华、金炳昶相声《计划生育》中,生孩子后冠以“大毛、二毛、三毛……截住儿”一样的。
图片
图片
锦州市黑山县“二台子烽火台”,显然它不是哥们儿一个
图片
凭感觉画出它们的分布位置
01
头台子
沈阳的头台子,位于现在沈阳市北海街、工农路附近,即东方俪城。
在明代时,它被称为第一墩台,1969年这时成立老瓜堡前街革委会,1981年改称头台子居民委员会,后成为头台子社区。不过,现在它隶属于二台子街道办事处啦。
图片
遥想当年,头台子身为当年“榜一大哥”,一定是气度非凡的
02
二台子
二台子位于大东区观泉与沈铁路交汇附近。不过,二台子和三台子遗址,一直保留着。特别是二台子遗址保留的相对完好,就位于现在的二台子综合市场附近。只是在1992年城市改扩建中,才将两个遗址拆除。
图片
二台子关帝庙,有过很多的曾用名,比如夫子庙、武庙、二台子大庙等,比较流行的一个叫法是“观泉寺”。 “观泉”的意思,就是站在高处的寺庙,可以看到庙下的流水的意思。1927年出版的《东北古迹.续篇》中这样写道:“ 省北八里二台子村,有一关帝庙,额曰:观泉寺。不知建自何时,传者谓唐室增修。考金辽时,浑河之水,曾由寺前东流,故此寺名为观泉寺云。”
03
三台子
最负盛名的当属三台子,因为沈飞等军工企业在此地,是一块人文气息浓郁、军工色彩显著的特殊街区。它就在北陵公园北侧,一片好大的区域。
图片
这张“九一八事变”期间留下的照片说明显示,这个叫河村的鬼子头,在三台子顶上
有行家解释,沈阳的台子们,不是按位置排列的,是按高度命名的。可能当年它是沈阳地面海拔第三高的烽火台,因此为“三台子”。
图片
04
四台子
现在的四台子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东起鸭绿江街道田义村,南至虎西铁路线、于洪区陵西街道北环社区,西至于洪区造化街道白家村,北至正良一路、沈北新区道义街道五台子村、正良社区、鑫欣社区、大学城社区。区域面积5.2平方千米,辖3个社区2个村(溪湖社区、中航社区、滦河社区、北四台子村、方溪湖村),人口6.4万人
图片
05
五台子
百度显示,在辽大新校区正南方向,有个五台子社区,它是不是过去的“老五台子”呐?小编不敢枉下定论。
它的周边有五台子村,道义四街,正良四路,黄马甲,正良一路,道义三街,正坤路,正良二路……
图片
一块地标石牌,能否说明过去,这地界就有一座烽火台呐?
其实,在某些特定语境下,台与堡部分功能是相通的。沈阳学者宋东泽在《沈阳地名考》(见微信链接:聊聊沈阳地名那些事儿!)一称——
图片
烽火台遗迹
堡:有两层含义一为土筑的小城,二读作“铺”,义为驿站。明代在沈阳地区修建起了辽东边墙,设有堡、墩、台、空等线状排列的戍守工程。
传说有“十里一堡、五里一台”。据载,出沈阳城西门向西北向设有保安堡(今群众电影院附近)、保合堡(今皇姑检察院附近)、平安堡(今寿泉街附近)、永安堡(今塔湾附近),经平罗堡、白辛台到三台子、静远堡边墙。其中有些地方大家是熟悉的,有些已改了名称。保合堡后改称安民街,平安堡改称小白楼,静远堡则改称老边和解放了。
图片
保合堡、平安堡是明代今皇姑地区出现的两座军堡。按当时的规定,军堡亦建有周长一华里左右的军城,城内由军士驻守,其家属则在城外形成村落并从事屯垦。军堡有军士百余人,其毗邻的军屯户数也已近百。明代的保合堡、平安堡现已遗迹难觅,但却与当时的太平庄及塔湾湾的数座军屯村庄构成了今皇姑区域的主体。据民国六年《沈阳县志》记载有:苏家堡、文成堡、白塔堡、韩城堡、张当堡、仁而堡、佟罗堡、天赐堡、王纲堡、沙河堡、浑河堡、狼家堡、红菱堡、林盛堡、达子堡、弓匠堡、吴良堡、祝三堡、李达堡、大挨金堡、侯家堡、张家堡、十里堡、泥沟堡、陵堡子、金胜堡、李七堡子等等。
图片
边墙本身就是一道纵深防御体系,在长城内部还有所城(如绥中前所)、堡城(如开原威远堡)、卫城等,沈阳在当时就被称为沈阳中卫,是防御体系的一级。一位文博专家介绍说,沈阳地区明长城的走向,是从沈阳的肖寨门开始,过茨榆坨、四方台、彰驿、大潘、沙岭、三台子、马三家子、老边、石佛寺、然后进入铁岭境内……
图片
四方台镇 :四方台之名,因明朝修建的方型烽火台而得名,目前它由铁西新区管辖,东与新民屯镇、长滩镇接地,西与潘家堡镇接界,南与茨榆坨镇相邻,北与刘二堡镇、杨士岗镇毗连。
另外,明代的沈阳叫沈阳中卫,明代的辽东镇长城在沈阳地区通过,令沈阳的长城村落更加密集了。从今沈北石佛寺村往南,有盘古台村、四台子村、三台子村、万金台村、于金台村、白虎台村(念“薄荷台村”)、四方台村(现改为解放村)、老边村。老边村南边有边台村、门台村、曹家台村。再往南,有辽中的茨榆坨村,之所以叫茨榆坨,是因为长城倾塌后形成的大坨子上长刺槐,后谐音称其为茨榆坨。
图片
而今沈北的平罗堡,在明代叫平虏堡;尚义林村,明代叫上榆林堡;石佛寺村,明代叫十方寺堡,是长城上的堡子,上边驻军……这些地名均与明长城有关。
图片
正如毛阿敏在《历史的天空》中唱得那样,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历史已经远走,空留下这些地名,让我们在不断地猜想罢啦!
信息来源:沈阳指南 沈阳地下铁 盛京摆渡
沈阳指南热点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