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里话丨秦海璐:对规矩的执着,是我们中流砥柱应该做的事

划重点

腾讯新闻《星里话》

作者:秦川玺 责编:张毅

2011年,导演许鞍华为《桃姐》选角,找到了秦海璐去演蔡姑娘,因为她需要一个“职业的,能够控制自己表演欲的演员。”

演员秦海璐在角色上的“控制力”,从话剧界到电影圈,还有电视剧里,都是公认的好。前不久播出的《老酒馆》里,与陈宝国的一段对手哭戏,也成为社交媒体上热议的话题。

但让秦海璐人生第一次登上“热搜第一”的,却不是演员秦海璐,而是秦海璐本人。

《中餐厅》是她接下的第一档真正意义上的真人秀节目,播出第一天,“秦海璐情商”就上了热搜,很多人看到离开演员光环之后的秦海璐,在节目里对说话直接,夸她的人说她真性情,骂她的人说她“失控了”。

秦海璐失控了么?

和我们的聊天中,她认为那其实就是她自己:“因为我是个解决问题的人”,秦海璐直白地说,“一个规矩的建立,肯定会让很多人不舒服。”因为自己身为“财务总监”,必须要建立一套规矩,才能让游戏有了规则,也是当时中餐厅能运营下去必须要有的途径。

之后的每一集《中餐厅》,网友都在经历一次“真香”之旅:从一开始对秦海璐的不理解,到喜欢上她的直接、发现了她的体贴,并最终迎来了最后一集的泪点——当秦海璐换上戏服唱了《贵妃醉酒》,现场唱哭苏有朋,引来网友们的一片“泪海”,将离别的氛围推向了高潮。

此时,秦海璐却站出来说,自己在那一刻,失控了。

“对于我们唱戏的来说,会有一句话叫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已经很多年都没有唱过戏的秦海璐,其实早就不愿意和别人提起当年苦练京剧时的往事,“它已经离我远去了,但那(京剧)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艺术”,她自认破坏了“规矩”,这么多年没有专业练功,竟然还敢上台唱戏。她有些懊恼地说“以后可能也不会再这样(唱京剧)了”。

纵观《中餐厅》,不难发现,秦海璐所有对别人与对自己的苛刻,都来自与她对“规矩”、“规则”保有着的,崇高的执着。

对规则的坚持,曾让秦海璐在《中餐厅》里泪崩

“想让一棵树长直,它一定会不爽”

“连我儿子都会说了,有票吗?”秦海璐调侃。

《中餐厅》里,作为财务总监的她没少操心,报账需要发票,所有的收支账目被她管理得明明白白,但这份明白里又带着些执拗。在第一集里林大厨和秦海璐一起逛菜市场,面对林大厨对一些装饰性强的食材的执念,秦海璐屡次拒绝,却胳膊拧不过店长黄晓明的“大腿”,最后只好妥协。

这档综艺并没有在财务流程上建立任何规则,只是在初期的时候,给了一个游戏设置。而被分配到管钱这一重任的她,无奈,只能自己制定规矩。

“在一上来建立规矩的时候,一定会触犯了很多人的自由意识,这是一定的,所以大家都会很不爽,比如这棵树,我要让它长直,给它上架子、用绳子捆起来,它肯定很不爽,但是捆了一晚上之后,它就慢慢开始适应,然后它就照着你想要的方向就去了。”秦海璐解释——这其实才是第一集大家剑拔弩张的核心矛盾。一方面是秦海璐对规则的固守,另一方面是大家的自由意识受到了挑战。

两方冲突之后,秦海璐决定妥协。“既然让人不舒服了,那我就解决这个问题,不让它恶化下去。”

“我是个解决问题的人,一个规矩的建立,肯定会让很多人不舒服。”

找准对象,解决问题。于是她选择了单独找到黄晓明,沟通林大厨花钱大手大脚的问题,也同样是为了照顾林大厨的面子,她选择了私下单独对黄晓明说,因为她知道,从每个人的功能性上来说,黄晓明才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人。

于是我们能看到,在第二集之后,秦海璐的“真香”现场。

林大厨不高兴了,秦海璐冲她撒了个娇,说声“委屈你了”,林大厨立马露出微笑。这样的撒娇方式,让林大厨放下情绪,继续干活。

秦海璐想建构和林大厨足够的平等关系,她的解决方案是充满柔性的:“我不想让他觉得我们是明星、他是素人,他能够出现在这样的环境里面,我已经很佩服他了。他需要有自信心,你给他这个自信心就OK了。”

“试想你现在的工作,或者是说进入任何一家公司的时候,公司一定会有一个规章制度,你要遵守这个规章制度,才能成为这里的员工。接下来,公司会为你制定你的绩效,KPI,会定期考核,你需要去完成。如果你连以上的这些约束和工作目标都没有,随便胡来地做,我不相信任何一家公司会用你,对吗?”为了解释“规则”的重要性,秦海璐举出了这个让大家都有代入感的例子。

秦海璐曾在节目里因为“凶”实习生而自责落泪

但对规则的坚持,也让秦海璐在《中餐厅》里,情绪崩溃过一次。

仝卓和高天鹤第一天当实习生的时候,因为后厨实在太忙,秦海璐作为当天的主厨在发配指令的时候没加修饰,仝着有些手足无措。第二天仝卓半撒娇式地把这件事情说了出来,这才让秦海璐反应过来。那一刻她泪如雨下。

“我挺自责的。”秦海璐坦诚,“错是在我。”

在她看来,对于职场来说,明确提出诉求是很重要的。但往往诉求越明确,从感情的角度上来说就越伤人。“但是对伤人的这件事情,又很无力”,大多数时候,习惯了直接的秦海璐,很难再绕个弯,委婉一些。“尤其是第二天孩子(仝卓)一副很不经意地把事情说出来的时候,我会更自责,他说完了还在逗我,那一刻我的情绪真的是失控的”。

问她,那不失控的情况下,你会如何处理?

秦海璐说,“我可能会搬个凳子坐在对面,用职场规则的角度好好跟他聊聊,来,姐姐跟你讲讲为什么昨天吼你。”

带领演员重拾“剧本围读”风气,群演衣服都专门制作

“这是我们中流砥柱需要做的事情”

时间回到2012年。秦海璐曾经在采访里说过,“我们这个行业,惟一的衡量标准就是专业。当然我的专业未必是最好的,我特别希望比我强的人来提升我。问题是产业迅速膨胀的时候,进入门槛变得很低,能够说服我的人真的是太少了。”

七年过去了,中国影视产业经历了急速膨胀,也在去年遭受影视寒冬。问她,“七年过去了,如今的能够说服你的人变多了,还是更少了?”

她答:“在态度上说服我的人变多了”。

早年间,中国电视剧行业,甚少有剧本在建组之初,会安排主演和导演、编剧们一起进行“剧本围读”的环节。在秦海璐以前的电视剧表演经验里,都是她主动跑去找导演探讨角色与台词。直到2016年,她接下了电视剧《白鹿原》。建组之后,导演带着她和其他演员,到陕西体验了两个月的生活,每天围读剧本。后来开机,即便是拍到大半夜,也会有其他演员给她发信息说晚上再围读一下第二天的剧本。

秦海璐在《白鹿原》中饰仙草

从之前自己一个人的坚持,到后来一个剧组的坚持,秦海璐说,“至少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工作流程上这才是规范的,这就是好的现象啊。”后来这部电视剧一举拿下“白玉兰“、“飞天奖”、“金鹰奖”三大奖项的电视剧奖,成为2017年的年度口碑之作。

去年秦海璐监制并主演了历史剧《河山》,在做筹备的时候,连群众演员的衣服也都花费了很长的时间专门制作,在剧本围读阶段,每位演员台词里的逻辑重音都要拿出来反复揣摩。

“很荣幸杀青之后,这些演员们带着这样的标准,进入了他们的下一个剧组”,秦海璐说,“如果这个东西被大家认可了,就会对行业有好的改变,我觉得这是我们中流砥柱,中生代演员需要做的事情。”

两三年只拍一部戏、三四年只做一个项目

“慢工才能出好活”

秦海璐毫不避讳使用中流砥柱,或者中坚力量这样的词汇,她说“我希望能够做到一个行业里一个标准的示范者或者建议者,这比用什么词语定义自己更重要。”

她也的确是这样做到的。

处女作导演工作照

电影《拂乡心》终于成为导演秦海璐的处女作。这部讲述老人归乡的故事,让主演常枫以96岁高龄,拿下今年的上海电影节最佳男主角。而这个项目,秦海璐一做就做了将近七年。

之前的项目,秦海璐也并没有放下,《一意孤行》目前依旧在孵化阶段,目前也进入了第三个年头。“我觉得一个作品至少需要三四年的光景来打磨”,秦海璐表示,很多电影项目正常的周期就应该是这样,“这个工作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简单。”所谓慢工出细活,慢工也才能出好活。

不仅做导演如此,演员秦海璐也是如此。

“你要是按照好莱坞做一个项目,可能是两三年一个项目的周期。那我们的演员可以两三年只拍一部戏吗?”秦海璐问完这个问题后,几乎是毫不犹豫地说出了答案:“我可以”。

《老酒馆》中饰谷三妹

纵观秦海璐这几年的作品集,数量少质量高。最近播出的《老酒馆》也是口碑佳作。前不久,她还因为一场和陈宝国的哭戏,成为热门话题。说起接这部戏,秦海璐依旧不改直接的本色:“实话实说,这个戏男演员是陈宝国的话,没有女演员不愿意去吧?我觉得无论是为了之后的名,还是为了去抱着学习的心态,还是为了以后的咖位,可能都会选择去吧。”

最让人感受到反差的一件事是,秦海璐也会看网络小说,看的还是“霸道总裁爱上我”这种类型的。前不久看完《香蜜》之后,她刚把《亲爱的热爱的》追完。

“像这些东西,为什么播的好,是有道理的,最关键是你能不能get到当下流行的点。”秦海璐一直follow着新鲜的潮流、观点。另外,创作来源于生活,“大多数人关注的是什么?你到底是要选择与他们割裂,还是选择和他们融合?作为从业者,你只能选择融合。”

曾经用片酬来贴补创业,只为回老家过普通日子

“你没办法判定这块土地给了你什么,但那还是你的根。”

如果你问秦海璐的家乡在哪里,她一般会按照这样的逻辑顺序介绍:先说“东北的”,问细一点会说“大连的“,最后她会说“我是营口人”。

营口不大,曾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过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现在,它是一个常住人口两百四十六万的,典型的东北港口城市。秦海璐出生在这里,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的十三个年头。

她在这里学的京剧,度过了一段从肢体到心理都遭受了磨练的岁月。这段往事她早已不想再提起,如今想来,她从业以来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靠的也许正是那时候锻炼出来的心理耐力和克制力。而实际上,京剧本身,也让秦海璐的“规则意识”从小根深蒂固。

从秦海璐从记事起,睡觉前就从来没见过忙于工作的父亲,在秦海璐开始上学的时候,妈妈也为了生计奔波在外,“并不是像其他家庭那样晚上回家,一家人在一块吃饭。”

家的温暖,成为秦海璐之后的执念。当年上中戏也是为了混个大学文凭,因为成绩优异,被中央实验话剧院的院长点名分配她也拒绝。那时候的秦海璐,就是想回老家,结婚,生孩子,过普通的日子。而她对家的“规则意识”也很简单,一家人在一块吃饭。

“互相依附,互不打扰,这是最理想的情感状态。”

后来的故事也不用多说,演员这份职业拯救了创业失败的秦海璐,也成就了演员秦海璐。尔后,她在恰好的年纪,遇见了对的人,结婚生子,终于过上了理想中的幸福日子。

老公即便熬夜到凌晨三点,到了早上六点还是雷打不动地去送儿子上幼儿园。晚上一家人吃完饭之后,两人会各干各的。有时候累了,会给对方打个招呼,“老公我困了”,或者是“走,宝宝,睡觉了。”秦海璐形容这样的生活是“互相依附,互不打扰”,这是她最理想的情感状态。

家庭的温暖似乎冲淡了秦海璐回乡的念头。可不知道为什么,下意识里,秦海璐依旧绕不开营口这座城市。

在拍摄《榴莲飘飘》的时候,陈果就曾对秦海璐说,想回到秦海璐出生的营口去看看。于是两人一行去了秦海璐曾经住过的家,曾经学京剧的戏曲学校。

拍摄处女作《拂乡心》的时候,她原本的设定是主人公回到了哈尔滨,因为男主角常枫本身也是哈尔滨人。后来剧组去营口堪了景,秦海璐“莫名其妙”地把哈尔滨改成了营口。她最后发现,这是她自己想要回去的地方。她把自己的这份乡愁,交给了这个角色去完成。

问,四十一岁的秦海璐,此刻的你,还想再回营口吗?

她犹豫许久:“我觉得说不想,撒谎那是。但你说我想回去,可我回去后干嘛呢?我也不知道。”

她第一次在采访中展现出了困惑。

那并不是一个给她带来过快乐回忆的地方,可她每每听到“家”这个字的时候,本能地觉得营口才是“家”,而不是家人居住的大连。“你没有办法去判定这块土地给了你什么,但那个可能还是你的根。”

现在你问秦海璐的家乡在哪里,她会这样告诉你:“我出生在营口,家在大连,但我住在北京。”

往期回顾:

星里话丨沙溢:上综艺被坑也开心,演啥都像白展堂才让我苦恼>>>

星里话丨黄奕:我没对女儿隐瞒家庭的事,也让她知道爸妈永远爱她>>>

星里话丨曲栅栅:嫁给黄海波我很幸福,这几年他改变了很多>>>